APP下载

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1-02陈雅云蔡文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1期
关键词:鼻咽癌癌细胞病灶

陈雅云 蔡文杰*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 泉州 362000)

作为常见的临床疾病,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对我国人民健康安全产生严重负性影响。放射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能杀灭病灶、抑制癌细胞生长及繁殖,复发风险较小[1]。但不良反应较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放射增敏剂,是一种药物制剂,可增强放疗对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优化放疗效果。为进一步探究、证实放射增敏剂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辅以肿瘤放射增敏剂,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开展研究。现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68例鼻咽癌患者开展研究,均来自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5~73(54.00±4.31)岁。研究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7~71(54.03±5.05)岁。经比较,确定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②患者/家属知晓研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③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④无远处转移。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理解等障碍;②合并心理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其他恶性肿瘤等疾病;③失访。

1.2 方法:对照组单独采取放射治疗,如下:①使用6MV-X线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分割照射一次为200cGy;②鼻咽部(GTV-P)照射总量为DT7000cGy/35f/7w,而颈部淋巴结(GTVnd-P)、颈部预防性用量分别为DT7000cGy/35f/7w、5600cGy。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肿瘤放射增敏剂,即放疗前,静滴0.8g/m2甘氨双唑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706,规格0.25 g/支)+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控制时间为0.5 h,3次/周,直至放疗结束。

1.3 观察指标:①参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2],评估两组治疗3个月的临床效果,完全缓解为病灶消失,且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为可评价病灶长径总和缩小超过30%,且持续超过1个月;病情稳定为可评价病灶长径总和缩小不足30%或增大不超过20%;d进展为可评价病灶长径总和增大超过20%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②统计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包括黏膜反应、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③对两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计算平均生存时间,另外,使用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患者随访期间的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越高,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程序包SPSS24.0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 对比[n(%)]

2.2 对比两组用药安全性:用药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安全性 对比[n(%)]

2.3 对比两组远期效果:随访期间,研究组平均生存时间(13.13±3.4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0.41±2.15)个月,对比差异显著(t=3.934,P<0.05);研究组KPS评分(81.45±5.21)分,高于对照组的(70.67±4.01)分,对比差异显著(t=9.561,P<0.05)。

3 讨 论

鼻咽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遗传易感性、环境、职业暴露、EB病毒感染等)有关,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据统计,我国在2014年的鼻咽新发病例约为4.46万例、死亡病例约为2.42万例,且城市地区的新发病例高于农村地区[3]。近些年,鼻咽癌发病率、病死率呈不断增长趋势发展。可以看出,我国鼻咽癌疾病的发病、死亡水平偏高,预后更差,同时造成的家庭及社会负担较重。所以,务必加强优化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可获取良好的效果,但单一疗法效果局限,主要是因为实体肿瘤当中的10%~50%乏氧细胞对射线具有极强的抗拒作用,从而限制了放疗效果,增加了复发风险[4]。再加上放射部位均为敏感部位,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放射性皮炎、黏膜反应等),增加患者不适感,影响治疗进展,甚至降低生活质量。所以,既要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又要确实地消除病灶,减少复发这个问题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放射增敏剂,能够增强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放疗杀伤率,并且对正常组织无不良反应。甘氨双唑钠,是典型的乏氧细胞增敏剂,有助于增强乏氧细胞敏感性,优化放疗对乏氧细胞DNA的损伤效果。本组结果得出,研究组总有效率、安全性较对照组高,提示肿瘤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患者具有显著的辅助效果,且安全可靠,利于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此外,研究组平均生存时间、KPS评分均较对照组优,说明肿瘤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可能与肿瘤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的以下作用机制有关:通过转移受损分子上的电子,固定放疗所致癌细胞损伤在细胞核内,以及抑制癌细胞受损因子的修复,达到杀灭癌细胞、降低病情复发风险等目的;增强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获取最佳的放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转归,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辅以肿瘤放射增敏剂,疗效确切,对患者预后发展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宣传。另外,建议今后继续探究肿瘤放射增敏剂的临床可行性,以期丰富研究成果,促进我国肿瘤放疗增敏剂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鼻咽癌癌细胞病灶
非编码RNA在鼻咽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癌细胞最怕LOVE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癌细胞最怕Love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