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师生互动探究

2019-12-23王勇陈海燕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师生互联网+

□ 王勇 陈海燕(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贵州工程应用技学院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对前期相关文献的梳理,理清体育教育和教学的发展历程,探寻“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视角和分析路径,选择适用于本研究的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为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1.2、历史分析法

采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不同媒介文化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特征。力求追根溯源,深刻剖析媒介技术的演进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把握“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1.3、逻辑分析法

采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和比较等逻辑分析方法,发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动因,寻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语境与对象的特征,评析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师生互动性,借鉴相关案例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研究提供参考策略。

1.4、实地考察法

研究主要对贵州省、重庆市高校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摩体育课、访谈学生与体育教师和收集高校体育教学文件等方式深入了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状况、高校体育教学对象教学体验的真实感受、体育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为理论分析提供第一手的实践资料。主要涉及的学校有: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

1.5、案例分析法

选取有启发作用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师生互动性实践案例加以解读和评估,评析在“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学实践过程中师生互动方面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总结成功经验,吸收和借鉴先进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结果分析

2.1、“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感情淡化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人人拥有智能手机、手提电脑等,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网络的各种有趣事上。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少了,或是偶尔用网络APP联系,这大大影响了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和学习的效率。而数据分析显示,高校体育教师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去给学生布置作业。而学生也沉迷于网络的精彩世界里,并没有及时的走出寝室去到各种体育育场地进行实践练习,也没有去场地上找老师交流练习,导致师生交流机会少,师生感情淡薄。除此以外,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设体育教学科目的时候,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的,在每学期开始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的,但是每一位老师的名额是有限的,有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会和某一位老师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在下一个学期还选择该教师的课程时,由于没有抢到名额而被迫选择其他老师的课程,这种现象也会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没有形成一定的延续性,进而影响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2.2、“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老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的沟通,学生练习反馈,老师的纠正和指点等过程,学生的知识才能深刻地储存在脑子里,学生的掌握才熟练。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是这个交互过程中完成的。现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互联网+”时代里,学生们从中学时的应试阶段步入大学阶段,学习形式和学习思维的不同,会误解成高校的体育教学压力不大,学习任务不重等思维,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不仅如此,体育类的网络游戏,以及手机游戏,更能带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使其丧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3、高校体育学生学习方式不当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方式会让学习事半功倍,而不适当的学习方式会让学习事倍功半。我国高校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学习方式不当造成的。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和互联网有机的结合起来,或者所没有达到大数据时代的教学应有的发展。高校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时候,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整个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做势必会导致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

首先,学生学习方法过于传统,大部分学生仍然存在机械式记忆的现象。对理论知识只是应试时简单地记忆,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导致学习的迁移难以发生,不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利用大数据视觉来学习思维少,在情景下学习的机会少。学生应该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以及管理,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

其次,高校体育学生的学习途径过于单一和传统。大部分学生还是从教师讲解和示范上学习知识,主动在互联网上学习的学生较少。在互联网上学习的学生多数也是没有规律的学习,没有把互联网当做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

最后,从学习场所,高校体育学生利用传统途径的学生较多。大部分学生认为从课堂上才能学到知识,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很重要。学生应该根据学习内容与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来选择高效的学习途径。

3、对策建议

3.1、“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应提高师生的互动性,促进教学氛围

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把所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录制成视频的方式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观看预习,这种方式比学生看教材直观明确,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把所要求学习的动作在大脑里过一遍,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感,促进师生感情。从另一方面说,学生先有效预习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呈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其次,高校体育教师要有效的依靠互联网平台,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互联网时代,造就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也造就了“宅男宅女”,根据有关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是也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标志。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在一学期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先创建一个微信群,为所有的同学创造出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平台,高校体育教师要定期在微信群中发布一些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内容,并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答疑。在课余时间,高校体育教师也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促使学生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不会感到拘束和压迫。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促使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3.2、“互联网+”时代学生应多思考问题,教师全力解答问题

“互联网+”时代学生主动提问的少,主要是都用各种网络工具搜寻答案,这大大减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对老师所教的知识和示范的动作进行思考和总结,加强理解能力,或是当场咨询老师,增进师生交流机会,提高“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的有效性。

除了师生课堂互动外,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答疑解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将自己认为学生有可能会遇到困惑的知识点录制讲解,但每个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仍按照自己的理解录制视频,依旧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于学生而言,更多的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所以老师应尽力做到答疑解惑。

3.3、“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维的同时,也提供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高校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应更加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更多的视频教学资源,应根据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入自己的视频录制,不要只做知识的传递者。除此之外,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或课堂教学中动作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以促进学生对动作熟练,对动作理论知识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4、创新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有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只要能够连上网,就可以观看。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合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首先,高校体育教师要观看外国一些尖端的体育教学视频,并结合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完善和优化;其次,合理布置教学内容,并留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作为老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在实际开展相应活动的时候,要预先告知学生,留给其足够的准备时间,使其能够搜索到足够的教学资源,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内容。课上,高校体育教师要将整节课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代替自己,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

创新教学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对相应的教学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参与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师生互联网+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