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2019-12-10崔健柳春涛杨俊

职业·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协同育人实践教学

崔健 柳春涛 杨俊

摘 要:推进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途径。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其开展过程与质量评价也必须渗透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不合理之处,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并从评价主体、实践教学要素、实践教学环节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关键词:协同育人 高职 实践教学 质量评价

课 题: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1331工程”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协同创新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X-18156)的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办学主体的多元性。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因此,推进协同育人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实践教学作为达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其开展过程与质量评价也必须渗透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此,研究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非常有必要。

一、当前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但在评价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使教学评价并没有充分地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1.评价目的有偏差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旨在通过评价实践教学各环节各要素来查找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问题,为实践教学诊改精准施策提供依据。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更重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在绩效考核方面的作用,却忽视了其在教学诊改中的作用,没有深度挖掘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导致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指标体系不完善

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只涵盖了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部分因素,其评价结果可能会掩盖实践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盲区。因此,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

3.评价主体较局限

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方不仅仅有学校、教师、学生,还包括政府、行业、企业。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是学生,部分有同行、专家的参与,但政府、行业、企业等其他主体的参与比较缺乏。如果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只局限于学校内部,那么可能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4.质量标准不完善

质量标准是质量评价的依据,但目前高职院校在制定质量标准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照搬相关模版,缺乏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的个性化定制,使标准难以落地;二是缺乏行业、企业参与,导致所制定的标准与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相脱节,不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

5.评价环节有缺失

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渗透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也应在相应环节开展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但很多高职院校在期末才开展评教活动,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与改进。此外,目前还普遍缺乏对改進效果的追踪评价,往往是发现问题、提出诊改方案后就不了了之,没有进一步追踪改进情况,导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6.量化评价较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设置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其实是满意度调查,但此类评价结果并不适用于同类院校间的横向对比。因为满意度是客户对所接受服务是否达到心理预期的评价。但每个学校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在不同学校环境影响下学生群体的心理预期也会不同,所以横向对比从不同学校得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难以反映真实差距。如果采用量化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将会更客观、更容易进行分析对比、查找不足。

二、基于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对策

1.明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质量,而不是评价。评价是手段,要为提升质量服务,因此评价不能只注重评分排名,更要直击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内在因素,并且要在合理性、可行性、可视化上下工夫,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机组成,促进整个体系的良性运转。

2.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数据量大,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来承担。目前,已有高职院校探索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机构,一般是独立机构或隶属于学校督导部门,与教学组织实施部门相分离,负责教学质量监测与教学评价。该机构需配备了解教学运行过程与教学规律,具备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数据管理分析能力的工作人员。同时,教学质量管理机构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学状态数据信息平台,尤其应开发移动端的应用程序,以实现便捷、及时地数据采集与质量评价。

3.把握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多方协同原则。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让校企合作企业充分参与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吸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其中。多方协同的目的是构建与就业市场需求深度对接,适应产业发展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2)全要素原则。学校、教师、学生、校企合作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参与方,其行为和状态均会对实践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它们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因此,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局限于某一方,必须覆盖实践教学的全部要素。

(3)过程追踪原则。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良好运转才能保证良好实践教学质量的产出,因此质量评价也必须覆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为保证改进效果,必须对问题改进情况进行追踪评价。

(4)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着眼于主观感受,定量评价着眼于数据结果,两者应相互结合,不可偏废。如果只注重定性评价,难以追溯根本原因;如果只注重定量评价,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背,会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的工作体验。

4.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以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实践教学各要素、实践教学各环节分别作为一个维度,形成如图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实际办学情况,设置具体的主体、要素和环节。常见的评价主体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常见的实践教学要素有校企合作企业、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课程、教师、学生等。常见的教学环节有事前教学准备环节、事中教学实施环节、事后教学诊改环节等,可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

该三维空间中坐标点所代表的意义为该评价主体在该实践教学环节对该实践教学要素进行评价。每一个坐标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三、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

1.数据采集

根据所建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教学状态数据管理平台中设置相应的数据采集项,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求相应实践教学要素的直接相关人员进行数据填报,所采集数据作为定量评价的依据。

2.问卷调查

定性评价的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要求填答人必须是实践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或知情者,其他未参与实践教学或不知情的人员应避免回答,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3.即时评教

通过移动端的应用程序,对每节实践教学课或每个实践教学单元进行即时评教,以实现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控与评价,尤其当学生在进行企业实践时,可实现远程的实践教学质量即时反馈。

4.随机抽查

可通过随机访谈、随机听课、随机技能考核等形式,来抽查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作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补充;与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即时评教等形式得到的评价结果相对照,如差别较大,说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有問题,需进一步调查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避免人为操控或蓄意抹黑等情况的发生。

5.教考评分离

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的客观性评价作用,建立教考分离的实践技能考核题库,随机抽取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核,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对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如此,学生实践技能考核的成绩及通过率即可作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6.动态追踪

根据上述形式的评价结果,形成相关实践教学要素的动态评价曲线,以分析实践教学质量的变化趋势,追踪相关问题的改进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其构建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汲取各方智慧,其落实要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支撑,要有完善的运行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化奎,温巍,刘伟宏.职业院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瓶颈与构建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19).

[2]贾广敏.校企协同创新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

[3]胡英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职业,2018(17).

(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协同育人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