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专业器乐合奏课程教学特征研究

2019-12-25邹昊

戏剧之家 2019年34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高校

邹昊

【摘 要】器乐合奏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器乐合奏教学课程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器乐合奏课程开展时呈现出的技术性、协同性等方面特征,以及这些课程特征对学生培养的意义。同时利用器乐合奏教学课程的这些特征,提高学生音乐教学的水平,为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帮助,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器乐合奏课程;教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145-02

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而言,艺术实践是课程开展水平的保证。而器乐合奏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实践,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就应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演奏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在进行乐器演奏时,必须掌握新时期器乐合奏教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专业教学课程的有效补充,促进教育事业的有效开展。

一、高校音乐专业器乐合奏课程教学特征

(一)技术性

德国一钢琴家认为,演奏成功的关键是技巧,这也是钢琴表演的一切。即便这种观点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但也真实地反映出乐器演奏者的技巧、能力,对器乐合奏至关重要。可以将器乐演奏技巧按照掌握效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练习阶段,是最开始的阶段,主要是利用大量的练习进行实践训练,然后熟练掌握演奏技巧。二是定型阶段,指的是器乐演奏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并且其演奏动作已经呈现出基本定型状态。三是巩固阶段,这一阶段器乐演奏者的技巧和动作呈现出基本定型状态,对处于此阶段的学生进行器乐演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演奏结果,适当进行纠正。这三个阶段都体现出了乐器演奏的技术性[1]。

(二)协同性

器乐在合奏中,追求的是将不同类型或音色乐器的声音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此来达到良好的视听效果,在合奏过程中重视不同音色的统一。这就要求在进行器乐合奏时,乐器演奏者在演奏节奏、速度方面保证合理统一,甚至要求保持一致的呼吸效果。乐器合奏与独奏不同,合奏是将多个能力水平不同和风格存在差异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同一演奏任务,并要求保证实现器乐和谐,集中展现器乐合奏的协同性。但要保证器乐作品合奏的协同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品演奏的难度。在合奏过程中,需要在统一指挥调配下,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并在合作中协力完成共同的演奏任务。同时,利用合奏的协调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其树立大局主义观和良好的责任感,有利于提升素质教育的效果。

另外,在现代化素质教育中,比较倡导協同教育,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器乐合奏就是可以实现协调教育的重要课程。其协调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师生协调性,与其他多数的课程教学相比,器乐合奏教学需要师生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在协同性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在合奏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担当合奏乐队指挥者的角色,而且还需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演奏的乐器声部精细准确,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保证在器乐合奏教学中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展现其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并主动提出疑惑与不解之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师生协同进行器乐合奏。另一方面,器乐合奏协调性,指的是学生之间协调性。学生是器乐合奏的主体,每个个体都扮演着与之相应的角色,一旦缺少其中一环,就会对整体结构造成影响。因此,在乐器演奏中为保证整体协同性,不同学生个体之间都需要听从教师指挥,并配合整个乐队演奏乐声,确保自身可以有效融入其中,从而发挥自身在演奏中的作用。可见在进行器乐合奏教学中,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既可以提高其协作意识,又有助于培养自身合作能力。

(三)文化性

器乐合奏这种艺术性实践,并非简单性质的艺术活动,而演奏内容中还蕴含着极高的文化性特征,通过不同的器乐合奏方式和内容,可以展现出不同文化魅力。现阶段,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器乐合奏教学中涉及到的乐曲,既有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又有西洋流行乐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常用的合奏乐器种类有古琴、笛子、葫芦笙、弦乐器二胡、古筝和琵琶等,其代表名曲分别有《高山流水》《鹧鸪飞》《月光下的凤尾竹》《二泉映月》《云水禅心》《十面埋伏》等。而较为常见的西洋乐器有钢琴、吉他、大小提琴等,其代表作分别有《梦中的婚礼》《爱的罗曼史》《欢乐颂》《杰奎琳之泪》等。通过对这些乐器及其代表名曲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音乐品鉴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自身艺术品位。而器乐合奏教学涉及的乐曲类型,更是呈现多样化。以《金蛇狂舞》这一合奏乐曲为例,在进行器乐合奏教学时,会涉及到柳琴、古筝、大胡、二胡和唢呐、琵琶等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乐器类型以民族乐器为主,其中部分可以使用西洋乐器代替,如其中的大胡就可以使用后西洋乐器大提琴来代替。器乐合奏中,《金蛇狂舞》可以展现出昂扬的旋律和热情洋溢气氛,因此,《金蛇狂舞》的合奏曲主要使用在欢腾的节日气氛中,可以体现出较为浓郁的中国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合作乐器的聆听和学习,掌握其中的艺术特征和曲目特点,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乐曲的内涵和艺术特征,而且还可以通过鉴赏、学习,提升自身音乐素质[2]。

二、发挥器乐合奏教学特征作用的对策

(一)发挥演奏技术性,提升器乐合奏能力

器乐合奏具有技术性特征,因此高校在进行器乐合奏课程教学时,可以加强对学生演奏技巧的磨练。这就需要发挥器乐合奏教学特征的作用,通过其技术性的锻炼方式,不断对学生的器乐合奏水平进行强化。

首先,在进行器乐合奏教学课程之前,乐队成员需要完成基础的乐器课程,并通过相应的测试与考核,保证自身具备参与器乐合奏活动的能力。在合奏课程中,合奏组的队员间需要在日常练习中,观摩、学习不同风格乐队的作品,感受不同声部音乐作品蕴含的魅力与内涵,进一步加深对器乐合奏的了解。

其次,学生在倾听和观摩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听觉训练,提升自身的音乐听觉能力与记忆能力,逐渐养成多声部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和声、配乐部分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提升对器乐合奏的感性认知,不断对其掌握的知识进行完善,尽可能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为提高自身的音乐演奏能力提供基础。

再次,进行器乐合奏时,还应考虑其功能和目的,在满足音乐服务现实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器乐合奏教学与社会音乐务实工作的有效衔接。对此,需要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同时校领导也应提高对改革的重视程度,尽可能消除影响器乐合奏教学课程开展的不利因素,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3]。

最后,开展器乐合奏教学,发挥技术性特征的作用,还应考虑技能性的形成因素,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从细节入手,逐渐提高器乐合奏的效果,强化学生的器乐合奏水平。

(二)协同合作,强化合奏效果

器乐合奏教学具有协同性特征,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一特征的利用。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对演奏的效果进行强化,进而提升音乐专业教学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由于编制乐队协同合作队伍中,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保证实现器乐合奏教学的先决條件。因此,教师就应结合乐队编曲特性,先对教学中使用的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乐队合奏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器乐合奏学习提供基础保证。同时对乐队建设的整体意识进行强化,提升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推动建立高质量的器乐合奏课堂。

第三,不同类型的乐器,在音色、情感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并且有着各自的特色和艺术底蕴,齐全的音乐设备,可以更好地提升器乐合奏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准备齐全的乐器种类,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为其提供相应的乐器,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使其在器乐合奏中更好地展现自身,同时也可以提高与乐队的协同合作能力。

(三)合理利用教学文化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的器乐合奏课程,是在基础乐理知识课程、试唱练耳课程、基础器乐教学、基础声乐和基础声学等基础学科后开展的课程。开展器乐合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训练和体验,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通过乐队合奏实践,加强对多声部音乐创作的认识,并增强对音高、音值、音强和音色等方面演奏技巧的控制。

现阶段,从一般高校音乐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只有少数具有专项演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进入到专业表演领域。其余多数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各有不同,如在学校音乐教学部门、社会音乐机构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而导致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未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如音乐创新思维。

而器乐合奏教学具有一定的文化性,这就需要师生重视这一特性,并在教学中发挥乐器演奏教育与受教育的功能。利用器乐合奏优势,不断加强对音乐演奏中涉及的配器法、乐器法,以及曲式、作品分析等方面专业知识实践应用的了解。并利用器乐合奏中队员展示的能力、技巧,以及相关演奏作品,提高自身对演奏技巧的掌握,借助演奏艺术熏陶,增强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表现能力。这对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情感认知具有重要帮助,可以强化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器乐合奏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文化性特征,使学生在器乐合奏中,可以不断接触更多的文化性知识和实践内容,从而逐渐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论

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将器乐合奏教学作为一门重点的课程。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合奏教学。一方面,利用器乐合奏教学的技术性、协同性和艺术性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合奏技巧,提高学生对器乐合奏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器乐合奏课程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文化内涵,推动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衍.高校音乐专业器乐合奏课程教学特征分析[J].艺术评鉴,2019(01):68-69+92.

[2]郑虎.高校音乐专业器乐合奏课程教学特征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23):166.

[3]樊佳.高校音乐专业器乐合奏课程教学特征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02):108-110.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高校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