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视域下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11-12李淼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生命教育人才培养

[摘    要] 生命教育视域下对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社会能力与心理能力;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养老服务岗位上饱含服务热情与养老情怀;有助于推动就业和再就业不断发展,提升职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为此,应树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生命教育”思想、对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深化老年照护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拓宽渠道培养专业人才。探索高校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培养复合型为老服务人才,扩大就业;为高校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供生命教育方法、生命教育实践和生命教育模式上的启发和借鉴;提高高校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地位,进而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老年照护;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9. 08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9- 0194- 02

1      前    言

20世纪末期,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了生命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研究。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迅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直接触及大学生的相对较少。目前为止,学者们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在国外,生命教育最初与生死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探索有关死亡教育的问题,随后逐渐发展为“生死教育”,目的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包括道德教育、善待生命教育、婚姻教育、爱的教育、环保教育、职业与生存教育、死亡教育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困难,学者们相继提出多种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促进政府保障、搭建实践平台、提升师资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开发专业教材等方面,鲜有研究在生命教育视角下,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对于社会价值、生命价值、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等问题的认识。预计到2050年高龄人口规模将超过3亿,高龄化、失能化问题严峻。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但养老服务人才需求日益规模化、刚性化,而复合型養老服务人才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高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开展生命教育以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老年照护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老年照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这里的专业人才匮乏是泛指,不仅包括从事人员而且还包括研究人员、师资等一系列相关人员,当然需要强调一点就是专业人才匮乏中的“专业人才”,是指经过专门照护培训的人才。之所以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这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一方面是从客观的专业养老需求方面来讲,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需要老年照护人数必然迅速增多,需要照护老年群体数量的持续上涨,对于专业照护人才的需求必然急剧增加。为此从当前客观的照护需求增大方面来讲,必然会出现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从主观的照护专业人才供给方面来讲,当前我国高校中专门开设老年照护专业的数量偏少,另外专门从事专业照护方面研究的科研机构也偏少,能够真正胜任老年照护产业教育教学师资少之又少,仅有的老年照护专业师资还是从医护等行业的师资教育教学专业转设过来的,科班出身的老年照护专业的师资简直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毫不为过,其实也正是由于师资匮乏、开设专业较少,为此当前我国高校能够向社会提供的高等老年照护专业人才的数量偏少,“供给数量不足”[2],这是我国老年照护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此外当前老年照护专业人才匮乏还与社会相关力量的配合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国家方面,缺乏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社会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都是导致专业人才匮乏的因素。总之当前专业人才匮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也正是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之下我国老年照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社会问题。

3      生命教育视域下培养老年照护专业人才的对策

3.1   树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生命教育”思想

生命教育它涵盖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通过生命管理,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实现生命价值,展现生命光辉[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部分正式提出:“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4]只有将生命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换句话说也就是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统一在一起,才能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实现个体生命亮点。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养老照护人员自然生命的爱护,提倡关注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遵循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注意体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第二,对养老照护人员精神生命的润泽,养老照护工作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应给予其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以照护人员的身体健康、自觉参与的教育理念为核心,及时做好心理疏导,调整工作方式,增进社会包容性,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三,对养老照护人员社会生命价值的实现。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定期进行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生命意义关怀,提倡“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完善生命”的过程,不断提高其在岗位中的个体价值、生命价值的实现。

3.2   对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对养老服务专业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社会能力与心理能力。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有助于对其进行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帮助大学生摒弃消极落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养老服务岗位上饱含服务热情与养老情怀,培养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逆境与挫折,正确看待生老与病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是推动就业和再就业不断发展,提升职业能力与知识能力。通过对生命知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和生存能力训练,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悟,正确认识自身,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促进养老服务机构与就业学生的双向选择,最终可以提高就业率,分流和消化传统产业的劳动力就业。

3.3   深化老年照护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过程完成的,在教学内容上:构建模块化课程框架,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反思性实践,在学习方式上:倡导混合式学习。构建模块化课程框架基于养老服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包括四个基本模块,即实现学生四方面的能力,如图1所示。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基本理论,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活动实践、见习实践、社会工作、社会志愿活动实践等,充分展现与发展大学生的专业素养[5]。以项目课题为主导进行人才培养,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深入探索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

3.4   拓宽渠道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当前我国老年照护产业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对应的解决对策就是多渠道培養专业人才。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立足当前我国老年照护产业发展面临人才瓶颈,来强化必须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思想意识。还可以通过对当前老年照护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方面思想认识方面误区纠正,进而达到思想上重视人才培养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借助恰当合适的新媒体进行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方面的宣传工作,进而达到思想上重视老年照护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其次探寻合适多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到底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方法进行老年照护产业人才培养,各地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具有一成不变、屡试不爽的老年照护产业人才培养策略。而是应该依据各地社会发展差异,结合当前各地的老年照护市场对于专门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采用综合分析法探寻出合适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例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策略、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策略、学校与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等策略,这些策略都是可以考虑、可以选择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具体选择哪种策略”[6],一定要依据具体实际情况而定,选择出最为合适的老年照护产业人才培养策略。最后将探寻出最为合适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付诸实践,通过实践多渠道的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Z].2017-03-06.

[2]辛波,张姝,耿殿明.基于供给主体视角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J].财政科学,2018(6):45-55.

[3]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16(21):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5]李淼.基于提升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J].科教文汇,2017(11):73-74.

[6]中期协经纪业务委员会.灵活运用期权精细化管理橡胶销售价格风险[N]. 期货日报,2018-06-11.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生命教育人才培养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