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9-12-10周大勇张冬泉

职业·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实践

周大勇 张冬泉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背景,指出了当前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技能人才 培训模式 创新 实践

一、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背景

培养大批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技术人才,是适应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的前提,更是满足城乡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迫切需求。因此,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以说,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今天,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

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意味着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培養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在新形势、新时代、新要求下,如何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落实十九大精神,也成为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迫在眉睫、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职业培训机构条块分割,资源浪费严重

当前在很多地方,各部门各行业都主管或主办有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存在散、小、差的格局,导致各职业培训机构规模不大;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各自为政,监管乏力;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资源不能共享和相互借力帮扶;资源配置分散,无法集聚资源力量提高职业培训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无法发挥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虽然很多地方已经构建立了政府牵头挂帅、部门协同的培训格局,但因培训项目计划、人员类别、资金来源不同,绩效考核标准不明,培训的综合效益仍然不高。

2.职业培训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

受部门和各培训机构管理机制的制约,总体上看,很多培训机构在培训专业设置、培训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缺少统一性和互补性,造成极大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没有专业发展定位,培训水平低,培训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雷同,同质化竞争和内耗严重,不能构建适应经济建设、个性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致使职业培训吸引力不强,学员来源不足,形成了培训机构招生难、学员求技难的“两难局面”。

3.企业主体作用不够,育人作用发挥不明显

大部分企业对技能人才主要采取“拿来主义”,自主培育人才的较少,主动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应有的主体作用。相关法律没有对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予以保护和引导,现行的法律基本上局限了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行为,如税收、资产管理等问题。

4.职业培训方式不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受传统培训教育思维的束缚和很多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报的要求,目前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全日制的脱产培训,而进入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由于工作繁忙、社会活动、家庭时间分配等导致能参加培训学习时间不足,造成了转岗人员培训和生活、工作和培训矛盾。同时培训所学与企业所用矛盾等十分突出,不能满足企业用工和技能人才终身成长的需求。“做中学”的培训模式严重缺失,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工学一体化、订单式等培训理念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和推广。

5.培训机会偏少,培训经费难保障

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无论是为员工提供的在职培训学习机会和平台,还是为员工参加工作岗位相关培训学习提供的经费保障,都不多。特别是很多青年毕业生缺乏创业经验和上岗技能,他们更迫切需要专业的培训指导,为他们提供创业就业帮助。

三、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对策

为了满足企业急需用工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的需要,促进荆门市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把“短、平、快”的短期培训作为技工教育与市场经济直接接轨的切入点,思企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忧,笔者所在学院以企业所需为己任,充分发挥技师学院专业、师资、办学条件等优势,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共建了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以培训基地为载体,开展各级各类短期培训,使学校与企业间形成了“人才需求-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良性机制,为工人下岗失业城市青年和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供“技能就业”的“造血式就业服务”,为荆门地方企业稳岗提技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技能人才,在荆门地区打造出众多培训品牌,破解了“两难局面”,形成了企业得人才、学校得发展的双赢局面,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为荆门市兴工富市战略做出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谈一下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对策。

1.对接政府部门,抓校政合作

为从根本上破解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企业用工矛盾,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笔者所在学院与区政府进行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活动并签订合作协议,搭建校区对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新平台。在政策、内涵、方式、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校政企合作的创新与实践,探索了双向互动的产学融合机制,构建了无缝对接的技能人才共育平台,确立了资源互补的社会培训体系,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是政策支持强劲有力。促使掇刀区、市政府出台促进招商引资十项政策清单等相关文件,校企合作在政策层面有了较大突破。

二是合作内涵丰富务实。从传统校企合作大多是表面、单向的就业合作,拓展到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交流研发、毕业生就业、创业孵化、技能扶贫、技能竞赛、社会服务八个方面。

三是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与福耀、天腾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与航特合作共建“工学一体化厂中校”,与埃斯顿合作试点工业机器人一体化课改,在掇刀区所有中学建立优质生源基地,與长丰猎豹订单班式人才培养,与金泉新材料等8家行业企业进行技能提升培训,与16家企业共建“产、学、研、培、赛”五位一体实训基地。

四是协调机制规范高效。以产业园区为纽带,定期开展校、政、企合作联席会议,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校实施、部门监控的协调机制初步形成,政策执行规范,运行畅通高效。

2.对接行业企业,抓基地建设

荆门技师学院充分发挥技工院校专业、师资、办学条件等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学院发展的新市场,注重和行业企业、部门深度产教融合。

与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残联、市移民局、市妇联、团市委等联合,把学校的资源与他们共享,解决这些部门在一些培训项目上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培训难题,提高基地各类资源利用率。

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如市公共实训基地、市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市金蓝领培训基地、市公关礼仪培训基地、市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市大中型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等,还和众多企业共建了职工技能培训基地。

3.对接工作岗位,抓课程体系

服务荆门“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商定培训专业、培训学时、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使培训工作更加符合企业用工岗位的实际需求,做到培训适应生产需要,为产业提供全链条的技能人才培训服务。

注重三个结合(职业标准、企业岗位、学员职业生涯发展),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课程体系。针对行业企业的特点,根据学员能力培养螺旋递进的思路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将职业标准与企业需求结合,根据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对每个岗位工作过程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分解与重组。紧密结合国家职业考核标准,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能力模块为单元”的原则,与企业一起重构了一套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突出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结构合理、切实可行的适应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4.对接市场需求,抓特色培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选定了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荆门市是中南地区唯一一个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地区。

为配合荆门市开展此项全国试点工作,荆门技师学院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提高广大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素质为中心,创新工作思路,主动与市医保部门联系,组成调研小组,深入社区、养老院、医院及失能人员家庭进行走访,掌握第一资料和信息,促成市政府出台了相关长期护理培训扶持政策,明确了免费培训的对象、培训补贴的申报程序以及取证学员上岗后的补贴待遇等。这样让学员免费学技能,就业后能享受相关补贴,为积极推进长期护理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几年来,每年培训中、高级护理人员数千人。学员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师资和设备有限的情况下,为满足学员的学习要求,白班、晚班同时开设。培训质量和服务效果得到了社会认可,培训工作受到广泛关注,荆门技师学院被评为“第二批省级家庭服务业培训示范基地”。培训教学现场在荆门新闻频道、湖北经视频道多次报道,为荆门市承担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荆门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实践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