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的分析及应用方法探究

2019-12-05高瑾

艺术评鉴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

高瑾

摘要: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体现出严谨的音乐思维,并且内容丰富,可为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此同时,兴德米特在作曲方法及技巧分析上认知较深,体现出较高的实用价值。对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并探讨其应用方法。

关键词:兴德米特   作曲理论分析   作曲方法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005-02

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20世纪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极具个人特色。虽然他的音乐无一例外地具有鲜明的当代风格,但他仍因巴洛克晚期对位音乐的影响而经常被归入新古典主义一派。

一方面,兴德米特一生经历坎坷,成长背景复杂,对其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应的反映在其作曲理论当中。另一方面,兴德米特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与其他作曲家具有明显差别,音乐创作时间跨度较大,因而其作曲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并且音乐逻辑十分严谨,在实际作曲中应用范围较广。他的作品以不协和对位、不协和和声与高超的管弦乐编曲技巧为特点。欣德米特的创作领域几乎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体裁。他的早期作品多为实用音乐,即为某一特定目的或特定场合而作。他的音乐作品、著述和教学广泛影响了现代作曲家。分析音乐发展现状可知,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高的实践价值。对此,应当对兴德米特作曲理論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在价值,激发音乐创作灵感。

一、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的发展

兴德米特被赋予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及指挥家的头衔。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对兴德米特的思想必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时的兴德米特心理情绪并不稳定,在音乐创作上做了许多尝试,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兴德米特作为军乐团的一员,对未来充满迷惘,常在音乐中寻求安慰,受巴托克、勋伯格等人影响较大,致使其当时的音乐风格具有较强的悲剧色彩。

第二阶段,兴德米特在作曲上受巴赫影响较大,当时正处世界经济危机,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发展较为完善,其创作作品如《乐队协奏曲》,对位工整、旋律流畅,虽不比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被大众熟知,但其中所体现的音乐功底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兴德米特音乐风格受“回归巴赫”运动影响,其作曲风格与巴赫较为相似,奠定了其和声及对位的研究基础。对于对位法他表现出的极高的兴趣,在他创作上几乎是一个不变的特征。他重视对位法的运用,强调具有相对独立性旋律的对比交织。他1936年创作的3首钢琴奏鸣曲多半以巴洛克形式而不是古典奏鸣曲形式为依据。1942年创作的《调性游戏》是他最成功的钢琴作品。《调性游戏》有一个副标题——“对位、调性组织和钢琴弹奏练习”,包含12个半音上的赋格曲,效仿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形式,用间奏曲用舞曲形式来连接。这部作品采用了对位法中所涵盖的所有技巧,可谓集现代复调技术之大成,被誉为20世纪《平均律钢琴曲集》。

第三阶段,兴德米特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众人对兴德米特的音乐认可度并不高,但正因如此,兴德米特个人音乐风格也得以强化,创作成果颇丰。

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兴德米特凭借其对于音乐的理解,形成了严谨、完善的作曲理论,在和弦连接及调性方面上体现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在音乐作品的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特点分析

(一)和弦

兴德米特理论对于和弦的描述与三度叠制构成原则有着明显的差别。相对于三度叠置中所描述各种音程的混合叠制,兴德米特认为,和弦构成原则并非基于三度叠置,其认为三个不同音的音群便可构成一个和弦,对音程组合的方式并无特别规定。而三度叠制中对和弦音极特性及调式特性的划分,兴德米特和弦理论更为灵活。如在和弦根音确定中,兴德米特选择以最佳音程的根音为和弦的根音,以此为原则确立根音深化了其在音乐和弦中的价值。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和声中所描述的和弦的原位与转位,兴德米特则认为,和弦构成中,所有的和弦都相对独立,没有转位。其将和弦分为A类和弦和B类和弦,A类和弦不含三全音,而B类则包含三全音,这两类和弦所包含的音程组合较为完善,并可解释曲谱中的所有音程组合方式,创建了一个实用价值极高的和弦材料库。

(二)和弦连接

和弦连接中所需要探讨的问题包括和声起伏、和弦连接、和声运动中力的相互补偿等。兴德米特将和声起伏定义为和声运动过程中的力度变化,其描述了和弦连接中和声价值高低连接变化特性。兴德米特将和声运动分为不同类型,如张力递进型、微弱型等。此外,由于在演奏中,同类、同组、同根音的和弦连接,其力度变化由声部产生,兴德米特则认为这类和弦连接并未产生和声起伏,和弦连接价值的定义则可弥补和声起伏对此类和弦组成描述中的不足,和弦连接价值的判定可根据和声力度的强与弱,当和弦连接时的协和程度高,兴德米特则认为其价值高的和弦连接,相对的,则被视为和弦连接价值低。在和弦连接价值判定中所牵涉的力度变化,兴德米特对其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其认为和声运动中力的作用可以相互补,如可通过声部进行的平稳进行消除旋律大幅度跳进所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半音可缓解声部连接时产生的生硬音响等。

(三)调性

兴德米特在进行扩展调性手法研究时,突破了传统调性扩展的限制,其将调式因素从调性概念中剔除,认为调性由音程并列或和弦并列所构成,一个调里除主音地位特殊外,其余11个音地位相等,因此,转调这一概念在同一个调里是不应该出现的。相对于传统的调性描述,兴德米特进一步完善了调性自由的概念。此外,在音调关系描述中,兴德米特认为同一调性中,音调之间的关系由其与主音距离的远、近来判定,音级之间无正、副之分。这一理念的产生与兴德米特的音乐历程具有一定联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兴德米特曾了解过勋伯格作曲风格,勋伯格在其《和声的结构功能》中提及无论离调与主调的关系如何,其仍处于主调范围之内,兴德米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其可通过数学计算求音列,更加精确的描述了音调之间的关系。

三、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应用方法分析

(一)加强对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中音乐特征的研究

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中所描述的音乐特征风格多变,可进行深入研究。音乐创作仅凭主观情绪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需要借助作曲理论的力量,完善作曲結构,使得乐曲更具渲染力。例如,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和弦结构,在作曲中加以利用,可使得乐曲更具层次感。分析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研究现状可知,对于理论中所描述的音乐特征仍有发展空间。对此,可以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为基础对不同乐曲进行分析,从而加深人们对理论中音乐特征的理解。例如,可选取我国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以谭晓麟先生的《别离》为例,可运用兴德米特的调性进行分析,该艺术曲目调式因素较为明显,但从兴德米特理论视角分析,将歌曲旋律与钢琴和声相结合,便弱化了其调式特征。

(二)加强对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中音乐框架的分析

例如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中所阐述的二部骨架,在实际作曲中加以利用,可让乐曲更具和谐美。二部骨架描述了两外声部结合方法,并分析了乐曲和声与乐曲旋律框架的构建。因此,可以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为基础,进行音乐框架的构建。对此,可以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为基础,结合作曲理论完善乐曲结构,可有效丰富音乐框架,并使得音乐框架更为严谨。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中所体现的音乐风格具有严谨却自由的特点,需对此加强研究,在音乐框架上进行完善,提升音程组合灵活性。

(三)深化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的实践研究

兴德米特作曲理论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对此,应当深化对其的实践研究。例如,在和声理论研究中,可通过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完善音乐作品,并可将和声理论运用于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此外,也可进一步推广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分析兴德米特作曲理论应用现状可知,其实践价值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水平。相对于传统音乐作曲方法,兴德米特对和弦结构、调性分析的阐述更具个人特色,并且具有较为广阔的音乐视野,对此,可通过兴德米特作曲理论优化音乐旋律配置方式,使得音乐结构更为清晰。

四、结语

兴德米特作曲理论详细分析了和声运动及音调关系,对音乐特征的分析及音乐框架的构建大有裨益。对此,可加强对兴德米特作曲的研究,拓展音乐创作思路,并将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强化兴德米特作曲理论的音乐价值。

参考文献:

[1]任廷潇.基于音乐教育实践论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研究[J].戏剧之家,2019,(16).

[2]郭栋.作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评《作曲技术理论与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9,(02).

[3]陈弘.米德米特作曲理论体系及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8,(15).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
基于绿色理念下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研究
对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新时期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方法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方程教学
浅析体育教学新方法的落实及探究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