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群体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与研究

2019-11-18张露尹杨萍白月梅罗海旭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9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在线学习信息素养

张露尹 杨萍 白月梅 罗海旭

摘  要 聚焦高校在线课程学习现状与满意度,以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群体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发现高校在线课程学习存在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群体对于在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差异明显,在线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协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线课程学习的互动性有所欠缺,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并提出建设针对性强的在线课程、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频率以形成在线学习共同体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 在线课程;在线学习;本科生;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9-0021-04

1 引言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旨在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等人申报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获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该校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学校发展战略,贯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坚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信息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连接、共享、自主、开放、适切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信息化发展打破了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壁垒,为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提供了可能;还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东西部、城区与郊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学习市场规模达2517.6亿元[2]。可以看出,在线学习已经迈入初步成熟阶段。

2 研究内容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情况,聚焦学习者在线学习课程满意度,旨在充分调查了解高校在线课程学习的长处与不足,挖掘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学习者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为切入点,研究过程如下。

首先,确定问卷的维度,设立问卷的具体问题。笔者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在线学习状况和满意度的构成维度进行总结概括、分析归纳,并确定研究目标,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问卷的维度与具体题项,在听取专家的意见后,最终形成问卷维度与题项。笔者随机抽取小样本进行试测,并对反馈的问卷进行同质性检验、信效度分析等,对个别题目和选项进行修正,形成最终的问卷。问卷定稿共设立四个维度,即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学生在线学习现状、对在线学习课程的满意度、对在线课程的需求,共形成46道具体题目。

其次,实施调查,回收问卷并统计、分析数据。

最后,根据问卷的数据信息,提出结论与建议。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在线学习的满意度,以便为师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在线学习方案。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面向首都师范大学20个院系的本科生展开调查,依托学校教务处进行问卷发放与问卷回收工作,共回收问卷382份,其中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98.9%。

3 学习者在线课程学习现状与满意度的数据分析

有效样本基本信息特征

1)有效样本所在院系分布情况。被测样本分布在首都师范大学的20个院系,其中数学科学学院23人、马克思主义学院4人、历史学院17人、初等教育学院67人、心理学院3人、生命科学学院13人、美术学院11人、教育技术系14人、外国语学院54人、音乐学院3人、教育学院2人、燕都学院8人、化学系17人、信息工程学院33人、文学院39人、管理学院11人、政法学院11人、物理系9人、学前教育学院18人、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21人。

2)有效样本性别分布情况。被测样本的男女性别比例差异较大,其中女性占84%,男性占16%,大部分样本群体为女性。

3)有效样本培养类型分布情况。被测样本的培养方案中,师范生占44%,非师范生占56%。

4)有效样本年级分布情况。被测样本的年级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中大一年级占43%,大二年级占34%,大三年级占16%,大四年级占7%,大部分样本群体的年级为大一与大二年级。

不同群体间在线课程学习现状对比分析

1)不同年级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对比分析。本研究对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所在年级进行调查的同时,进一步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年级划分,以便深入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差异。统计结果见表1、表2、表3。

在表2所示方差齐性检验表格中,显著性P值大于0.05,代表不同年级的数据波动情况一致,满足方差齐性检验,可以继续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对在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大一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最好,其次是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在线学习现状最不理想,这可能与大三学生课程密度大、专业课数量多、课程难度较大有关。

2)不同性别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对比分析。对不同性别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結果见表4。

在表4所示独立样本检验表格中,满意度对应的F值为6.979,P值为0.009,小于0.05,则最终独立样本t检验的t值为0.1,P值为0.920(>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性别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无显著差异。男生学习现状均数为2.26,女生学习现状均数为2.25,女生在线学习情况略好于男生(几乎可忽略不计)。

3)不同培养类型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对比分析。对不同培养类型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5。

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发现,师范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略好于非师范生。在表5所示独立样本检验表格中,满意度对应的F值为0.468,P值为0.494,大于0.05,则最终独立样本t检验的t值为-1.858,P值为0.064(>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培养类型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无显著差异,不同培养类型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现状是一致的,这表明在线课程学习现状情况与培养类型无关。

不同群体间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对比分析

1)不同年级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对比分析。本研究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对样本进行划分,深入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在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上的差异,统计结果见表6、表7、表8。

在表7所示方差齐性检验表格中,显著性P值大于0.05,代表不同年级的数据波动情况一致,满足方差齐性检验,可以继续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年级本科生对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大二学生对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大一学生,大四学生对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相对较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大一、大二学生对在线课程的兴趣度高,学习积极性高涨,自主学习能动性高;而大三、大四学生面临实习、找工作等多重事务,时间压力较大,在线课程学习方式虽然为他们提供了灵活选择学习时间的机会,但是也带来更繁重的学习压力。

2)不同性别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对比分析。对不同性别本科生在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9。

在表9所示独立样本检验表格中,满意度对应的F值为1.302,P值为0.255,大于0.05,则最终独立样本t检验的t值为0.409,P值为0.683(>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性别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本科生在线课程满意度是一致的,其均值在2.26~2.3之间,这表明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情况与性别无关。

3)不同培养类型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对比分析。对不同培养类型本科生在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0。

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发现,师范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比非师范生高0.14。在表10所示独立样本检验表格中,满意度对应的F值为1.25,P值为0.264,大于0.05,则最终独立样本t检验的t值为-1.834,P值为0.067(>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培养类型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无显著差异,不同培养类型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是一致的,这表明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情况与培养类型无关。

样本群体对于影响在线课程学习现状的不同题项的具体分析  笔者对于参与过的首都师范大学在线课程、使用过的在线课程平台、尝试过的在线课程形式、在线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例、每学期上线频率现状、教学评价方式、每次在线课程学习时长、在线学习资源现状、在线学习活动现状、在线学习反馈现状、教学评价频率、在线学习意愿、在线学习完成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参与人数最多的首都师范大学在线课程为首师大美育课程(中国大学慕课);学生使用最多的在线课程平台为大学生慕课网和BB网络学堂;最主要的在线课程学习形式为课上面对面教学+课后在线学习,其次是完全在线学习,最后是课前在线学习+课上面对面教学;目前最主要的在线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仍为期中或期末考

试;最主要的在线学习活动为在线测试;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并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及课程测验。

样本群体对于影响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的不同题项的具体分析  笔者对在线学习平台界面分布、平台导航设置情况、在线课程总时长、单个在线课程视频时长、在线课程视频质量、提供的学习资源、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方式、学习活动设计、教师的互动情况、学习者沟通情况、教师对学习者提问的反馈情况、评价方式、课程成绩、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学习质量的提高程度等影响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的16个方面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经过描述性分析,样本群体对于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的均值在2.1~2.4之间,总体满意度情况良好。其中,样本群体对于在线课程视频质量、在线课程提供的学习资源、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方式这四个方面满意度最高。可以得出结论,总体在线课程视频制作精良,学习资源丰富,教师授课方式比较科学合理。同时,样本群体对于在线课程的教师课堂互动情况、在線平台的学习者沟通情况、在线学习方式学习质量提高程度的满意度较低。可以发现,学生认为在线课程学习中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所欠缺,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4 关于样本群体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的结论

经过上述对样本基本信息特征、不同群体在线课程学习现状对比分析、不同群体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对比分析等,关于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的调查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可以概括梳理为以下几点。

不同年级本科生群体对于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差异明显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三、大四学生对于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低于大一、大二学生,这不仅反映出现有在线课程难以维持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也反映出在线课程的设计在学习者特征分析上欠缺深入思考,导致学生的学习黏性不足。由此可得,在线课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学习者特征,以不同学龄、不同年级的培养方案为着力点,增加学习黏性,进而提高在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

在线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协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样本群体的在线学习现状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在线学习活动为在线测试,占比77%。其次是在线讨论与自主研讨,各占不到50%。最后是小组协作,占比不到30%。由此可以发现,目前在线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协作性略有不足,学习活动设计应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线课程学习的互动性有所欠缺,学习效果不理想  样本群体认为,在线课程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待进一步丰富,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相对独立,相比面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的伙伴意识比较淡漠,同学间的感情交流相对较弱。因此,在线课程学习需要增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频率,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期优化学习效果。

5 针对在线课程建设与治理的建议

围绕学校培养方案,建设针对性强的在线课程  由于样本群体中高年级学生的在线课程满意度有待提高,引发笔者一系列的思考,认为在线课程建设应该聚焦学习者的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现状与需求等学习者特征,例如:大一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较高,在线课程建设应该注重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大四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因

此,在线课程建设应该增加学习经验的分享与同学互助学习,让学习者感受学习的成就感。最终通过建设紧贴学习者特征且针对性强的在线课程,提高学习者在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学习活动设计过于僵化、固化,没有做到依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程形式个性化地设计学习活动,而是单一地开展在线测试活动。笔者建议针对新授课程开展小组协作、头脑风暴等活动,针对巩固练习课程开展在线测试、师生研讨等活动,做到从课程出发,有目的地设计学习活动。

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频率,形成在线学习共同体意识  从调查结果中看到,在线课程普遍存在教师与学习者沟通交流不够、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欠缺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增加在线课程建设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比重,营造线上学习伙伴意识,通过增强互动来巩固学习内容的知识点,进而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学习效果。

6 结语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并针对调查成果提出较为浅薄的建议,以期对在线课程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志远,沈祁萌,鄂东,等.基于在线学习的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内涵发展初探[J].大学教育,2018(10):224-226.

[2]淘金时代结束: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OL].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336.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在线学习信息素养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