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2019-11-23蒋海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8期
关键词:耐久跑初中体育小组合作

蒋海龙

摘  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得以证明,科学系统化的耐久跑训练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运动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在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措施建议,以期能够与各位教育界同仁展开更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耐久跑训练所锻炼的是学生的耐力,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占据了较大份额。随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大范围覆盖,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应作出适当调整,在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的情况下,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坚韧品质,从而为其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体育  耐久跑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137-02

1  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体育课程都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总是在为其他科目做让步,无论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将考试成绩、升学率放到第一位,甚至片面地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觉得体育课等同于“游戏课”。久而久之,这不仅会阻碍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在参与耐久跑训练时有非常大心理和生理压力,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其次,初中体育课程中的耐久跑教学,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化训练来让学生熟练掌握跑步方法,在提高学生身体耐力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体态、正确的运动观念。然而,纵观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现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整堂课程几乎都是围绕动作训练、呼吸训练等内容,这不仅会让学生对耐久跑训练产生厌烦心理,而且还容易增加学生的疲劳感。

最后,当代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再加之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在家长的过度关爱中成长起来的,运动基础较差。而耐久跑训练恰恰又是一项“苦差事”,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为此,很多初中生对于耐久跑训练都有着较高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对训练中所出现的“极点”现象有着非常高的恐惧。由于在耐久跑过程中,如果训练者的供氧能力较差,会很早就出现胸闷气短、眼前发黑、双腿发软等生理现象,这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不适。有些学生还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逃避参加耐久跑训练,在班级内形成不良风气,制约耐久跑教学效果的发挥。

2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介绍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介绍了几点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合作学习模式。

首先,分工式。在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后,教师要根据活动目标来指导观念教学策略。通常情况下,每个合作小组的人数大多在5人左右,组员之间的性格特点、运动基础、学习能力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需要让各个学习小组都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并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来进行合理分工,在团队中相互帮助,争取将各个组员的优势发挥出来。

其次,游戏式。归根结底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仍然是爱玩、爱闹的大孩子,他们一方面渴望被关注,另一方面却又想要得到集体的支持。通过在耐力跑训练中加入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很好满足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了能进一步强化这种正向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游戏竞赛活动,用比赛积分制来代替传统的考试计分制,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耐力跑训练的参与积极性。

最后,共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法之所以广泛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的共学式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满足如下几点原则:相互团结、相互作用、承担责任、积极社交、独立面对。教师一定要全程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动态化表现,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纠正。

3  在耐久跑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建议

3.1 准备阶段

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学生角度出发,整合以往耐久跑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制定教学目标和训练方案,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鍛炼机会,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起运动自信。在课前准备阶段中,教师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大摸底,以此来为后续分组做好准备。分组形式应当尽可能多样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个人观念和意见的机会,在必要时可以让他们自行选择小组合作对象。通常情况下,每个合作小组人数应当在5人左右,其中需要配备最少一名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较强的组员,由他来担任小组长,带领其他组员来共同完成接下来的耐久跑训练。

3.2 实施阶段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竞争性优势,应当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尽可能提高耐久跑训练的趣味性。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耐久跑训练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水平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机械式训练,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巧妙地将竞争元素贯穿于整个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接受、参与耐久跑训练。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此堂课程的耐久跑训练主题来设置一些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接力跑比赛。每个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利用3~5个课时,由小组长来组织队员进行集中训练,根据不同组员的运动能力和跑步成绩来进行战略部署。当小组训练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1课时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帮助他们解答在耐久跑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在经过紧张的训练课时后,所有学生都找到了自己在小组内的定位,并非常期待即将到来的小组比赛。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心态上发挥根本性的转变,从最初的“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

其次,教师要多多丰富耐久跑的训练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帮助学生不断突破自己,打破局限性。事实上,学生耐力水平的提升并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耐久跑训练的教学效果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够得以显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甚至拿各种各样的借口来试图说服自己和老师,认为自己和别人“有差距”,或因为体质问题不适合参加耐久跑训练。对于此,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入一些交叉训练的内容,例如在耐久跑训练的间隙加入篮球训练、跳绳训练、踢毽子训练等,这样可以有效调整学生的心态,让他们时刻保持新鲜感。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通过耐久跑训练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3.3 总结阶段

当上述教学环节顺利完成后,教师同样不能忽视课后总结阶段的重要性。初中体育课程中的耐久跑训练,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耐心记录,多多关注学生的动态化表现,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在总结阶段,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同时要让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制定出未来的耐久跑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 周瑛.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8(3):62-63,124.

[2] 汤波.体育耐久跑教学实践中的“分级教法”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55,157.

[3] 赵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智库时代,2019(14):146,148.

[4] 冉秋.激发学生耐久跑兴趣的方法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6):113.

猜你喜欢

耐久跑初中体育小组合作
提高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效果小议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案例分析高中体育生耐久跑教学模式
作文评改“五步曲”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