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1-18徐国清

新一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知识积累

徐国清

摘 要:中职语文教育应为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就应该多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注重课文素材的积累,培养积累习惯,不断地对容纳知识,并加以体味。加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文学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文学阅读;知识积累;语言欣赏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成为阅读的主体。在教学中,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还是培养学生知识积累、语言鉴赏的有效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重要抓手,实现学生对文学知识积累、语言鉴赏能力的逐步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一、阅读中知识积累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语文教材的课前阅读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阅读积累的处理,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中职语文阅读积累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博读群书。鼓励中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余时间花一定的时间读好书,结合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文化经典,报刊杂志等,通过广泛阅读,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体味百态人生,开拓视野,胸有墨水。这是写好作文的素材基础。在“基础模块”语文教学中,我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每人自备一本课外书籍,闲读五分钟。一学期过后,学生阅读兴趣逐渐浓厚,对手中的阅读材料爱不释手了,要進入课堂主题时,许多学生还书不释手。

2.反刍品味。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名家笔下的生活素材比比皆是。教师应恰当引导学生对教材素材加以学习体味,不断反刍,赏析、探究材料蕴含的人生哲理,感悟名家笔下的生活中人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在教材学习中学到知识,更对素材的积累加以理解、记忆。

3.巧于运用。素材积累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中职学生拥有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人格从而逐渐塑造良好的人文素养。在作文训练中运用素材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直接引用课内外的古诗句、名人名言,古文经典语段等。第二巧于化用,对学过课文名句名篇不加以原文抄录,间接引用,用自已的语言化用在作文训练中。第三,互为联系,在课文素材积累运用中有涉及到作者其他篇章时,要做到课内外的内容的联系结合,比较使用,从而拓展学生知识面。

二、培养阅读语言欣赏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教授文学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语言,学会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文学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文学语言赏析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善于概括。文学作品语言丰富多彩,好的语言伴随作者生花之笔尽现作者饱满的情感,引导学生与作者之间随文学语言同喜同悲。因此在古典文学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欣赏与概括。

如教授中职语文中白居易《琵琶行》一课,对琵琶女高超技艺的描写进行了概括。琵琶女开始弹奏。先是“转轴、拨弦”,简单的三两声调音,虽然未成曲调,却已脉脉含情了。然后又“轻拢慢捻”,左手指法很能传情;“抹,挑”,右手动作自然。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急雨;小弦“切切”,细促而轻幽,宛如私语。大小弦交错着,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宛如花下莺语,冰下泉水,曲调富于变化。

2.善于比较。中职语文教学要求对同一作者不同题材作品,同一题材不同作品,同一时代不同题材等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语言运用,有了对比和类比的概念。比较阅读,能更深入地掌握语言赏析能力。在学习栗良平《一碗清汤荞麦面》一文中母子三人的刻画,通过从动作、外貌、精神面貌等的细节描写,着力突出表现母子三人身上的互相体贴、团结奋斗、顽强不屈、共度难关的伟大精神。

3.善于升华。语言鉴赏是在文学语言所创设的语境中深入挖掘文学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现实意义及作者真实的情感。很多作者为了创作意图,往往要有意识地去运用文学语言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文学氛围,表情达意。如李白的《将进酒》一文中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君同销万古愁”等诗句,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融豪放于一丝悲凉之中,又把豪放从苦闷中释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所迸发出来的生活勇气和战斗的力量。

4.善于有疑。学生在语言鉴赏中要大胆有疑,敢于创新阅读。语言鉴赏要有个性化,鼓励学生要有批判性,鼓励学生对文本产生疑问、继而批判。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疑问,不全信教师,不迷信教材。教师对学生在语言鉴赏上不给“唯一答案,不设限定性问题,应设置一些能调动学生创新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引发深层思考,学会求异,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运用个性化思维,结合个人素质和个性背景,作出合理的创新性解读的能力。如在教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有学生对“人生如梦”一句理解为表露作者消极人生的态度,而否定教师讲授的“是一种豪放达观”,这时教师就适时引导学生对苏轼的人生经历进一步了解,又联系范仲淹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诗句意境,同时鼓励学生再读文本语言,学生此时的解读又有创新,答案不同了,能更深地体会到苏东坡淡泊明志的人生境界。

我们在鉴赏语言优美、精练的同时,积累赏析语言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运用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学习她,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她来表达我们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

参考文献:

[1]郑国民.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基础模块(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2]郑国明.语文:基础模块(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知识积累
互联网+,助力农村儿童文学阅读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重视初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视初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阅读 提高写作能力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四点总结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