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研究

2019-12-13张蜜

北方音乐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

【摘要】歌唱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创设,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指导学生,强调歌曲中的关键音乐要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歌唱。

【关键词】教学环节;发声方法;音乐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屡次提到歌唱,并将“唱”放在首位,通过“唱”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通过“唱”体悟歌曲所蕴含的音乐情绪,通过“唱”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由此可见歌唱的重要意义。然而,有些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忽略了歌唱的地位,或者在歌唱这一环节过于敷衍,该教学行为对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利,也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汲取。教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歌唱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且正确的歌唱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精当的教学环节,“保鲜”歌唱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保持学生的歌唱热情,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歌唱兴趣,调动学生的歌唱热情,并使学生的歌唱热情能够“保鲜”,教师需要创设精当的教学环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能力上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时要注重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根据学生所能接受知识的程度进行设置。对于同一个年级的音乐课堂,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逐渐深入,符合学生“从浅入深”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更好地歌唱。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并模仿钟表发出的“嗒嗒嗒嗒”的声音,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模仿行进中的小马车,将时间的不断流逝比喻成行进中的小马车,“嗒嗒嗒”的钟表声与小马跑动的声音相融合,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不仅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又解决了同字不同音的歌唱难点。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环节一开始就很难,就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音乐学习是一个特别难的过程”这一错误认知,如此不仅打击了学生的歌唱热情,而且会对学生的歌唱产生巨大的阻力,不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及歌唱。

新课标中提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采用丰富多样、切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进而不断提高其音乐素养。”为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歌唱热情,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设置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教学环节。

二、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歌唱插上翅膀

声音是由多个发声器官共同合作所产生的,其中包括喉头、口腔、声带等,发声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在音乐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发声,教授学生正确易懂的发声方法,对于学生更好歌唱将有很大的帮助。

在歌唱发声上,有些教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是要求音量大。有些学生在音乐课后嗓子哑了,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喊唱,没有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要知道,人的声带很脆弱,一味地使用真声大声地喊唱会对声带造成巨大伤害,长时间错误发声还会形成声带方面的疾病。教师在歌唱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要喊唱,通过范唱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怎样的歌唱发声是舒服的。另一个误区是,发声练习方法过于成人化。教师在教授学生发声方法时,常运用成人所使用的练习方法,生搬硬套,其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忽略了学生现阶段的学习领悟能力,教师的抽象表达学生根本没有办法领悟,如“头腔共鸣”“轻声高位”等。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发声,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模仿,比如,观察小狗吼叫时的状态,并进行模仿,通过该方式感受横膈膜的跳动;引导学生回想婴儿啼哭时的情景,并进行模仿,通过该方式感受声腔在歌唱时的重要作用。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不仅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阶段的学习水平,而且在趣味性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发声的学习更加有趣和轻松。

教授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嗓子,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歌唱。不过,学生的自身歌唱条件有所不同,对于歌唱方面较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要同一要求,注意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结合科学有趣的方法慢慢引导学生发声,为每位学生的歌唱插上翅膀。

三、融入音乐要素,使音乐表现更饱满

音乐由诸多的音乐要素所组成,通过歌唱表现出各音樂要素的特征,对于音乐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通过歌唱更好地表现音乐。但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是否教会了学生歌唱旋律,却忽略了歌曲中基本音乐要素的把握,使得很多学生可以张开嘴巴歌唱歌曲,但是磕磕巴巴的非常生硬,更别说通过歌唱来表现歌曲。如何通过歌唱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情感呢?应注重以下几点:

1.重视节奏。节奏是歌曲的灵魂,它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忽略节奏,将会使歌唱失去色彩。小学阶段的常用节拍有2/4、3/4、4/4三种,教师要在教学中教授学生拍号,并通过律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节拍的节奏特征,比如2/4拍是强弱的特征,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声势律动拍手和捻指,感受2/4拍“强—弱”的规律;再如,学习3/4拍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读童谣:老母鸡︱小鸡鸡︱咯咯哒︱叽叽叽……一边读一边律动拍手—拍肩—拍肩,以此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征。节奏的学习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引导学生将音乐知识的积累融入到歌唱当中,使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流畅自如地处理歌曲的节奏。通过节奏的把握,使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情感。

2.把握情绪。同一作品在不同年代所要表达的情感可能都不同,那么,不同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就更是不同了。如何以准确的情绪来歌唱?需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如三年级上册《都有一颗洪亮的心》一课,该作品为京剧体裁,学生本就陌生,加上作品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离学生的生活较久远,要更好地歌唱就要了解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情绪。教师需带领学生熟悉《红灯记》内容,知晓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艰难的境遇,感受革命党人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在歌唱时带着果敢、鉴定的情绪,表现出铁梅的聪明机智和坚毅勇敢。情绪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歌曲,通过歌唱更加真实地表达出歌曲所要诠释的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接受程度,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音乐要素,如速度、力度等,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课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唱课,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歌唱,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研究透教材,研究透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符合学生现状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歌唱兴趣。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发声,保护好学生的声带,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歌唱。注重日常音乐知识的积累,将歌曲节奏特征融入歌唱中,凸显出强与弱的不同色彩,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为歌唱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陈位萍.浅谈新时期小学歌唱教学“三部曲”[J].音乐时空,2015(7).

作者简介:张蜜(1992—),女,江苏徐州人,本科,音乐学专业,二级。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
幼儿舞蹈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策略
简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成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初中科学教学“兴奋点”创设的探索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论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语文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谈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