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七步八问”课堂模式探索

2019-11-20孙晓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初中历史

孙晓琛

[摘   要]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内容,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探究了初中历史“七步八问”课堂模式的具体步骤,阐发了课堂模式创建的意义及其理论依据。“七步八问”课堂模式既凸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主导地位也充分体现。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模式;“七步骤”;“八自问”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80-02

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强调“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构建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城乡接合部,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统考成绩一直不理想。在新课改大潮中,我校历史组因校制宜,创造性地在教学中实施“七步八问”模式。这种课堂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其操作简单、流程清晰,符合新课改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要求,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七步八问”课堂模式适应了新课改背景下素养教育的迫切需要

“七步八问”课堂模式既凸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主导地位。教师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种课堂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

二、学情分析

在实施“七步八问”模式前,我们在三个年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发现如下问题比较突出。

(一)90%以上的学生认为历史需要背记的内容太多太零碎,而在历史复习中的最大困境是:不能准确记忆。历史知识很大程度上属于客观科学,时间、地点、人物、国籍、事件、意义,几乎每个历史事件都包涵这六要素,要准确记忆所有考试范围内的古今中外知识点,确实很难做到。

(二)92%学生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课外积累很少。虽然现在的学生离不开网络,但不到2%的学生会去网上浏览历史知识,并且他们现在连热播的历史影视剧都不看了。有的学生甚至把网络游戏中被歪曲夸大的游戏人物当作真正的历史人物。

(三)历史学科分值相对较少,复习内容庞杂且试题较难,80%的学生主要靠课堂复习,课后基本不复习。3%的学生对于解答主观题,特别是材料题和论述题觉得困难较大,加之历史是“副科”,所以他们不会在历史复习上花费太多时间。

三、课堂流程“七步骤”

探索“七步八问”课堂模式,我们的理论依据是:贯彻新课改精神,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历史教研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结合本校实际,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初中“七步八问”课堂模式。

课堂流程“七步骤”具体为:

1.创设情境(1分钟)。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和教材内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本节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

2.出示目标(1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课标中的相应要求,例如要求掌握的层次(知道、理解、分析)以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有的放矢,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3.指导自学(8分钟):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学生自主做学案,整理重点和难点。对于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难题。教师下去巡视,适时点拨。

4.展示检测(8分钟)。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同时教师要及时点评,引导学生讨论、辩论等,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互动,提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精读点拨(15分钟)。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注意新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的挖掘,选取难度恰当的中考真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6.练习巩固(10分钟)。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注意突出重难点,特别是易错点、易混点。题目设计要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结合,根据学生层次设计选做题。教师要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7.小结提升(2分钟)。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调重难点,阐明易错点、易混点,引导学生向課外延伸,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四、课后反思“八自问”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型的实践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历史“七步八问”课堂模式正是基于以上理念,在每一堂课后进行批判性思考,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灵活有效的教学。

1.你创设的课堂情境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教师课后积极自觉的反思,则更能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使情境创设效果达到最优。

2.本课出示的学习目标是否符合班情、生情?

在进入新课前,向学生展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使他们的学习行为具有更强的内驱力。教师课后要反思学习目标的制订是否明确、适切,是否符合班情、生情?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学生调整到最为适宜开展教学活动的状态。

3.围绕目标组织学生自学,你采用了独学、对学、群学,或兼而有之?

一堂完美的课是“三学”的成功实施,教师要控制好流程,使学生注意力不分散,不敷衍塞责,真正实现人人都参与。经常反思“三学”流程,可以使教师更准确地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4.本堂课学生展示效果如何?你采用了何种激励方法?

教师课后善于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目的、氛围和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巩固教学效果。学生在展示学习效果时,教师要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5.“学生会的不讲,完全不会的也不讲”,你是否遵循了“二不讲”原则来进行精读点拨?

“二不讲”原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可以改变传统“满堂灌”模式,节省大量教学时间。教师要反思在课堂上是否有自我陶醉式讲述,是否兼顾到学情,是否浪费了时间。是否在精读点拨环节把必须讲的知识点讲透、讲好、讲对、讲到位?

6.当堂训练这一环节你落实了吗?

当堂训练可以准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训练,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进行反思,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并加以解决。

7.本课结束前,你是否对本课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提纲挈领,承上启下,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能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升华学生思维。教师要重视在教学最后环节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起画龙点睛之效,使一节课完美收官。

8.本堂课是否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精神?五大核心素养是否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新课标强调树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要体现课改精神,实践五大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把握“合作探究”这个抓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获得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提升,进而升华家国情怀。

五、成果与困惑

自我校历史组全面实施“七步八問”课堂模式后,几年来我校各年段的历史成绩显著提高,名次由原来的全市倒数进步到中上游,近几年的中考也是捷报频传。我校的历史课堂面貌一新,师生共同进步,知识与素养齐飞,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及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在探索历史“七步八问”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 “七步八问”课堂模式的各环节之间如何有机融合,如何寻找更科学的实施策略,以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仍然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雷.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21.

[2]  曾祥斌.初中历史教学之困境突破[J].考试周刊,2016(67):119-120.

[3]  王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多元化导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156-157.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初中历史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技巧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