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耦合探究

2019-11-26陈冬丽

广西农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融合

陈冬丽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学生接触的周围环境发生明显转变,如果长时间缺乏正确引导,就容易导致学生染上不良嗜好和不良生活习惯,滋生眼高手低、浮躁、傲慢、急功近利等消极情绪。这种教育背景下,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势在必行,将优秀茶文化借助合理手段充分融合进院校思政教育中去,发挥关键教育价值。优化思政教育效果的同时,逐渐促使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促使学生的德智全面发展。

1 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茶文化

1.1 文化自身的重要性

在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的过程中,文化自信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华民族可持续进步的必要支撑。其中涵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政治、工艺、文学、生活,以及自然等所有方面的文化,广泛渗透各个领域。需要不断对其深入挖掘,尽可能传承文化中的更高层次内涵哲学和生活艺术,并结合当下时代特征和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完善改良,有效提升其教育价值。为中华民族夯实国际文化舞台竞争力的基础上,推动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1.2 茶文化的思想内涵

茶文化距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之所以没被时代发展潮流所吞没,而是在新时期依旧屹立不倒,地位稳固。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生命力强大,还有部分原因是茶文化在时间的锤炼下,思想内涵更为精髓。再加上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除了茶艺和茶道外,还有茶事等几十余种分支,可以说茶文化体系庞大丰富,具有明显的修身养性、兼容并蓄特点。并且在不断沉淀中,与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以及古代哲学完美契合,逐渐散发出自身炫目夺人的文化色彩。

1.3 茶文化与文化自信

早在丝绸之路时期,我国茶叶贸易输出就已经掀起了热潮,茶文化随之崛起,逐渐在社会中广泛普及。外国的下午茶习惯,“还有中国的茶道,都在无形宣扬茶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深入,很多人甚至认为饮地道的中国茶是一种时尚。”[1]由此,茶文化从古代的贵族化,逐渐扩充到平民化和大众化,甚至在不断发展提升中走向国际,足以彰显茶文化的影响力度。从中全面折射出文化自信,对此我们也要有坚定的自信和自豪,稳固传统茶文化地位的同时,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将我国茶文化向长远散播。

2 现阶段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不强

众所周知,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中取得良好成效,但是由于网络环境复杂纷乱,诸多文化信息也是真伪难辨,良莠不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诱惑。再加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在成熟发育中,虽然对世界中形形色色事物仍好奇,但是也非常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例如,现代大部分学生都跟风过西方节日,背景和习俗也都清楚,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以及传统节日了解甚微。这种教育背景下,“不仅进一步突显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超低认同感,还会制约整体发展,思政教育无法发挥出真实价值,更难以快速渗透茶文化。”[2]另一方面,在众多院校的实际德育教学课程中,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关的课程寥寥无几,学生很难从主观意识上加强对中华传统茶文化的认知,反而会滋生一种崇洋媚外的不良心态。久而久之,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甚至抱有抵触和反感心理,不仅茶文化无法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彻底融合进学生思政教育,还会直接阻碍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而言,毫无裨益。

2.2 院校对思政教育不够忽视

虽然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直接摇篮,肩负着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重担,但是随着院校的招生范围越来越广,直接导致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大批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所以学校开设了大量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等基础课程,但是思政教育却受到忽视。这种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即便培养出技能水平很高的学生,也会因为缺乏文化素养而无所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受到直接限制。学生无法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实用价值,更难以积极主动接受传统茶文化,并进行宣扬。而茶文化中的内涵精华也无法向学生有效渗透,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容易浮躁、不安、易怒、不坚定,诸如此类的负面影响,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2.3 思政教育的模式过于陈旧

当代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个性鲜明,对身边新鲜事物会不自觉关注,由此激发浓厚的求知欲望,是提高思政教育综合质量的有效动力。但同时,长时间在安逸环境下成长的学生,都缺乏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加强这一层面的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如果在实际思政教育中,仍是一味以理论教育为主,“没能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既无法达到预期的道德思想教育效果,还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内心真正郁结情绪的有效纾解,与当下社会发展观念的革新发生脱节。”[3]此外,受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影响,无论是在思政教育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看,都相对陈旧,没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对被动的说教式思政教育,难以主动配合参与,就会导致整体德育质量不高,而且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思政教育任务,茶文化的融合一再受到制约。

3 文化自信视域下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耦合必要性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创新,从而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以及创造性元素,快速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首先,教师要明确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更多思想道德理论知识,“逐渐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还要将思政教育当做载体,不断融合进中华传统茶文化,将之完美传承发扬下去,充分加强当代学生的文化思想和德育精神。”[4]

虽然我国各区域之间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毫无例外的是,众院校都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精神加大重视,同时也都在为文化自信视域下,茶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不断探索实践。所以在高校实际思政教育中,务必要跟随时代发展创新的趋势,利用创新手段和理念,将我国茶文化完美融合进思政教育,向学生传递优秀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对其进行传承和弘扬,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思政教育效率和质量。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精神

为了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进一步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多接触感悟我国传统茶文化。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精神。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令学生明确自己人生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奋斗,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感悟。

传统茶文化教育,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自由特征,学生在吸收传承这部分文化知识时,会结合自己产生的理解,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探讨,或是自行深入研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思政教育效果也会得到质的提升。”[5]另一方面茶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既可以突显文化自信的价值,又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建立沟通互动桥梁,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由此可见,将中华传统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对其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3.3 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人格

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是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相对关键的任务。借助融合茶文化的思政教育,学生的人格会更加健全,处理实际生活中的诸多事宜困难时,会更加淡定冷静和妥善。除此之外,茶文化既然可以从古流传至今,就证明其价值丰富,而且宗旨也刚好是培养人们健康的人格,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契合,也能更近一步的加快两者融合。还需要教师结合现代思政教育内容,逐渐加强锻炼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有效全面强化学生人格和文化素养,为其长远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耦合

4.1 运用创新的思政教育模式

为了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将思政教育与茶文化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运用创新的教育模式必不可少,不仅是思政教育手段要加以改变,在实际教育内容的设计上,也要不断引进新的元素,从而进一步达成两者融合的最终教育目的。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教师可以将科学技术,像是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方式与茶文化进行结合,让学生在途胜并茂的环境下,直观感悟茶文化中的内涵精神。并且网络科技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配合参与度,确保相互融合的教育效率和整体质量稳定提升,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

4.2 茶文化的引进途径多元化

当代学生思维下相对活跃,个性也足够鲜明,所以,只有利用多元化手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茶文化,才能全面发挥其潜在价值。除了课堂理论教育,以及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辅助,还有社团文化和实地参观等途径,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催化德育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彰显我国文化自信。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茶文化器物的机会,不断夯实自身的茶文化基础,挖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颂扬意识。培养学生的品茗兴趣,“有助于茶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落实,以此拉近学生和文化的距离。让学生在品茗活动中,精心凝神,稳定心境,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观念。”[6]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到博物馆,或是茶艺馆等茶文化浓郁的地方,进行参观实训,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茶艺功能和茶文化知识。在实训锻炼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学生在梳理茶艺工序中感悟茶文化,从而自主渗透思政教育,尽快完成思政教育任务,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院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思政教育是其前进道路中的正确指标,这一点毋庸置疑。特别是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正在不断受到冲击,思政教育体系逐渐呈现出土崩瓦解的趋势,为此高校更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念、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以茶文化为基础内涵的古文化哲学,对学生的观念取向,以及教师的真实思政教育水平,都有着直接影响,更容易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好素质教育和传统茶文化的发展需求,为后续的全面融合做好基本铺垫。教师自身要彻底沉浸在茶文化熏陶下,以求提升文化气质,在言谈举止间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思政教育。这样一来,有助于增加教师的信服感,促使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思政教育和茶文化融合进度不受限制。

4.4 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

我国茶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已经深入人心,除了涉及到文化、美术等知识外,还囊括了哲学和艺术等层面,可见涉猎范围之广。为此,有效融合茶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发挥实用价值,不断提升综合水平,强化学生文化素养的直接手段。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互渗透,致使思政教育效果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既减轻了马克思主义思政的深奥晦涩,方便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两者融合价值,在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间建立互通桥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互融合之前,院校务必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能急功近利,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借助传统茶文化的涵盖内容以及文化结构,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体系,让学生更发自内心的接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7]学生对融合茶文化的思政教育,从被动吸收到主动配合,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感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还可以将历史观点和传统茶文化哲学作为基础元素,进行下一步思政教育科学构建。促使茶文化更加体现出中国化,打上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烙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5 结合社会实践的两者融合

作为高校培育的专业人才,最终是要投入设计建设中的,所以加强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社会实践都肩负着重要责任。可以在学生选择企业实训时,建议富含茶文化的企业录取标准,不仅仅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还要结合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为后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4.6 借助教育政策的合理引导

在思政教育与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少不了教育政策的帮助,提供根本上的保障和支撑。为此在我国思政教育的更高层面上,不仅要进行中华传统茶文化思想的渗透,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文化涵养加强力度。“为这一方面的科研,合理增加经费,打造世界一流高效的同时,重视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的正确引导,主动为学生扩充茶文化交流和实践平台”[8]一则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热情,确保思政教育的正常进展,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优化学习体验中,积极强化自身文化品质,同时完成对茶文化的弘扬。

4.7 强化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

虽然学生是继承弘扬茶文化,体现思政教育价值的主体,但是良好的师资队伍力量,也同样不容小视。而且思政教育师资队伍质量,“直接影响到茶文化的融合程度和效率,以及学生的提高发展水平和文化素养基础。”[9]为此学校方面,“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利用有效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更好的师资,组织全体思政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10]提升对茶文化的感悟。只有教师自身熟练掌握中华传统茶文化相关知识,才能为学生进行更好的解答,并带领学生参与正规思政教育与茶文化融合活动,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优秀茶文化内容丰富,“与承担多项职能的思政教育有效耦合,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促使其文化素养的提升,又能够令学生养成良好心性。”[11]在学生完成对茶文化传承弘扬的同时,优化思政教育效果,确保自身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融合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