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边境民族贸易发展的影响
——以那坡县为例

2019-12-20

新营销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边贸边民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15年中国陆地边境县少数民族人口已达1 172.34万人,其中广西陆地边境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量的18%。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50号),广西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建设为契机,未来将广西区内边境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新高地,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发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过程与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是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对话以来,与中国关系紧密的贸易区之一。它是由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且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贸易区,也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贸易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之间合作互利的重要途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发挥中国与东盟互补性、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共赢的体现。

2002年至2010年,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首要阶段。在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一阶段针对的对象为东盟6个老成员国,约定2010年1月1日其对东盟93%的产品贸易关税降为零。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成贸易区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东盟新增成员国市场开展更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绝大多数产品实现零关税。自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驶入快车道,这将为未来中国—东盟贸易区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那坡县边贸发展概况

那坡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西南边陲,北面与云南省毗邻,南部与越南接壤。作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境内生活着壮、瑶、苗、彝、仫佬族,壮族是该县涵盖范围最广且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发展边境贸易,将有助于那坡县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渠道之一。

(一)那坡边贸发展历程

中越边境线的边民自古以来就有通商互市的习惯。位于那坡县与越南过境交界的平孟圩,在抗日战争开始前中越边民通商贸易已达鼎盛。抗日战争的爆发导致平孟圩场因此衰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平孟民族贸易管理所(前称“边境小额贸易购销组”)的建立,圩民陆续回归商贸生意,开始有所复苏。边境小额贸易以自产自销、自购自用为主。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市场复兴,中越边民贸易数量日益上升,甚至于群众达到万人。1990年底,那坡县个体工商业户剧增,工商业户从1985年的10户上升至50户;资本额也从0.8万元骤增至12.43万元。

历史证明,边境贸易的开展对于延边少数民族地区是不可或缺的。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形势,延边少数民族地区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以获得多元发展极的交叉辐射,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二)兴边富民行动开展

边境地区在全国来说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甚远。1999年,国家民委联合多个部门发起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兴边富民”行动,宗旨即“振兴边境、富裕边民”。

近期广西适时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7〕191号)。该意见指出,首先需精准推进边境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改善边民居住生活条件,并大力推进边境地区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建设与发展,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广西区内边境县提前脱贫摘帽,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其次应大力推进广西边境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特色农业、特色加工制造业、特色服务业发展。通过产业品质提升,带动与越南边境地区经济往来,逐步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三、自贸区建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依托自身优势和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实施也进一步提升了口岸的功能,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那坡县现有3个边民互市贸易点和4个边境集贸市场。据广西统计年鉴可知,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2017年,广西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超800万元人民币。最新公开统计数据显示,那坡县2018年边境贸易总额再创新高,完成全年任务的103.79%,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增速最高,比上年增长36.06%;边民互市贸易比上年增长9.81%。

(一)机遇

1.口岸建设

平孟口岸位于广西那坡县境内,是广西最西端的国家一类陆路边境口岸。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次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平孟公路口岸对外开放。2016年3月,平孟口岸正式升级成为对越国家一类口岸,这标志着那坡县对外开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口岸年鉴》最新数据显示,自平孟口岸投入使用以来,进出口货物量逐年攀升。平孟陆路口岸进出口货物这将使中国百色与越南高平人民建立起互利共赢的桥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对那坡县对外开放具有推动作用。

2.边民基础设施建设

那坡县根据自身县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对边境乡村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覆盖全县9个乡(镇)46个自然屯,实现乡村“八通”“八有”。

3.优势资源发展

随着自贸区建设,双边关税优惠的有序开展,不仅使广西与越南间边境贸易的成本降低,同时优化了中越两国边境的贸易结构,有利于广西优势产品更好地进入越南市场。

(二)挑战

1.口岸经济不发达

那坡县具有“老、少、边、山、穷”的特点,是广西贫困发生率25%以上的贫困县之一。在边境口岸的建设上,平孟口岸虽已成为国家一级口岸,但配套设施并未完善。

2.贸易结构层次较低

平孟口岸进出口主要货物仍然停留在较为初级的产品上,如水果、海鲜、中药材、建材、矿产品等。在产品结构上,高新技术产品所占份额极少,这也是那坡县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

(三)发展对策

为了推动“口岸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口岸加工业,将商品落地深加工,2017年来,那坡县已新增进出口经营全等级备案企业7家,全县报备注册的对外贸易企业累计达到43家。通过出台政策与办法,推行边贸互市通关作业无纸化和跨境结算,带动边贸就业增收。

作为广西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贫困县之一,那坡通过实施“五个一批”,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其中就有实施边贸扶贫工程帮扶一批。“边贸扶持”是鼓励边民参与边境贸易的重要工作。该县对参与边贸的贫困边民提供10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对每日通过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货物价值在8 000元人民币以下的边民,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成为边民增收新路径。

以“特色”为主导,推进桑蚕主导产业。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桑园10万亩,促进边境地区人民增收致富。2009年与2011年分别与越南三县签订合作项目,通过向越方提供桑苗、各类种植用具、技术指导与以保护价收购的方式,调动越南边民种桑养蚕积极性,现已成为越南三县当地农民支柱产业之一。未来应全面准确迎合市场需求,建设特色产业品牌。

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建设影响下,带给广西更多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枢纽的那坡县更应该牢牢把握其区位优势,使边贸互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本项目受到西南民族大学资助,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2019SP278)。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边贸边民
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重思“边民互市”的定位与发展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缅中边贸额同比下跌约10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
中国—自由贸易区贸易的贸易现状分析和发展展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吉林省对朝边贸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关于推进海南对越边贸发展的思考
小镇边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