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住长江头》两种演唱版本的比较研究

2019-12-05刘新玲

艺术评鉴 2019年20期

刘新玲

摘要:《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青主采用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为歌词谱曲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自青主谱曲以来,演唱过此曲的歌唱家举不胜举,其中以黎信昌和石倚洁两位歌唱家的演唱最有特色。在吐字咬字方面,黎版归韵巧妙,石版似紧实松;歌曲处理方面,黎版黎版平稳舒缓,石版起伏激情;情感表达方面,黎版深情向往,石版浓烈无奈。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李之仪   青主   《我住长江头》   演唱版本   黎信昌   石倚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007-02

青主,20世纪20-30年代我国著名作曲家。本文以青主1930年作曲的版本对两位歌唱家的演唱进行对比分析。青主的音乐在词作者李之仪表达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基础上,增加了另一层更深的含义,即对广州起义中战友的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以及对自己当年被反动派通缉的无奈。黎信昌演唱版本选自中国唱片公司1999年6月出版的CD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黎信昌》(以下简称黎版),石倚洁演唱版本选自其2010年11月17日在伦敦圣约翰·史密斯广场音乐厅举行的“罗森布拉特演唱会”(以下简称石版)。《我住长江头》共68小节,全曲根据歌词可以分为四部分,谱面显示为G大调,本文从发声技巧、演唱处理、情感表达对黎版和石版两个版本进行了深入对比。

一、吐字咬字:黎版归韵巧妙,石版似紧实松

黎信昌与石倚洁分别属于男中音和男高音,在演唱技巧方面有少部分相似之处,大部分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黎信昌是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资深声乐教授。黎信昌的音域非常宽且音色丰满,音质明亮却充满柔情。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曾高度评价他:“黎信昌的演唱风格朴实自然,没有哗众取宠的卖弄,能比较贴切地、真挚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在演唱技巧上,上下声区通畅,正如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上说的声乐‘垒垒如贯珠同时他又重视吐字的清晰,因此黎信昌的演唱深为我国广大观众和音乐爱好者所称道和欢迎。”

石倚洁是我国旅欧轻型抒情男高音歌唱家,世界年轻一代罗西尼男高音的代表歌手。他的共鸣比较靠前,音色明亮柔软且高音非常漂亮,如金属般犀利并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因这些个性特点专职于演绎罗西尼,唐尼采蒂,贝里尼和莫扎特的作品,擅长用他那温柔美丽的音色感叹因爱而生的忧愁和喜悦。他的身形苗条帅气并不像帕瓦罗蒂一般的魁梧,但是他娴熟的高难度技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我住长江头”中的“头”字,时值在这句中最长,声乐讲究归韵,所以这句最后应该归韵到复韵母“ou”上,同样,下一句“我住长江尾”的“尾”也要将字头和字尾咬清楚,最后归到“ei”上。归韵既能更好地体现字正腔圆,又能使歌唱者保持歌唱的位置。第44小节“只愿君心似我心”中“似”和“心”都属于闭口音,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放松地打开喉头,用唱开口音的状态唱闭口音,不能出现让声音从喉咙缝隙挤出来的效果。黎版以向人诉说的方式进行演唱,尤其是唱到“只愿君心似我心”时咬字吐字饱满有力却不过度夸张。黎版中对于一些字的归韵也做了巧妙的处理,比如“头”“尾”等字的归韵都比其他一些字如“我”“君”长一些,这种咬字方式是需要丰富的气息和坚实的共鸣配合完成的。石版咬字字头清晰干净,字腹准确到位,几乎没有延长归韵,咬字似紧实松,全曲略带哭腔,“共饮长江水”的“长江水”三个字哭腔是逐渐加重的,增加了演唱的感染力。

二、歌曲处理:黎版平稳舒缓,石版起伏激情

两位歌唱家的演唱都结合钢琴伴奏连贯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唱出了江水奔腾不息,表达的情思也滔滔不绝。下阕被看作是歌曲的第二段,实际上是第一段后半部分的重复,作曲家这样安排的用意应该是在强调应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情感渐渐浓厚,情绪渐渐激动,而且一般来说,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一句话代表这句话是整个作品的高潮和中心点。两位歌唱家在这三次的下阕演唱中也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处理。

在力度方面,黎版第一段用对话的语调表达“我对君”的思念绵绵如江水,整体旋律音调都是平稳的。直到最后三个字“长江水”按照谱面标记的力度记号是逐渐加强的,到“水”的第四拍开始力度变为弱,黎版在“水”字的处理上稍显急促,弱化不明显,而石版,确实按照标记非常明显的变弱。“只愿君心似我心”的“心”字与“水”字都是渐强的处理,一直到“定”字达到最强,但两个版本的演唱在“定”字第一次出现时都没有体现力度变强,而石版在“定”第二次出现时增强了力度,并没有按照乐谱记号处理,这些属于歌唱家的二度创作。最后一句“定不负相思意”的后三个字“相思意”,黎版是在“负”字后面换气之后才演唱的,而石版是一气呵成,这也属于两位歌唱家的二度创作。

在旋律方面,黎版在演唱下阕“定不负相思意”出现第二次时的“意”字,由“5”转“4”处的处理是由渐强到弱再到中弱,几乎遵照了谱面要求。石版在这段旋律的处理上,选择用较弱的力度唱完整个“意”字,并且时值只保持了9拍,省略了旋律音“4”。

在速度方面,谱面标记速度为Allegro ma non troppo,意为不太快的快板,快板一般默认速度为每分钟110-132拍,黎版笔者测定的速度大概为每分钟112拍,与原谱较为接近,而石版相较于黎版速度加快了一些,速度大概是每分钟144拍,已经达到Vivacissimo(非常快的快板)每分钟141-150拍的底线了。两个版本在一些句子的处理上都超越了谱面的标记,比如下阕“定不负相思意”第一次出现时,谱面演唱部分没有标记渐慢,渐慢是在间奏的部分标记的,两位歌唱家都在演唱这句时进行了渐慢的处理。

三、情感表达:黎版深情向往,石版浓烈无奈

《我住长江头》的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浓烈的,青主在作曲《我住长江头》时定的速度为不太快的快板,而且谱面上有不少力度记号的变化,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既要表达强烈的感情又不能太激进,这个度是很难拿捏的。上阙歌词表达的意境是叙述“我”与“君”被千难万险阻隔,想见却难见。下阕表达的是“我”对“君”的思念就像这长江的水连绵不绝,永不停息。

黎信昌胸腔共鸣用的较多,音色是温厚而凝聚的,他第一部分的演唱情真意切,仿佛在与“君”深情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与伤感,尤其在演唱倒数第二句的“只愿”时,声音增添了一丝沙哑,表达了自己急切的愿望,希望“君”能够有着与我相同的感受。在演唱全曲最后一个字“意”时,用假声多一些的方式收尾,给听众意犹未尽的感觉,再一次更加深切地表现了“我”的执着思念和对美好感情的向往。

石倚洁音色是高亢而硬朗的,在演唱第二部分时,用带有哭腔的唱法将“我”的自问:想知道这些阻挡我们见面的困难什么时候才能克服,离别思念的痛苦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最后一个字“意”与黎版完全不同的是采用稍微强一些的力度收尾,表达的情感是强烈的,充分体现了“我”渴望自由和幸福,焦急又无奈自我安慰的心情。

两位歌唱家对《我住长江头》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体现在发声、吐字咬字、气息的运用、力度和速度的处理及情感的表达等方方面面。在吐字咬字方面,黎版歸韵巧妙,石版似紧实松;歌曲处理方面,黎版黎版平稳舒缓,石版起伏激情;情感表达方面,黎版深情向往,石版浓烈无奈。本文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对比,从中学习到两位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及对歌曲处理的技巧,从而能够对演唱《我住长江头》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和学习,进而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有深远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熊念桃.浅析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音乐特色[J].艺术教育,2014,(12).

[2]杨筱音.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王悦.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5年.

[4]任宣蓉.黎信昌的声乐演唱特色与教学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5]马金泉.内敛、低调走春秋——记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黎信昌教授[J].歌唱世界,2015,(01).

[6]张美林.中西交融自出机杼——黎信昌教授歌唱表演与声乐教育思想探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01).

[7]蒋莉丽.动情因为有真情——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声乐教学侧记[J].艺海,2017,(11).

[8]吴莲芳.诗意与曲意的共性表达[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9]杨曙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

[10]温小蕾.不同伴奏音型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J].钢琴艺术,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