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1-26江汇

广西农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园林乡村振兴高职

江汇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创造乡村富裕、文明、美丽的时代新格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蓝图和实施规划,并对高职教育肩负的使命和任务提出了要求[1]。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藕合过程。高职院校承担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职能,在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根据社会对职业岗位动态需求做出相应变动[2]。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伴随着乡村环境建设的发展对园林行业一线人才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对园林专业人才在职业素养和能力上有新期待和新要求。高职园林类专业应抓住时代机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园林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

园林学是承载人类文明尤其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学科,在资源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环境也面临着生态与环境严峻考验,在乡村生态破坏和乡村风貌缺失的现状下,园林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要素。“农业农村增美,农村生态环境更美丽”[4],《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宜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要求,给园林专业从业人员在乡村建设中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对高职园林类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生态保护及修复、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乡村风貌特色恢复、民俗文化保留、技术绿色创新等方面入手[5],更好的利用乡村土地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传统农耕文化优势,发展风情小镇、特色村落、新兴休闲农业、现代特色农业、观光农场、田园体验、民俗文化、农旅产业、绿色经济等,使农村成为天长蓝水长清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把农村变成为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和城镇居民休憩新去处,成为了摆在园林专业面前的新课题。

2 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有效对接“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不足

在新的发展时期,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以及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乡镇园林设计和建设项目需求剧增,各级各类与园林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于园林人才的专业素质都有新的要求,而高职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对接“乡村振兴”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2.1 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

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重技能,轻意识”的问题,未能有效对接就业市场对乡村建设人才方面的需求,导致乡村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度强调技能训练,而对于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培养,如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三农”意识等却投入不足。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对工作拈轻怕重,就业时不愿意下农村、留农村,不愿意到乡村基层等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工作。

2.2 课程内容设置没有体现行业的发展

园林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然而许多高职园林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却仍没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课程内容更新相对缓慢,选用的教材时代特征不明显,课程实践缺乏时效性,没能紧跟专业技术发展的步伐。例如,课程中缺少“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设计”、“健康养生养老”、“田园综合体”和“雨水花园”等时下乡村环境建设所需的热点内容。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做不到与时俱进,就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师资队伍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求时,高职园林专业师资中具有“双师”素质且了解“三农”的专家型教师少,专任教师对于乡镇园林建设和农业相关的项目接触较少,专业师资团队从事技术推广服务的能力不足。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给高职园林专业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而另一方面却是毕业生过剩。显然传统的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符合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地方行业发展特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优化和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调整,更注重学生的可持续能力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学有所用,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有效对接。

3.1 制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园林教育应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制定适应园林行业和乡村建设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除了培养学生掌握植物识别、园林手绘、专业软件、园林工程和园林规划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态园林、乡镇规划、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古村落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植物栽培和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其次,要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注重实干精神的培养。当前我国很多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仍然不完善,需要开展乡村规划、设计、建设和环境整治等相关工作的人员热爱乡村并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深入乡村基层扎实开展工作。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三农”意识,让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建设需要,使其学成毕业之后愿意服务乡村,成为助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专业人才。

3.2 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组成。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需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优化。

3.2.1 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综合性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建筑学、美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安排。在基础课程方面,《美术基础》《测量学》《园林制图与识图》《植物概论》等课程学时适当删减,使教师授课更有所侧重,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乡土情怀等方面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方面,将原有的《树木学》和《花卉学》整合成《园林树木与花卉》,并新增《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方面,新增《园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 912-2014)、《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课程。

3.2.2 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近年来,园林技术推动了屋顶绿化、立体绿化、海绵城市、生态修复技术、智慧景观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也体现了“乡村振兴”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园林行业的发展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需要园林团队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例如,在《园林工程》课程中引入现代园林景观的拓展功能,体现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创新理念,让学生对可再生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废弃物二次加工利用技术等有初步认识。在《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中,向学生介绍易于养护、自播繁衍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以满足节约型景观造景的需求。

3.2.3 强化乡土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需加强针对乡土特色资源的实践环节,以促进学生对本乡土特色文化的理解和对地方社会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服务意识[6]。例如,在规划设计实践环节中特设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古村落景观保护利用及改造项目”。2018年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以尊重地方文脉和肌理,保护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为指导思想展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南宁市三民村进行了详细调研。首先,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村落基础地形地貌等特征进行现场实测。通过查阅资料或访谈乡贤的形式来了解村落的历史、民俗、节庆等文化资源。然后,通过综合分析现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缺点,评估乡村文化进行价值,提出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利用的思路。最后,完成 “南宁市三民村生态艺术村落景观规划设计”毕业设计作品。通过乡土化的设计项目的训练,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村落环境的实地感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乡村景观的调查和分析能力,改变以往学生只注重设计的形式表现,不了解乡村实际、不重视项目基础调研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弱等问题。

3.3 “政校企”联动深化产教融合

基于政府部门、企业单位、职业院校的三方需求加强联动合作,可实现以真实落地项目为依托,实施覆盖园林产业链全过程的人才培养,解决了职业教育中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难题[7]。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与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和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的校企合作,发挥职业院校优势特点进行社会服务。为贯彻落实广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精神,2018年7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开展了“广西规划设计下乡服务活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与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设计师协同合作成立14支规划设计下乡服务小分队,分别对口服务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贺州、来宾等14个市(县、区)的乡镇。活动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即以“点”具体服务到乡镇村屯,并以“面”通过对所服务的地区市域范围内的乡村风貌进行摸底调查,提出风貌分区管控设计要求。由师生和企业专家设计师组成的小分队与农民 “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生活。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可以同时得到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亲身指导,专业能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适应艰苦环境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助于更好的学习地方乡村文化,转变设计思路和理念。学生提交的作品既美观、实用、经济、节能、环保,又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还兼具时代气息,得到了乡村群众和企业专家的认可与好评。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职园林专业人才服务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提出更高的要求。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抓住机遇,重新定位,乘势而上,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实现高职园林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园林乡村振兴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