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2019-11-23田阳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创伤骨科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

田阳春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68例创伤骨科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患者满意度,手术当天、术后1d、3d、5d、7d时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手术当天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5d、7d,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70.5±19.8)分,对照组为(58.7±9.1)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9.3%,对照组为95.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可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关键词】 护理干预;创伤骨科;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术后疼痛

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已成为骨科护理的热点及难点[1]。本文作者分析了本院268例骨科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为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68例创伤骨科患者,所选患者均行骨科手术,排除截肢及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符合医学伦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常规护理,包括应用止痛药物,掌握患者的恢复程度及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首先给患者建立疼痛的护理档案,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疼痛护理,记录不同时间的疼痛护理措施,同时对患者的疼痛部位、程度、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以掌握其基础疼痛情况,总结出不同患者对疼痛的个体差异。之后从改善病室环境、药物护理、心理护理3部分进行护理干预。

改善病室环境,在保证患者疼痛减轻及病情恢复的情况下,结合患者情况适当调整病房温度、湿度,定期行通风,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灯光,为患者提供光线柔和的环境,以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其疼痛感。在病房内,护理人员走路时需轻柔,各项操作动作轻柔,以免对患者产生严重刺激;其次给予药物护理,骨科患者术后1周内多为疼痛的高发期,此阶段需根据医嘱,叮嘱患者定期服用止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疼痛,同时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解释止痛药物的作用,服用止痛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促使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给予有效应对;再次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于存在心理障碍及不良情绪的患者,需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护理人员也可通过告知患者相应的手术效果,以降低其因疼痛引起的不安情绪。

1.3 观察指标

1)采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当天、术后1d、3d、5d、7d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并进行对比分析;2)对比两组术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用于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越高;3)采用本院自拟的患者满意度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值为0~100分,其中90~100分为满意,85~90分为基本满意,<8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计数资料表示为(±s)、%,分别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评分

术后当天,两组的疼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5d、7d,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对比两组术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

观察组术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70.5±19.8)分,对照组为(58.7±9.1)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9.3%,对照组为95.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骨科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术后患者多存在疼痛感,其是骨科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疼痛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使患者不能及时开展患肢功能锻炼,其已成为国内医学继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的一种新的生命体征监测指标[3],需采用合适的护理措施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本研究对骨科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疗效显著。

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d、3d、5d、7d,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可降低创伤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能力,主要是由于护理干预从改善病室环境、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给予了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可转移患者疼痛时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4],从而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本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的生活能力及患者满意度,为后续相关疾病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安琪,刘旭琴.综合护理干预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01):122-124.

[2] 姚坤,李敏,唐雨雪.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01):139-140.

[3] 王惠敏.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8(08):165-166.

[4] 吴春艳.优质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7,16(09):157.

猜你喜欢

创伤骨科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
减少幼儿调皮行为的策略
北京市中医院门诊医生的沟通方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尿道护理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效果研究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单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后的牙龈美学效果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
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