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问题研究

2019-12-13秦奕斐

西部金融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服务贸易高等教育

秦奕斐

摘   要: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成为影响一国进出口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出发,全面梳理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以产业化理念发展服务贸易、建设“双一流”大学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高等教育;国际收支

一、引言与文献评述

所谓服务贸易,即国家之间达成合作、相互提供服务的一类经济交互行为。在此基础上,教育服务贸易可以成为一种国家之间的交互性活动,期望通过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交流,解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加入WTO时,我国针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探究侧重于留学生的境外消费领域,对于留学生教育问题展开的研究又以教育性质、资助政策的制定、学费政策和国外留学生教育等几个层面为主。我国开始关注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研究是从我国加入WTO开始,起先多数研究都侧重于分析GATS规则,之后的研究则侧重于中外教育服务贸易的异同等方面,并全面阐述教育服务贸易为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相关影响,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整体上看,文献研究侧重于下列几方面内容。

(一)世界各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特点及比较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体现出很多优势,比如政策支持、教育质量高、渠道广泛以及法律制度完善等。刘志国(2004)对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进行归纳,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特点:贸易内容以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为主,用到的贸易形式为境外消费,有极大的跨境支付发展潜力,各国都出台了多样的优惠政策,各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开发程度有所区别。蔡贤榜(2004)对英、美等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优势进行分析,指出政府层面有足够的重视度,并积极支持,发展规划、贸易政策科学合理,教育服务贸易渠道畅通无阻是促进英、美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戴晓霞(2004)由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类型的角度着手,对澳洲、欧盟以及日本和荷兰等地的教育服务贸易政策展开具体分析,同时还对过度引入国外留学生可能为本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总结。李顺碧和吴功(2005)对英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进行剖析,并指出其发展优势和发展理念。李冬梅、陈岚(2008)对美国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和其实。王亚飞(2006)在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后和我国做出全面对比,指出在发达国家,其教育服务贸易在政策保障、法律制度以及服务渠道等多个层面都体现出明显优势。王建梁、姚林(2015)对加拿大国际教育贸易从经济收益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了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经济属性。胡罡(2015)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新西兰等国教育服务贸易特点,指出通过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可以重新配置全球教育资源,提高全球教育服务水平。

(二)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方面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位研究学者,他推动了竞争优势领域研究的成熟化发展,《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及《国际竞争力》等书都是其研究成果,他由此也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久负盛名的“钻石模型”便是由波特提出,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该理论模型已经演变为分析一个国家或是行业竞争力大小的理论模型,进而也成为我国学者研究教育服务贸易时采用的基本模型。曲恒昌(2004)选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分析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由教育经济的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及形成原因做出归纳,并探索完善高等教育服务出口政策的可行性方式,特别是深入研究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战略。王文珠(2007)以相应的贸易竞争力指标为基础,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都展开了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从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发展的整体状况而言,缺乏足够强的国际竞争力,尽管我国有一定的教育成本优势,但想要保证今后我国教育服务领域的稳步发展,还需要解决突破各种困难和发展限制。林晓凌(2008)结合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框架、高等教育产品供给以及未来发展机遇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的分析,探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玄晶晶(2010)对2000年到2007年我国和英、美等国在教育服务贸易消费竞争水平方面进行测算。赵书华、玄晶晶(2010)通过将我国与国外几个高等教育服务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的比较优势及在世界贸易市场中的影响力,由此描绘出现阶段世界范围内教育服务发展的国际格局,以期更好地认清国际发展趋势。

(三)教育服务贸易产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张意湘(2006)通过计量分析的方式对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判断,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国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稳定、均衡的关系。赵宓(2008)选择使用1978年至2005年我国GDP总额及关于教育服務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统计学上的协整检验工作,结果显示,我国教育服务出口以接收国外的留学生形式为主,而且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稳定的、比较均衡的联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教育贸易出口所占的出口总额比例微乎其微,无法给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正向影响,但教育贸易进口却能够提高我国教育服务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姚锐(2010)提出高等教育贸易发展会对国内文化传承、发展带来影响。刘玲(2011)提出,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形成后,文化的融合发展更为便捷,不过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蔡艺(2011)对教育服务出口为我国科技水平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并结合实证分析的方式来判定海归人员和我国高新基础产品出口这二者的关联性,指出海归人员多数都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创业或工作,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海归人员数量、教育服务进口人员总数及高新技术产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一)来华留学生与出国留学生规模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规模不断增加且增幅明显。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量规模已经超过44万,与2002年相比增加6倍左右,2017年达到48万余人,2002年至2017年来华留学人数平均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如图1所示,随着我国国际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对于其它国家学生的吸引力也在与日俱增。

同时,我国也是留学生的输出大国,1999年我国到外国留学的规模数量大约为4万人。但2008年,受到人民币升值、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前往国外学习、深造的中国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2017年我国赴外留学人员数量达到60.84万余人,出国留学人员数量规模同比增长速度达到11.74%,其中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占到全部人员的88.97%,约有54.13万人次。

(二)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经费金额分析

2006-2016年期间,自费留学生占比不断增加,2006年来华自费留学生数量只有15.42万人,到了2016年来华自费留学生数量已经增加至了39.38万人,但从自费留学生在所有来华留学生数量中的占比来看,却从2006年的97.49%降低至了88.93%。2017年来华留学生数量超过48万,按照来华留学生博士生最高学费标准(34000元),同时再算上生活费等相关费用,来华留学生平均每年投入的成本约为10万元,也就是2017年国内所获得的国际教育服务总收入规模在480亿元左右。

现阶段我国学生自费到美国、英国进行留学,年均花费成本分别约为40万元和40-50万元;而赴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留学的年平均成本约为20-25万元;在加拿大、日本两国留学的年平均成本约为15-20万、14-17万元。假设以人均年花费成本为28万元的标准来测算,2017年国内选择自费出国的留学生规模达到60万人,也就是说有超过1680亿元的教育资金进入其它国家,但当年流入我国的教育资金数量却仅为480亿元,也就是说,当年我国高等教育贸易逆差高达1200亿元。

(三)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的地域结构分析

如表1所示,来华留学生的生源以亚洲国家及地区学生为主,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国家及地区占比相对较低,特别是大洋洲国家及地区的来华留学生占比只有1.54%。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是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地。据统计,超过67%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留学。由于我国留学生输出以发达国家为主,受汇率影响,我国留学生境外消费额相对较高。而来华留学生以亚洲国家为主,留学生消费能力低,导致教育服务贸易的逆差。

(四)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专业选择趋向分析

从学科结构来看,来华留学生有60%1以上集中在以下几类:一是汉语、中医、文学、艺术、历史等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二是经济、法律、管理等与现代国际贸易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三是以西医、理科、工科、农科等为代表的自然学科。从我国出国留学生的学科选择来看,经济学、工程、数学和计算机、物理等学科领域都有大量的学生进行选择,涉及到的学科领域范围相对较广。由于传统文化类教育费用低于商科、管理、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物理学、生命科学等热门学科,所以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低于进口支出,导致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综上所述,留学生规模、留学费用、留学生地域结构及专业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这种逆差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的直接表象,但从更深层次来看,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程度不高、教育服务发展滞后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表现。

三、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忽视教育的可贸易属性是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受传统观念及历史因素等的制约,教育经济属性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种含糊的认识源于经济体制转变和教育发展体制的不适应。我国教育发展中更多是将教育视作是公益事业,很少将其视作是一种商品。这使得大部分国内教育机构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竞争的意愿不强,即便是有参与意愿但实际竞争力也相对有限,没有经济利润意识,直接导致了我国对来华留学生宣传、专业设置、学费定价及奖学金政策设置等的基本方向,长期来看,对国内教育服務贸易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较低是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

世界一流大学数量规模已经成为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全球Top100和Top200排名中的大学中,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数量占比分别为70%和50%左右,这使得其教育服务出口质量整体处于领先地位。而2016年世界大学Top100排名中只有2所中国大学,但均在20名之后;世界大学Top500排名中有54所中国大学,占比约为10.8%。从诺贝尔奖获得者情况来看,1930-200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超过60%的人为美国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在高等教育及科研能力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从世界高被引作者数量情况来看,2009年美国、英国位列前两名,分别有4124人和374人,中国大陆却只有4人,说明中国的教育落后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所以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中国大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差距,我国留学教育出口能力仍有待提升。

(三)财政扶持力度不足是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政策原因

首先是教育投入相对有限。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政府在2003-2004年财政预算中专门拨出4160万澳大利元用以推动本国与它国间的合作,在增加教育合作机会的同时使得教育出口规模加大;成立了专门的奖学金,奖学金规模达到790万澳元,吸引其它国家优秀人才到本国进行学习。另外,还专门投入460万澳元组建国家语言中心,将本国出口贸易、专业服务和旅游业等行业领域的语言及文化技能作为培训重点。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奖学金金额相对偏低且种类较少,而且教育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等均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有相当部分高校留学生宿舍及教学设备较为落后。二是来华留学的奖学金力度和覆盖面偏低。尽管近几年我国提供的政府奖学金数量在不断上升,但与留学生数量增长情况相比,能获得政府奖学金的学生占比仍然不足10%,如表3所示。

(四)教育服务贸易立法滞后是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外部原因

目前,国内仅《对外贸易法》对服务贸易基本原则做了明确规定,但关于教育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規仍处于缺失状态,难以对教育服务贸易内涵及概念进行准确定义。从教育服务贸易进口相关立法来看,我国仅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但对于海外留学却并未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同时,与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相关的教育投资、教育机构等内容也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立法。我国主要是由某些与留学生教育相关的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政策,受相关因素影响使得留学生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等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新形势发展需求。同时,我国目前留学生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仍由政府主导,即政府财政拨款占到较大比例,市场力量作用相对有限,不利于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水平的对策

(一)以产业化理念发展国际教育服务

美国、英国等国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把教育发展为了某种产业,并以产业化方式推动国际教育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美国教育业位居其产业发展第5位。发达国家在制定教育战略时通常会引入一定的市场观及产业观,我国在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时同样应该引入类似观念,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教育市场观、教育产业观等的宣传推广,让民众充分意识到教育服务贸易同旅游、商贸等行业领域一样,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落实“双一流”建设方案,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导下,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统筹兼顾,既坚持竞争开放,又要强调改革引领,综合改革,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着重从加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研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和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入手,补齐短板,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一流学科建设,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全面评估当前学科建设能力,把学科建设与学校建设分离开,切实选出基础好、世界影响力强的学科,集中优势资源,着重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切实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鉴于我国发展实际和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建议我国的重点学科建设向科学、技术的应用型学科适当倾斜,加强经济学、商学等学科建设。

(三)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境外办学新形态正是形成,这使得相关国家及地区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规模在持续增加,从而为国内高校与沿线国家间加强教育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对于高校来说,其在推动跨区域教育合作时应创新思维,与其它国家高等教育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实现共享合作,以便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积极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本标准,加快推进不同区域、不同院校间学生学分的互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跨区域、跨院校间的学位标准、专业认证等合作,建立可比较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四)多措并举实施“引进来”战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视教师作用,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和有一定的海外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整体师资水平。同时也应通过拓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广度、深度,积极创造条件来提高高校师资水平,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二是引入国际化视野,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增强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教学体系的融合度。三是要结合国情,建立满足校园文化发展需求的生态系统。打造学术共同体,进而形成更多的共同学术研究成果,以此帮助所有参与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科研能力。四是探索更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切实提升全球办学能力。

(五)逐步建立国际教育服务的法律与政策支持系统

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教育服务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一是逐步制定出台《学生法》、《学校法》、《教育投资法》、《教育拨款法》和《服务贸易条例》、《海外教育服务条例》等相关法律制度;二是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法律文件中适度增加与开放教育服务相关的条款内容,制定出台扶持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相关政策,为国内教育机构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蔡贤榜.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特点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04,(2):91-93.

[2]龙玫.经合组织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刘常庆.高等教育国际化规范与挑战—法律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战湛.中国自费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5]石彤喆.传播与接受: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1950-2015)[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服务贸易高等教育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