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将体能训练与中小学新体育课堂中“课课练”结合

2019-12-23陈永涛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课课课练体能训练

陈永涛

体能是体适能含义中的一种,《体育与健康》一书对体适能概念的定义为:“有足够的精力和精神来开展日常事务,有足够精力享受休闲时光,应付突然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过度疲劳”[1]。而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所说的体能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和运动中进行体力活动时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2]

最初提出“课课练”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 80 年代,最早期的“课课练”对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如练习手段单一,练习内容过于单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练习内容与主教材无关甚至于主教材内容差生冲突。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在《论当下体育课改革形式下的“课课练”回归》中提出:应当立即恢复体育中的课课练,这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和必经之路[3]。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体育课堂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明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能[4]。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发现,潘智敏等专家提出的“课课练”是在每节体育课中,在教学主体部分前或后合理有效地安排有针对性的身体练习,可以对学生体质产生改善作用[5]。校园里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开展情况水平差距大;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将体能与“课课练”有机结合,为同仁和家长朋友提供参考。

一、体育课堂中加入体能训练的意义

1.促进身心发育,提高运动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子产品铺天盖地而来。部分学生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危害身心。大量研究表明强度适中的体能训练能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提高心肺功能水平。经常进行体能训练可以显著性增加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柔韧、协调能提高或改善运动能力。

2.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体型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各个身体中内脏器官发育不成熟,不均衡。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强度,固定的运动频率,持续的训练时间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免疫机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感冒和由感冒引起肺炎,呼吸道感染疾病等。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运动量的降低,中小学生肥胖率升高。FATmax(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减肥一直被提倡为最科学的减肥方法,经常运动体能训练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中能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在身体里的囤积。

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课堂中融入双人体能训练或者小组为单位的体能训练,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充满着挑战,竞争与合作。不断的在课堂中融入体育拼搏精神,健全学生人格,锤炼学生意志。这正是学生们在面对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做好的功课!

二、如何将体能训练与“课课练”有机结合

1.“课课练”中体能训练项目内容确定

在全国体育联盟及新课改的背景下,各教委,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课开展。学习西大附中、西大附小、鲁能巴蜀小学等前辈的教案和观看视频及日常听课发现,“课课练”项目主要是:俯卧撑、追逐跑、下蹲、弓箭步走、高抬腿等。项目过于乏味,毛振明根据“课课练”的主要锻炼目的,从锻炼指向角度提出“课课练”内容要多样有趣,主要包括速度、灵敏、柔韧、耐力、力量;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滚动等[5]。体育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学校设备情况,学情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对有趣有效的练习方式。

2.“课课练”中体能训练的时间及在体育课程结构中的位置

“课课练”所用的时间在整个体育课总时间中学生对“课课练”项目练习的时间。毛振明教授的《趣味课课练 1260 例》一书中指出“课课练”的时间应该在5-10分钟左右。如果时间太短达不到运动负荷就不能对人体生理产生刺激,时间过于太长又挤压主教材和其他部分时间,也不够合理。“课课练”到底在体育课程结构的哪个部分?有的文章表明应该在学习新内容主教材前面,有的认为安排在主教材后面。查阅资料并与教研员伏老师交流后得出结论:“课课练”所在的位置(1)第一要素是弄清楚本堂体育课“课课练”与主教材之间的关系!(2)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有利于下一步的开展,如果“课课练”有利于基本部分主教材的开展,就可以考虑放在前面;如果前面是专项准备活动,则可以把“课课练”考虑放在后面作为补偿性练习或强化练习。

3.“课课练”中体能训练的强度

运动生理学中决定运动负荷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我们通常用HR来表示运动强度,影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体能训练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负荷的大小,5-10分钟既不会对主教材造成影响又能保证练习时间对生理起到刺激作用。(2)练习方式,对某一个动作多次重复容易产生肌肉延迟性酸痛,实际锻炼效果反而不理想。应循环练习,设立站点,每一个站点运用到不同的主肌肉群,尽量做到让一次运动的原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群不同,例如(主教材篮球行进间三步上篮)开合跳―抱球腹卷―高抬腿―俯卧撑,形成流水线作业,让学生动起来(3)学生主观参与度,学生坚持每一次动作都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样才有提高和收获。根据研究表明中小学体育课训练强度的靶心率应该控制在安静心率+50-55%心率储备。折算后是体能训练平均心率130-150次/分为宜。

三、结语

在全国体育联盟背景下,体育教学不断的更新深化改革,“课课练”在某一些特定的课程上具有同一性外,其余时间,强度,方式,在主教材位置均有不同见解。但最终目的都是殊途同归,在设计“课课练”时应保证实效性為基准,避免走“形式主义”要求做到精准过度环节与流程,灵活设计项目与方式,合理把控时间与强度,保证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以达到提高体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有智.李金钟《体育与健康》[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08-09

[2] 张建平.体适能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2(6):33-34

[3] 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31(01):24-2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01

[5] 曹静. 初中体育“趣味课课练”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课课课课练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体育常态课中“课课练”的思考和探析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课课练”
身体素质趣味课课练
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体能“课课练”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创新研究》结项总结报告会在京举行
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