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11刘淑榕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思考

刘淑榕

【摘 要】 多媒体是最为实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教师要用多利用媒体技术,通过授课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实施、教学步骤的简化,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然后引用趣味元素,争取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给后续活动计划的高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真正意义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此做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应用研究  思考

引言:

興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他们认知的水平,就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创设出有效情境,及时变抽象内容直观化、相关理论形象化,远比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好得多。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予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更好地解读课文,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还应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鼓励他们朝着正确方向挑战自我,努力奋斗成为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主要是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内容变得形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理解中心思想。授课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是大有助益的。多媒体教学代替常规教学,能够创造的价值绝对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以欣赏、朗读为主,教师直观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后,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深入理解课文的愿望。另外,教师应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增强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真正发展了语文素养以及阅读能力。

二、不断地加大信息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面教学,一面板书,很难最大容量地把要讲的知识在四十分钟内都表现出来。而多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的特点。合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作读析示范,尝试交流,不仅比单纯的听读句子的感知效果好,节省板书时间,而且可以极大地加快教学信息的传递,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比如,在《月光曲》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演示文档将场景配以相应的图片和解说展示出来,再配以《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感受到此情、此景,理解再弹一曲的重要意义。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所包含的信息量必然过少,很难让学生能够有更深的印象,难以在内心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课文中所涉及的声音和图像更加细腻地再现出来,还可以把每一篇课文的字词要点、写作特点等内容进行集中表达,可以有效地节约课堂时间,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投入积极的学习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达到“一举数得”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课文教学时,学生如果通过大屏幕看到栩栩如生的课文图片,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知,通过充分发挥想象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那么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去讲授课文就不困难了。比如,《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班里的学生没有去过三峡的,即使有去过的,对景色的描述也不尽人意,其他学生也无法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许讲完这一课后,学生只能抽象地概括说“三峡很美”,仅此而已。由于学生对三峡景色缺乏直观认识,即便引导他们根据字面意思发挥想象也无法准确描绘出画面之美。所以,我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三峡的图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学生被三峡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难点语句“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等也因此而变得容易理解了。课文讲解完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给他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想他们已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对三峡的感知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此外,我还让学生课在网上浏览有关三峡的图片和视频,查找一些描写三峡的文章,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有效利用情感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也十分重视朗读工作,但很难实现调动情感、营造情境和复现意境,教学的效果就很难得以保证。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采用,可以使枯燥的文章通过感性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也会慢慢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从而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水乡歌》这课中,在优美的音乐旋律背景下,将文章通过动听的诵读声表现出来,学生的面前慢慢展现出溪水、木桥、农家等优美的风光。这些自然和人文景物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产生对其深刻的喜爱之情。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怀着美好的心情再对课文进行重新朗读。由于之前学生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在朗读过程中,更加容易投入深切的感情,在一遍遍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重要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加强理论研究,通过丰富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把控,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将多媒体教学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有机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感性认识,更好地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董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0):118-119.

[2] 王小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1):35-36.

[3] 赵俊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J].科技信息,2017(06):21-22.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思考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