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机制研究

2019-12-23刘志军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团体育锻炼意识

□ 刘志军(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高校大学生是充满朝气、肩负希望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校期间不仅承担着理论课程学习、多样的社会实践等任务,同时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前沿的思维和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重要的“健康第一”的理念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和漠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做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锻炼重要性

1.1、促进竞争意识的形成

社会不断进步,竞争无处不在。参与体育锻炼,在运动中不断地去拼搏和进取,提升和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体育运动中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则,如何使用规则获取最终的胜利是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这就使得体育参与者能够尽力而为,尤其是在一些同场对抗的团队项目中。只有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才能逐渐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增强自身竞争力。

1.2、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

在体育运动中,参与者必须遵循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遭到谴责和惩罚。在集体项目中,每名成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和特殊的作用,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使团队发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这有利于人的社会化。同时可以使他们品尝胜利与失败,能够更好的面对困难和挫折。

1.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集体项目,可以与更多的人群接触。在与他人交往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以及心理痛苦的解脱,使其在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够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去迎接不断到来的一项又一项挑战。

1.4、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在获得诸多益处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与沉淀,又可以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去,接受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得大学生不仅仅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更加愉悦,能够更好地学习、科研,生活的更加绚烂多姿。

2、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2.1、体育课程设置及考试压力

体育课是高校课程设置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考试课。整体来看,现阶段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多为两年。其中第一年为普修,在体育课上学习由学校自主设置和制定的相关体育项目,如田径、篮球、太极拳、三路长拳等内容;在第二年则进行自主选课,选择自己更加感兴趣的项目进行选课,如羽毛球、健美操等等,其目的主要是培养运动兴趣。体育课程的最终成绩也将计算入年终总成绩中,关系到学生的挂科、评优评先,这也是现如今学生的最大外部动力。

2.2、体育教师在日常锻炼中所扮演的角色

体育教师在学生课余生活中对锻炼所起到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或者缩小。学生对一项或多项体育项目的热衷与运动兴趣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和成功体验的获得。换言之,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会更好地坚持下去。而技术的进步与成功体验的获得,往往离不开体育教师专业的指导,尤其是在遇到技术瓶颈的情况下。

2.3、运动设施、体育器材的配备情况

标准、专业的田径场地是每个高校所必须的,而充足、完善的体育器材配备也是保证高校体育课程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院校体育器材的配备情况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并不能有效地完成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山严重阻碍着课程的开展与师生对上课的积极性。此外,长期以来,体育器材、设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与保障,同时缺少专门的体育器材管理员,这大大加剧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2.4、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

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作用被忽视。高校丰富多样的体育社团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来选择喜欢的体育社团。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由点及面,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感受体育氛围,挥洒汗水,释放青春活力。

2.5、校园体育文化的感染力

学校体育文化的制度、体育文化的氛围都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乃至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包括一个学校的体育观念、体育思想、体育言论、以及学校体育活动组织的形式和管理体制。学校整体的运动氛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课是否有效开展、运动会的精彩筹办、多样的体育社团的建立、良好的体育场地与器材设施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影响着高校体育运动氛围的形成。感染力所带来的改变与影响是巨大的,使处在校园环境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因此,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更多的学生走出宿舍、放下手机、走向操场。

2.6、体育锻炼动机的培养

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理论表明:内部动机是大学生能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本原因;外部动机则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起着不同层次的影响。首先,大学生群体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这就导致了其并不会在内部动机的驱动下积极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其次,体育锻炼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力、执行力、自制力不足,致使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次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不足,难以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再次,很多大学生都缺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才可以有效地保证运动的次数,以及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2.7、核心运动技术的掌握

体育核心运动技术的掌握对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升运动兴趣以及自信心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比赛场上的激烈竞争与对抗,或者是普通锻炼中的交流与展示,都离不开某项体育核心技术的熟练程度。如足球的传球、射门;篮球的运球、投篮;排球技术中的正面双手垫球以及正面下手发球。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这些体育运动技能,才可能在运动场上和其他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融入到一起去比赛、竞争。相反,如果没有这些核心的体育运动技术作为支撑,那么就丧失了展示自我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抗拒的情绪,从而影响运动表现,甚至会使自己远离运动场。

3、提升大学生锻炼意识的有效机制

3.1、深化高校体育改革

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意。只有将其落到实处才能更加有效的完成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目标。增加体育课程的考试难度,使学生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重视起来;适当调整体育课程的项目安排与设置,使课程所教授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加感兴趣;注重课程教学的多样化、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要改革过去陈旧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评价机制等等,使高校体育真正的“活”起来。

3.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主要传播者,是学生获得良好体育技能的来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多采用开放式、自主式、合作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将会收到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寓教于乐,采用示范、游戏、团队比赛等方式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运动技能泛化、分化、自动化阶段,都要在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上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较快的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3.3、体育意识的灌输,体育价值观的培养

高校体育应秉承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健康育人。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在课堂与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传授他们运动营养、运动保健、体育心理学以及如何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等更多的知识和内容。这些有益于体育意识、体育品质的升华和内化,对于现代化体育意识的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3.4、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重视体育社团的组建与发展

除了精神和意识形态上的重视之外,在实际中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支持高校相关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体育器材的保养与更新也显得极为重要。基础设施与器材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只有全方位的保障,学生才可以更加自如的开展体育锻炼与日常的体育锻炼。此外,重视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及时的基于经费上、技术上的支持与指导,推动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

3.5、增加体育选修课时间,丰富体育选修课内容

大学体育选修课的时间以及课程内容设置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有着重要影响。国家规定本科院校应开设两年的体育课。其中第一学年所学习的均为必修项目,没有项目差别。而到了第二学年,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去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选修。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等项目往往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科目。选择到自己所钟情的运动项目的学生,则会有较高的上课、锻炼的积极性;相反的,如果学生因为课程开展所要求的人数限制,被迫选择了并不喜爱的项目,则会产生抗拒心理,影响锻炼积极性,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因此,丰富选修课内容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荷球运动。在现阶段,我国校园荷球开展最好的高校是郑州大学。正是由于荷球项目的特点,男女同场竞技、避免身体接触等,很适合在高校校园里推广。再者,如游泳、轮滑等项目也都可以普遍推广为高校的选修课项目。

4、结语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政策的制定是都远远不够的,各大高校也不能只凭借着大型的运动会、个别项目的校内联赛来达成这一目标。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是使学生掌握核心运动技术,并且在运动与锻炼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自身愿意主动投身于体育运动中去。同时,一些外延性的环节也要加快步伐、加大力度予以相应的支持和保障,适当开展新兴的运动项目,使体育项目多样化、参与形式丰富化,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将高校体育改革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社团体育锻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