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2019-12-11张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3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张超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病,此为骨质疏松症疾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1]。主要症状为胸腰背部疼痛,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首要目的为缓解疼痛症状[2]。一直以来,临床多给予保守治疗,虽有相应疗效,但疗效不太理想。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逐步在临床得到应用,发展到现在,此手术方式已发展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疾病的首选方式[3]。现选取本院2015 年3 月~2017 年4 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意在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3 月~2017 年4 月收治的78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19 例;年龄60~81 岁,平均年龄(68.5±7.0)岁;骨折部位:T11骨折7 例,T12骨折6 例,L1骨折10 例,L2骨折8 例,L4骨折4 例,L4骨折4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1 例,女18 例;年龄60.5~80.0 岁,平均年龄(68.7±7.5)岁;骨折部位:T11骨折6 例,T12骨折8 例,L1骨折9 例,L2骨折7 例,L4骨折6 例,L4骨折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体检时,病灶部位存在叩击痛、压痛;②临床症状与影像体征相符,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神经根、脊髓无明显受压状况,椎体后缘完整;③椎体无塌陷,病椎椎弓壁完整;④均有明确外伤史,且均为6 d 内新鲜骨折,经术前骨密度检查显示均证实为骨质疏松(T<-2.5);⑤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排除标准:①陈旧性骨折及椎骨髓炎患者;②手术不耐受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无症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仙灵骨葆胶囊、钙尔奇D1片、鲑鱼降钙素、氯化钠注射液、鹿瓜多肽、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入院后患者睡卧硬板床,患椎下垫高2 cm、长8 cm 的软垫,3 d 后指导其功能锻炼,腰背肌用5 点支撑拱腰法进行锻炼,50 次/d,动作勿过劳、过猛,在此过程中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需明确患者病史,完善CT、X 线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等检查,确保其体征稳定,排除禁忌证。手术时患者呈俯卧姿势,过伸患椎,X 线片协助下,透视患椎弓根部位,确定并标记穿刺点。常规性铺巾和消毒处理后,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性麻醉,此后麻醉深度逐步到骨膜。X 线透视下从穿刺点插入穿刺针,穿刺到患椎1/3部位,建立通道。将4 ml骨水泥注入至患椎中,并观察填充状况,避免出现渗漏。填充物凝固后,取出穿刺针,给予止血处理并包扎。直至体征稳定后,神经功能正常则可转入普通病房。术后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卧床1 d 后则根据具体情况下地活动,勿弯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1 个月的VAS 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椎体高度、Cobb’s 角,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通过VAS判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1 个月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 分(无痛)~10 分(剧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剧烈[4]。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患者均接受侧位椎体X 线片检查,测量其Cobb’s 角和椎体高度。利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1 个月,研究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s 角比较 治疗前,两组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研究组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84.8±9.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s 角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s 角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为骨骼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退行性,其特点为脆性增加、股强度降低、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骨量减少等,多和骨密度降低、体中代谢紊乱存在关系[6],严重者可能发生骨折,医学界对此关注度日益增高。以往临床在治疗上多给予保守方式,通过功能锻炼、卧硬板床等方式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不确切,且由于骨折愈合缓慢,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使骨量流失加剧,严重影响预后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7]。因此,进一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必要性。经皮椎体成形术为骨科微创手术之一,经皮注入骨水泥到椎体内,可在短时间内固化使椎体强度得到增强,增加椎体支撑效果与椎体的抗压能力,保持椎体稳定,预防椎体畸形恶化加剧骨量流失[8]。通过注入骨水泥可承担椎体的部分轴向应力,大大减轻骨折刺激椎体内神经,使神经末梢受骨折刺激而产生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9]。有研究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可以替代大部分保守方案与外科姑息性手术,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10]。本研究结果证实相比传统保守治疗方案,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在缩短疗程、恢复功能、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突出,但需注意经皮椎体成形术毕竟为有创手术,因此医护人员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且需植入骨水泥,此后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CONTENTS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