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困局、域外经验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9-11-25王先茂鲁长芬罗小兵董国永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社区

王先茂,王 健,鲁长芬,罗小兵,董国永

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水平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仅仅依赖学校体育的努力,青少年健康促进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1]。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2]。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全民健身运动,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3]。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形成全社会“共担责任,形成合力”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共同责任机制体制[4]。这说明青少年健康促进绝非学校体育一家之责,而是学校、社区、家庭共同之责;也并非仅仅依靠学校一家之力,而是要依靠学校、社区、家庭协调共生共发之合力。概言之,就是要以学校为主,以社区和家庭为辅,促进三者的一体化发展。然而,由于相关政策执行主体的认识不足,学校健康教育跟进迟缓,家庭和社区资源供给乏力,学校、社区、家庭沟通欠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一体化发展进程受阻。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困局的同时,参考借鉴美、英、澳三国有益经验,以期为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提供思路。

1 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困局

1.1 相关政策执行主体认识不足,导致利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地

近年来国家颁发了一系列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对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及具体实施办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策应了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一体化发展,如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北京市颁发的《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以及武汉、长沙、南昌、上海闵行区等地完善中小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都涉及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一体化问题。

政策执行主体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核心,是直接关系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由于相关政策执行主体认识不足导致相关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难以落地生根。第一,学校体育依旧限于学校垣蔽之中,学校尚未重视社区和家庭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关门办体育”的惯常做法依然存在,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的青少年体育网络构建尚停留于政策文本之中;第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对孩子文化教育的过度投射常导致“健康换成绩”极端现象的发生,有调查显示,“70% 的家长从不带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甚至有家长(74%)不准孩子出门”[5],青少年校外体育参与严重不足;第三,社会盈利性体育组织片面追求自身利益,导致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冲突,既定政策难以取得实效,如在中小学生免费游泳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变相收费、钻空子、打擦边球的个别现象,这无疑影响了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甚至丧失对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加之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只停留在政策测试的初级阶段,政策宣传往往成为教育部门或者学校单方面的行为,而政策宣传和推广的目标群体(如社区和家庭成员)却置身事外,难以获得对政策全面深入的了解,政策对目标群体的激励作用自然难以充分发挥[6]。

1.2 学校健康教育跟进迟缓,导致各主体间的交流合作缺少支撑

学校是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优质的体育教学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主渠道。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以中小学为重点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并将健康纳入体育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这充分说明学校体育在国民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健康中国深入推进的战略背景下,学校体育必将领跑一体化发展进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势必成为衔接学校、社区、家庭协同合作的内容之一。因此,应充分挖掘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潜在价值,确立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一体化中的支撑作用。但是,从当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来看,学校体育在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尚不足以显现。第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小学体育课相继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但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并没有因此发生实质变化,学校体育教学仍以足球、篮球、田径类等运动技能类项目为主,重视学生的身体练习,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整合较为薄弱[7-9];第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需要具备健康素养的优质师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便明确提出了培养体育与健康师资的具体要求。但是,一直以来,现实中许多在职体育教师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显得捉襟见肘,出现“不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10],这种不良现象势必造成学校健康教育的滞后,进而消弱学校在一体化中的主导地位。另外,我国目前尚没有应对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准备计划[7],体育教师的培养仍以“体育教学”为导向,同时兼顾其他体育工作,如训练与竞赛、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科研等[11]。健康教育内容的缺失导致高校难以为中小学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师资,欲使学校体育教师在国民健康教育中发挥实际效力尚需时日。

1.3 家庭和社区资源供给乏力,导致一体化发展助力不足

仅仅依赖学校体育等方面的努力,青少年健康促进难以奏效,学校体育需要向社区和家庭等场域延伸和拓展,向家庭、社区要人员、要时间、要资源。然而,目前家庭、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尚不能对学校体育形成有力支持。第一,家长对体育的支持程度较低,家庭体育教育环节薄弱,青少年校外体育参与基础缺乏厚度,有研究指出,当前大部分家长对体育参与停留在观念支持层面,但缺少实际的行动表率[12];第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人员结构有待完善,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专业的体育基础知识,且以离退休老人居多[13],社区体育志愿者多为女性、年龄大、中等学历,专业资质不完备[14];第三,社区体育场地建设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学校体育的“扩张”需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甚至无法满足辖区内居民之需[15],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处于向学校体育场地、社会盈利性体育场地及其他公共场所“索取”的境况。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体育场地数量有所增长,但是人均占有依然很低,不能满足居民健身需求,加之非法侵占、挪用造成了公共体育场地的大量流失,缺少体育场地仍是制约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16-17]。家庭成员体育素养的缺失、社区体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缺乏以及社区体育场地的供求矛盾最终导致家庭、社区难以为学校体育提供有力支持。

1.4 学校、社区、家庭沟通欠缺,导致一体化共生合力难以形成

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三者协同所催生出的合力。相关研究表明,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关联度为0.75,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关联度为0.61,[18]这说明学校与社区、家庭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性,也说明社区和家庭助推学校体育发展确有可行之实。但现存的障碍致使相关主体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第一,“校-社”间管理体制差异较大,学校属于“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局、各级学校”组成的垂直教育管理系统。而社区体育管理是以社区体协为主,其他区域性体协为辅的基层化的组织结构,其中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居委会组成了社区体育管理的两个层次。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完全分属不同的管理体制,二者并无交集。加上“社区和学校体育协同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空白、经费不足、思想落后等原因,致使社区和学校根本不敢轻易尝试”[19];第二,家庭的教育理念、社会经济地位及体育参与意愿等阻碍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作,“家-校”体育合作长期处于边缘、被动和低效状态[20]。“现在有很多锐意改革的学校都很无奈,最大的阻力就是家长”[21],家长并不关注孩子的体育成绩和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导致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间的交流呈真空状态。学校体育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不断让位,或中断正常体育教学,或取消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沦为“不务正业”的嬉闹玩耍,几成众矢之的。而当青少年健康出现问题时学校体育却要承担主要责任,这不仅阻滞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也使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嫌隙丛生,三者之合力难以生发。

2 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的域外经验

2.1 美国发展成熟的教育合作模式

美国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先驱,1897年成立的家长-教师联合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美最大的儿童教育问题咨询机构,并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支持、组织保障和培养机制。相关联邦法案强制性的规定和宏观性的指导为教育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如1965年联邦政府颁发《基础教育法案》,呼吁重视家庭和社区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2002年颁发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定义了家庭、社区、学校的伙伴关系,并鼓励学校与家庭、社区展开合作[22];组织保障方面,由全国、州级、地方三级家长-教师联合会组成的金字塔型组织体系,为教育合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家长-教师联合会还建立了家庭、社区与学校的协作网络,以网络中的人员流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身体、情感、智力、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23];培养机制方面,家长-教师联合会制定了《家长和社区国家标准》要求家庭和社区成员具备参与教育合作的相应资质[24]。各州级联合会也制定了针对家庭、社区能力培养的专门计划,如爱荷华州的“爱荷华家庭强化计划”,新罕布什尔州的《306教育章程:学校审批标准》以及该州为民众提供的信息获取渠道:州教育部、州青少年协会、家庭参与学校工作平台、全国家长参与教育联盟、家长教师联合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官方网站[25]。

经过多年发展,美国社区和家庭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实现了从边缘到中心的转移。美国学校体育继承和发扬了教育合作的有益经验,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学校体育工作中,其中,“综合性学校体育活动计划”效果显著。该计划包括优质的体育课程、校内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教职工体育参与、家庭和社区参与五方面,五大内容顺应了国家和社会对健康的需求,通过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挖掘生活中、身边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深化学校体育的生活化,为学生、教职工、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26]。鉴于“综合性学校体育活动计划”在健康促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美国运动和体育教育协会及美国健康、体育教育、康复和舞蹈联盟分别于2008和2013年在全美倡导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项目。2014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将该计划正式确定为美国学校体育的基本框架,并配套了相应的资源保障,其中包括三个综合性指导文件、四个数据资源、两个评价工具和两个政策工具[27]。2016年,为帮助并强化学生在健康发展和学业成绩上取得的成就,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等部门推出了“所有学校、社会、学生参与模式”(Whole School,Whole Community,Whole Child Model,WSCC)。 WSCC 旨在以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营养环境、健康服务、社会和情感、心理咨询、物质环境、教职工健康、家庭参与、社会投入十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效、持续的体育与健康服务。在WSCC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在减缓青少年肥胖、促进身体活动、改善饮食习惯等方面取得积极效果[28]。

美国还有较为完善的体育作业制度。1989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实施SPARK课程研究计划,意图以家庭体育作业的形式拓展家庭和社区成员参与途径,达到促进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的效果[29]。相关研究表明,体育作业促成了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协调合作,对改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情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调动了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30-33]。现实中,美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实施了家庭体育作业制度,并在各级家长-教师联合会的协助下取得了良好效果[34]。为更好的发挥家庭体育作业的作用,许多学校采用“教师引导家长”的方法促进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并完成体育作业,创造学生与家长共享体育欢乐时光的机会,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健康的良好效益[35]。

2.2 英国强化公民福利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信托组织及其战略计划

1948年以后,体育运动成为英国民众普遍享有的一项公民权利[36],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沃尔芬登委员会就曾多次向英国政府提出建议,并指出了英国中学青少年毕业离开学校后体育参与不足的问题[37]。为了更好的促进英国青少年参与课外体育活动,1994年,约翰·贝克维斯爵士牵头成立了青少年体育运动信托组织,致力于指导英国社区、学校、家庭等场域中的青少年体育运动[38]。该组织以社会责任和义务为己任,围绕青少年体育培养的目标开展体育经历、进取精神、体育赛事、教练员培养、俱乐部建设、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体育经历和进取精神强调青少年身体、智力和意志品质的综合发展以及终身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体育赛事则为青少年参与不同形式的体育赛事创造机会;教练员培养注重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提供专业支持;俱乐部建设和志愿者服务为学校体育走出校园提供条件,社区成为学校体育的有利补充,志愿者在各种体育赛事、社区体育活动中的优质服务则为青少年体育参与营造了氛围[39]。

历经20年的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信托组织已成为英国公共体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非政府组织之一。2013年5月15日,该组织发布《运动改变生活:2013-2018年青少年体育信托组织战略计划》[40],该计划注重学校、社区、家庭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并规定了三者不同的组织角色,即学校的领导者角色,学校要为青少年的教学、训练和体育赛事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社区的合作伙伴角色,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社区体育指导和体育设施,该计划下属的《家门口俱乐部计划》预计建立1 00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改善部分贫困地区的体育环境,并为各郡提供教练员、志愿者培养等方面的专项资助;家庭的建议和支持者角色,为青少年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体育氛围。英国青少年体育信托组织着力引导家长投入青少年体育事业,并建设服务于家庭成员的青少年体育在线服务工程,例如,有助于为民众(家长/监护人)提供具有时效性的体育信息并提高其指导青少年体育参与质量与效率的“优质父母项目”[41]。此外,英国青少年体育信托组织还与不同政府部门和相关实体展开合作,开发了不同的青少年体育参与项目,如与英国交通部合作开发的“自行车能力培养项目”,与英国民众健康信托组织合作开发的“原住民促进计划”等。

2.3 澳大利亚的“课外社区体育活动”十年计划及其持续发展

为预防澳大利亚青少年学生的肥胖情况进一步扩大,弥补因文化课挤压导致的学校体育课时不足,澳大利亚于2005年开始实施为期十年(2005-2014)的“课外社区体育活动”计划[42]。该计划以“为生活而玩”的理念将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社区组织和家庭等实体纳入青少年体育工作范畴,共同为青少年创造优质、安全、有趣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向学龄儿童提供校外免费体育服务,以此激发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意识与热情[43]。

“课外社区体育活动”计划主要包括:第一,建立“课外社区体育活动”服务中心统领校外青少年体育、健康工作;第二,为社区提供免费的体育运动项目类知识读本及相关指导用书;第三,鼓励家长参与“课外社区体育活动”的实施;第四,监督教练员、学校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第五,培养教练员;第六,评估“课外社区体育活动”执行效果,并向相关人员和部门提供评估反馈。截至2014年,该计划已惠及200万学龄儿童、70 000名教练和6 000所学校[44]。数据显示,参与者对该计划的满意度较高,且青少年校外久坐行为得到了扼制,社区提供体育服务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45]。

随着“课外社区体育活动”计划十年期满,从2015年开始,澳大利亚在该计划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一轮促进计划,以保持和巩固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一方面,青少年体育工作重心从课外社区转向学校,推广以学校为中心的体育参与计划——“运动学校”计划,该计划致力于为所有澳大利亚青少年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提供条件,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参与意识。澳大利亚政府还专门组织了30多个专业的体育组织制定高质量的行动纲领,为“运动学校”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推广“游戏,运动,澳大利亚”计划,该计划遵循“课外社区体育活动”所倡导的“为生活而玩”的价值观念,旨在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加入校内外体育俱乐部。为了提升家长支持和指导青少年体育参与的效率,“游戏,运动,澳大利亚”计划列出了家长应注意的10个问题,如注重基本运动技能的培养、利用家庭环境、关注“运动学校”计划进展、向孩子展示运动精神、重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等[43]。

总体而言,美、英、澳三国协同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发展的经验主要包括:(1)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制定颁发的正式制度的强制规定和宏观指导为三者的协同合作提供了政策依据。非正式制度,如国家、社会和民众为促进青少年健康而形成的一致的价值追求为三者的合作和民众自觉参与提供了行动方向;(2)衔接学校与社区、家庭的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奠定了合作的内容基础;(3)对家庭和社区成员的培养、指导和规范提升了民众体育素养,进而形成了对学校体育的助力;(4)完善的家校合作组织和其他社会体育组织及其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为学校、社区、家庭间的交流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交流渠道。

3 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对策

3.1 兼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提升政策执行效力

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刚性控制为特征的正式制度和以柔性规范为特征的非正式制度的制约,针对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应兼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自2007年以来,国家对学校体育的关注有增无减,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种学校体育类文件401个,其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育、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意见》的有关文件34个,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有84个[46]。同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购买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或课外体育服务的政策文件,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的刚性正在不断强化,但仍有不足,如,政策条款模糊不具操作性、政策执行中的监管、考核、激励制度缺失等[47]。因此,亟需完善政策内容、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素质、准确领悟政策目标、创新政策宣传工具,精准实施政策宣传、补足政策执行物质和文化资源等以提升相关政策的执行效力。其间,还需对政策执行进行有力的监测,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监督、评价和问责机制等优化政策执行效力。另外,还需兼施柔性规范为主的非正式制度,以社会大众认可的行为准则(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约束和指导相关主体(如家长)的意识及行为。矫正应试教育下“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潜规则”,回归学校体育的教育属性,还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一席之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匡正育人观念,皈依“以人为本”的育人导向,消除社会对体育的偏见,使体育成为学校、社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3.2 深化学校健康教育实践,巩固学校体育主导地位

21世纪是健康科学的时代,这对学校体育来说是难得的机遇。2014年,美国将健康导向的“综合性学校体育活动计划”确定为学校体育国家框架,并开发了一系列涵盖社区和家庭的学校体育活动。该计划一方面以学生所需调整教学内容,使学校体育服务于学生健康促进;另一方面,结合社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整合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促进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和生活化,为社区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创造了条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学校体育推向了健康教育实践的前沿,在此背景下,促进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发展应以学校体育中的健康教育为抓手,巩固学校体育在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第一,开发健康导向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身体活动内容,以青少年健康促进为着力点,吸引社区、家庭成员的体育参与和健康投入;第二,响应国家关于培养健康师资的号召,加快体育与健康教师的培养步伐,为国民健康教育的顺利推进提供优质服务型人才。另外,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布置“体育作业”的要求。体育作业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延伸,具有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增加青少年课外身体活动、促进青少年终身体育参与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积极作用已得到国外学者的充分论证[30-35]。因此,体育作业可作为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以体育作业涵养体育素养与健康素养,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健康政策,培育健康意识与能力。以体育作业拉近“家-校”距离,促进家庭和社区成员了解和参与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达成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促成三者间的深度合作。

3.3 培育家庭和社区体育环境,提升二者体育输出能力

社区和家庭力量的参与形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有效补充,使学生所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而且,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办学质量[48]。正如澳大利亚“课外社区体育活动”及其后续计划得以实施的主要前提就是社会的变迁造就了国内家庭参与和支持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使得家庭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与学校开展合作成为可能[49]。因此,有必要培育家庭和社区体育环境,提升其体育输出能力,为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创造条件。首先,培植家庭体育力量,提升家庭成员体育素养。家庭体育是青少年一生中接受体育教育的起点,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美国《国家青少年运动标准》就明确要求父母或者监护人作出承诺,提高自身体育素养,为孩子创造有效、安全的体育参与环境。因此,我国应加大家庭体育的宣传和培育力度,紧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愿望和时代诉求,引导家长正确认识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作用和意义,并帮助家长获得参与学校体育工作和指导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资质;其次,提升社会体育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资格、人员结构和项目内容组成。另一方面,探索青少年校外体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青少年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体育专业人员参与青少年体育服务工作。

3.4 突破沟通樊篱,桥接衔接渠道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的日益重视,学校体育应抓住机遇,协调社区和家庭共同应对“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的时代需求,发挥“1+1+1≥3”的组合效力。因此,有必要消除“单兵作战”的传统观念,捅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制度窗纱,消除学校与家庭、社区间的嫌隙。第一,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学校应对外开放优势体育资源,弥补家庭和社区体育资源劣势,为社区和家庭体育活动营造环境,提供便利;第二,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组织,凝聚学校、社区和家庭力量,发挥现有家校组织(如家长会)的联络、协调和宣传作用,逐步建立完善的专门家校组织;第三,当今社会信息化设备触手可及,各种信息化终端技术(如邮件、网站、微信、QQ等)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数字家庭”日趋成型,信息技术与家庭、社会生活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显现。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与交流,以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一体化发展创设政策宣讲平台,重点利用家长QQ群、微信群向家庭成员宣讲青少年体育参与的重要性,推送青少年体育参与的成功案例和健康促进策略。利用信息网络深化学校对外开放力度,使社区和家庭成员可以便捷快速地了解学校体育与健康发展动态以及青少年体育参与和健康促进进展。

4 结语

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进程中的老问题,在20世纪末便受到学界的关注,并在现实中展开了学区体育模式的实践探索。同时,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也是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的新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文件强调合学校、社区、家庭之力解决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这说明继续推进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阶段,国家正大力倡导构建学校、社区、家庭密切合作的青少年体育网络,虽然,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放眼未来,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必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整体布局,补齐短板,实现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也即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联合协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家庭社区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