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以类聚,择善而用

2019-11-12徐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群文阅读

摘 要 群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下,对新教材的“再度开发”。通过群文阅读,优化教学资源,丰富阅读内容,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群文阅读在统编初中语文诗文教学中的课例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群文阅读 统编初中语文 诗文教学 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群文阅读,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即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单篇阅读或者单一的某一整本书的阅读只能带来割裂开的一个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孤立印象。若要形成对古今中外众多作家作品的整体感知,就可以借助以结构化为重要特征的“群文阅读”学习方式来获取对众多作家作品的系统化感受、认知和体悟,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化、系统化。群文阅读语境下的作家作品研读,可使读者从多文本的比较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作家作品感受和体验:可以感受同一题材文学作品的多元内蕴,可以鉴赏文学作品塑造形象、表达感情的多样化途径,鉴赏文学作品结构、构思的多样化方法,还可以品鉴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的语言等。“群文阅读”改变了单篇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资源,丰富了阅读内容,实现了“1+1>2”的教学效益。以下从群文阅读在统编初中语文诗文教学中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

例1:《诗经》与“六义”。

教授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诗经》的两首诗歌,可以“重点解剖一首诗歌,”由《关雎》而知“赋、比、兴”;然后迁移阅读另外一首课内的诗歌《蒹葭》,以及课外古诗文阅读要求读的《式微》《子衿》,由此而知“比”“兴”的不同呈现形式;还可迁移阅读课外的《伐檀》《硕鼠》《氓》《采薇》等,了解《诗经》“风、雅、颂”这样三种不同的文体分类和诗歌形式。

例2:同一作家创作研究:杜甫诗歌中的“忧”。

我们还可将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春望》,九年级上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杜甫诗歌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无论是《春望》中诗人在山河破碎、国家风雨飘摇表现出的对国运盛衰的忧,还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出的对自身“长夜沾湿”命运的忧患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天下寒士”冷暖之忧,在《石壕吏》中表现出的对下层劳动人民,特别是平民妇女的乱世之忧,这些诗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叠加,对深入理解“诗圣”杜甫为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而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穷年忧黎元,太息肠内热”的伟大情怀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3:《古代诗歌五首》整合设计:“远”范畴的审美意蕴。

德国美学家弗列德里希·费肖尔说,“我们只有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细读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这五首诗歌,无论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还是杜甫的《望岳》、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是关于“距离”的移情,一种对外在客观世界的关注移入内心的世界联想,一种由时空距离“远”产生的内心省察;而陆游的《游山西村》、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也是通过“远游”的具体行为把现实生活纳入“心”与“境”的关系,即在精神领域中超越现实,折射出一种以情观物的审美意蕴。所以在细讲这五首诗歌的基础之上,本人在第二课时设计了通过群文阅读整合法,对登高望“远”这一主观行为的关照,通过对古人“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精神境界探寻,能够带领学生领悟“远”范畴的审美意蕴。

通过整合、比较法,了解诗歌景物描写背后的情感状态。初读诗歌,知晓“见天地”,感受时间之远、空间之远。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里说,“不囿于世俗的凡近,而游心于虚旷放达之场”,指出了“远”在指称精神自由和人格超越方面意义。品析名句,知晓“见众生”,探讨心理之远,比对诗人形象,更清楚地认识一种理想之“远”。 每首诗歌都有“诗眼”,这几首更加突出,学生很容易找到这样的字词或诗句,当然找到了也就找到了整首诗歌的骨架。我想通过和学生一块寻找这些诗眼,寻找古人“与天地同化”的精神力量,探究背景,寻找“见自我”,知晓距离审美。

古代诗人通过出游、登高望远,走向了现实之外的审美意境,精神上的苍茫或超越,是一种自由的生命律动,也是一种天地与我为一的美学追求。我希望带着学生从认识“远”开始,把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这几首诗歌放在高远阔大的时空背景中展现,让学生体悟距离产生的移情带来的美感,深刻体认崇高美和悲壮美。

例4:新诗之“新”:中国现当代新诗之比较。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九年级下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所组合成的新诗群文阅读,则可以为读者带来情感抒发、结构构思、音韵节奏、语言风格的丰富体验和感受,对提升学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特别是世纪交替之际,中国现代当诗人及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思想情感高峰。

例5:关于古代作品中的“记”。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有《桃花源記》《小石潭记》,九年级上册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几篇古文皆为古代散文中重要的一种文章体式“记”,我们要通过这几篇“记”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散文中的“记”这种文章体式不单是要叙事、写人、写景、记游,还要在文章结尾或中间处即事、即景、抒怀、言志。从而把握古代散文中“记”的体式特点,形成此类文体的迁移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这条路我们在旖旎中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学有所得的笑靥,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作者简介:徐丹(1979.12-),女,汉族,陕西汉中人,本科,陕西省汉中市第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言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良会.群文阅读,语文教学新方向[J].基础教育,2013(03).

[2] 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03).

[3] 于泽元.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大纲[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c071e910102xfrf.html.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群文阅读
类比推理教学课例(数学)分析
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例谈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