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9-12-10董淼

会计之友 2019年24期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董淼

【摘 要】 财务信息化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为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双一流”建设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当前全国各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不一,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客观准确地评价财务信息化绩效水平刻不容缓。通过平衡计分卡构建了财务层面、用户层面、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发展4个标准层指标,以及指标层30个具体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计算了标准层和指标层指标层次单排序权重和总排序权重,并且进行了一致性检验,通过百分制原则结合指标权重具体赋分,量化评价财务信息化绩效水平。

【关键词】 财务信息化绩效; 评价指标; 平衡计分卡;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232;G6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24-0147-06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基于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信息系统和多终端服务,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利用整合的财务信息资源,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1],为日常管理及“三重一大”事件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目前,国家对于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近一步加大,已经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4%的目标[2],促使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从收付核算型管理转入到价值创造型管理[3],教育部等《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要求高校完善经费使用管理方式,切实管好用好,提高使用效益[4],所以财务信息化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过程中越发重要[5]。为了进一步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应当制定客观公正的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利用评价指标发现优势与不足,为高校发展财务信息化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

当前对于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涉及较少,刘国英等[6-7]构建了医院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过蓉蓉[8]提出应利用管理会计评价企业财务信息化业绩。李长友[9]提出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化评价体系确保财务安全,提高信息化水平。对于高校来说,应当建立科学的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使高校能够最大化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将企业战略细化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方面,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评价体系[10]。这一评价体系不仅适用于企业的绩效评价,也适用于非企业的绩效评价。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涵盖较广,平衡计分卡能够从各个角度全面衡量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

从评价内容来说,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内容包含信息化的经费投入、高校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工作流程设计、教师和学生等系统的用户群。

从评价角度来说,既要涵盖财务投入方面,也要注重非财务方面。财务指标反映了已发生的经济情况,主要包含对项目的投入、损失和回报,是传统意义上最为重要的指标,然而高校财务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财务指标,因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为教学科研服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所以信息系统的用户满意度、工作流程设计、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注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能使财务信息化建设符合高校长期发展规划,不以短期利益回报为着眼点,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

因此,平衡计分卡所体现的多层次多角度评价原则,能够应用于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中。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

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结合高校财务信息化评价的实际,从财务层面、用户层面、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发展层面构建评价指标。

1.财务指标

信息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等,需要注重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所以经费的投入和产出比应当作为评价指标。经费的充足率和使用效率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财务指标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

2.用户层面

高校的内部职能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外部职能包括社会服务、校企间合作、学校间合作、接受上级部门的审计和评估检查等,因此财务信息化的用户群体非常广泛,需要考虑高校的学生和教师用户满意度、上级部门使用满意度,以及合作企业学校的使用满意度。

3.业务流程层面

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应该以战略为框架,着重提升绩效,满足教学科研需求[11],从系统搭建原理上包含了数据层、逻辑层和界面层。

关于数据层,首先需要注重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上级管理部门、高校二级学院、职能部门、附属单位、合作企业和合作院校,只有完整准确采集信息系统所需数据,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其次,需要注重财务数据的安全和更新。财务数据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加密和权限设置,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窃取,财务数据需要及时处理各部门反馈,完成数据更新维护。

在逻辑层,财务信息化系统明确了各业务流程的操作规则,确定了各流程的关键节点和审批点,为财务收支、成本核算、预算决算管理、投资筹资、资金分配等提供完整的业务模块和规定的操作时间,同时对各流程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因此在逻辑层,指标设计需要关注财务信息系统模块完整性、流程的工作效率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界面层主要针对系统的用户群体,所以需要关注界面功能设计是否能帮助用户高效完成相关事项,内容显示和操作是否便捷,客户端是否能够兼容电脑、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和小程序等。

4.学习与发展层面

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帮助财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业务协同处理能力,而高效率的前提是相關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熟练操作财务信息系统,目前高校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主要在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上,在信息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上重视不够[12],所以对于员工的信息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尤为重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工作人员不仅是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者,更应当成为信息系统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在指标设计上要注重以上要素。

基于以上四个维度的分析,构建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如表1。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赋分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层次分析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理论,该方法能够将复杂的决策进行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分析,兼顾定性和定量分析,做出利益最大化的判断[13]。它将决策分为了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由多专家客观地比较各个层次的重要程度并且按照判断标度打分,利用数学模型确定指标的权重,并且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根据权重对决策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确定最终决策,保证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基于以上分析,利用3个步骤进行各层次权重的确定和赋分。

1.构建成对比较矩阵,通过对9位专家的问卷调查,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判断矩阵。见表2—表7。

2.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1)层次单排序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由表3—表7可知,各指标单层次权重已经计算出。一致性检验公式为: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当CR值小于0.1时,说明矩阵的不一致性在合理范围内,反之则矩阵的不一致性超过了合理范围,需要修改矩阵。根据表3—表7,可以看出各矩阵CR值均小于0.1,说明专家的判断在合理范围内。

(2)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目的是确定指标层相对于最高层的权重。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目标层A为高校财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下属4个准则层,分别为B1,B2,B3,B4,其权重分别为W1',W2',W3',W4';指标层含有30个参数,分别为C11,C12,C13,…,C44,C45,其权重分别为W11',W12',W13',…,W44',W45',所以层次总排序权重公式为wij=wi'×wij'(i=1,2,3,4;j=1,2,3,…,9)层次总排序权重如表8所示。

确定层次总排序后,需要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此来判断整个指标层次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设指标层C11,C12,C13,…,Cij相对于B层因素Bi(i=1,2,…,m)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i可以从表中查询得到,所以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的公式为:

根据公式求得CR=0.039<0.1,所以层次总排序在合理范围内。

3.赋分

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后,可以对各指标按照百分制进行打分,分为四个挡:A档(90分以上)、B档(80—89分),C档(70—79分),D档(60—69分),E档(60分以下),利用以下公式确定最终得分:

其中,m=1,2,…,8,9,p为指标层各指标得分,w为各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

三、讨论

(一)用户层面

根据表8,可以看出用户层面的权重为0.5485,显著高于其他标准层指标。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教学与科研始终是各高校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而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科研的主体,只有获得用户满意,才能够说明财务信息系统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效的财务支持和效率保证,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效的财务保障,所以提高用户满意度是财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在用户层面的指标层中,教师满意率和学生满意率的权重均为0.14957595,所以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着重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满意率。首先,可以在信息化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上吸收市场上同类系统的优点,参考用户基数大的非同类系统用户界面设计,做到人性化、智能化和便利化,积极排除系统缺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其次,财务信息系统应当紧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多终端服务系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小程序,手机客户端等,与电脑端形成无缝互联系统,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科研项目收支和报账,使学生能够便利查询学费和奖助学金。最后,可以利用财务处微信平台、小程序、手机客户端和电脑端设置用户反馈功能,根据用户反馈积极更新系统,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用户的反馈意见,调整相应功能,全面提升用户满意度。

(二)业务流程

根据表8,业务流程的权重为0.2966,说明在财务工作中要注重业务流程的设计。在高校,财务业务流程主要模块包括预算、决算、收入、支出、分配、投资和筹资等,由财务部门具有扎实财务技能的员工操作,目的是提升财务部门在招生、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和基建工程等业务中的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能够高效完成。

在业务流程的指标层中,财务信息采集准确率、业务流程内控审批点设置率和财务信息采集完整率权重分别为0.09470438、0.05611672和0.04721872,说明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在业务流程中最为重要。高校财务部门作为管理职能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措施提升数据的质量。首先,财务部门与各二级学院或合作单位的信息采集和交换需要利用Excel表格进行采集和反馈,财务信息系统需要兼容Excel,保证各项目信息与系统准确对接;另一方面需要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加强审核,将相关信息与原始凭证核对,保证准确性的同时避免财务风险。其次,在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要增加数据的校验功能,利用算法对部门误差数据及时发现和修正。最后,利用新技术不断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升级,使数据能够跨部门、跨组织共享[14],使各平台数据充分对接,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最终实现数据的无缝共享。

高校内部控制是防范会计风险和保全学校资产的重要手段[15]。财务信息系统是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工具,首先在財务信息系统各工作模块需要对工作人员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实现不相容岗位设置。在工作流程中设置足够的授权审批点,保证各流程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其次,利用财务信息系统进行预算决算控制,保证各专项资金的收入支出合规,防止挪用。最后,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利用财务大数据对异常数据变化及时判断和识别,防范财务风险。

(三)财务层面和学习发展层面

财务层面与学习发展层面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财务层面代表了高校对财务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只有对财务信息化有充足的预算分配,在资金的配置上及时到账,为信息化提供财力上的支持,才能在财务信息系统开发上实现最完整的业务功能,才能完成阶段性的数据、技术和软件更新升级,所以在财务层面指标层中,财务信息化经费预算占有率和财务信息化经费充足率的权重分别为0.01762516和0.01227324,占有的权重最高。

学习发展层面主要考察的是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操作都离不开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所以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该着重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首先,应当积极参加财务专业的相关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财务和会计知识,适应《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中的新要求,同时将财会知识与信息化学习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技能双提升。其次,作为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信息化相关难点,可以通过申报相关国家、省级和校级课题,形成项目组进行集中攻关,提升财务信息化相关的研究能力,成为掌握信息化研究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也可以与财务信息化研发企业共同开展横向课题,使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实际。

四、结论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能够从多个角度衡量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评价指标既包含了财务方面指标,也包含了用户、业务流程和学习发展方面的指标,克服了单一指标评价绩效水平的弊端。高校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能够评估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为财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同时可以作为财务管理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组成部分。由于评价指标的确定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在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实践中继续完善该模型,结合不同高校的不同情况有所调整。

【参考文献】

[1] 邱升齐.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会通讯,2011(23):67-68.

[2] 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13(27):104-107.

[3] 韩俊仕.云计算环境下高校财务共享服务机制构建[J]. 财会通讯,2016(10):101-103.

[4] 冉艳.“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框架创新——环境嬗变观下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5):69-74.

[5] 朱宇坤.信息化: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快车道[J].会计之友,2014(5):123-124.

[6] 刘国英.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学习,2018(10):15.

[7] 张菁芳,李佳承,陈俊国,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2):73-83.

[8] 过蓉蓉.国企改革背景下的业绩评价研究[J]. 财会学习,2018(25):172-173.

[9] 李长友.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纳税,2018,12(33):152.

[10] 王绍灵.BSC在高校专项经费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 财会通讯,2015(35):120-121.

[11] 章雯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设计思考[J]. 财会通讯,2017(1):121-123.

[12] 李青春.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12(32):95-96.

[13] 陈彩勤,魏东平,茹家团.基于AHP法的高校综合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J].会计之友,2017(10): 103-108.

[14] 赖敏锋.高校财务信息化问题探究[J].财会通讯,2013(17):70-72.

[15] 刘春晖.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思考[J]. 财会通讯,2011(11):118-119.

猜你喜欢

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