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构建、测度及综合评价

2019-11-05李梦欣任保平

中国经济报告 2019年5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

李梦欣 任保平

【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自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的是质量的提高以及效益的增强,与新发展理念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因此,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模拟,测度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而对中国2000-2017年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五大发展理念;BP神经网络模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已发生变化,中国已经正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 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致力于解决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即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因此,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并且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致性和趋同性。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是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框架内进行的综合评价,基于此,本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方面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进行测度及评价,旨在破除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阻碍,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保驾护航。

一、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历史,中国70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繁荣硕果,这源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当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持续总结经验教训。高质量发展,也正是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的,是基于中国高速数量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由这一时期经济结构、要素禀赋、生产力水平共同决定,遵循于经济发展必然规律、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并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引领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归宿和目的,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轨迹,两者之间具有协同性。理解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充分重视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具体内容。

(一)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战略支撑。创新动能不足,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复苏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而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阶梯攀登”相对艰难的跋涉期,涉及经济发展动力重塑和结构变迁的综合行为,只有以创新发展为核心动力,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中持续性的技术革新和结构变革。随着分工行为的逐渐深化,资本资源的充分积累,经济要素禀赋结构在动态运动中持续演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势偏离。此时,就需要增强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形成与新的偏离行为相一致、相匹配的产业技术革新,获得资源重组和更新性优化配置,形成经济体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总体上具有最强竞争力的产业配比和产业优势。因此,创新发展,涉及了科技成果、人力资本以及创新能力三个部分,一方面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社会劳动力质量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二)协调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在马克思时代,社会协调就成为了马克思“新社会”的基本构想,并且,马克思指出:社会协调必须使不同的利益冲突服从“共同福利的共同制度”。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各主体内部组织关系以及多元系统之间不平衡、不均衡以及不充分的矛盾,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讲,协调发展还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和统一关系。事实上,事物及其各要素之间是具有普遍联系的,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共同促进形成了整个世界的必然联系,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性的绝对表现,也开拓了发展结构理论的新境界。新时代中国要坚持协调发展成为内生特点,就是要致力于推动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产业结构协调以及供需结构的协调发展。

(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基本上,与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而形成,并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中国化表现。绿色发展的初始概念被理解为保护环境的同义语,成为生态保护、治理污染的代名词,然而自进入经济新时代,绿色发展不仅强调改善环境,还具有强调生态效益、保护生产力的全新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意味着绿色发展和生产行为不能是脫节的两个体系,绿色发展应该将绿色生产力嵌入到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之中,重视资源的集约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资源的低消耗、生产的高效率、能源的清洁性。综合来看,绿色发展包括了资源消耗、环境治理能力以及绿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

(四)开放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早在15-18世纪近代经济全球化时期,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的重要思想就初具雏形,随着孤立封闭的国内市场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历史集聚也从民族扩容到世界,工业生产就不单单指向本国内的群体受众,而是打破了地域隔阂,将生产力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相联系。近现代以来,由于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所有国家都致力于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消费,这意味着,开放发展不再只是一种趋势,而是历史必然和时代所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奉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发展的理念体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深度融合和交流之中。只有坚持全方位的开放发展,才能加快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促进各国之间的互利互惠、互补互助。开放发展,包括了开放水平和开放效果两个内容,以衡量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开放的现状与成果。

(五)共享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存在着对象性的社会关系,共享发展就是将这种关系进一步优化,其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发展思想,并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要求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根本目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发展,都是为了促进人民更好的生活。共享发展作为贯彻始终的目标,需要增进人民的综合福祉,增加全民的团结,激发全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一方面需要进行贫困治理,脱贫攻坚,提高人民福利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落实公平、公正的共享机制,实现全民共享经济硕果,福利生活惠及于民。因此,共享发展的内容,涵盖了脱贫攻坚效果、收入分配情况以及福利水平三个主要方面。

二、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就需要建立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和评判体系。基于对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梳理,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因此,本文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發展、开放发展以及共享发展五大维度、十五个分项维度构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模拟的方法,对各基础指标进行主客观综合赋权,以测度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

(一)指标体系构建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以及共享发展五大方面维度构建,包含42个基础指标,具体的中国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如表1所示。

(二)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方法选择及测度

本文选择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2017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指数进行测度,首先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层级指标进行专家赋权,使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决策,其次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客观赋权和综合模拟,以规避人为误差和人的主观矛盾。层次分析法,通过引入适度的标尺进行数值表示,对每一层次的元素比较情况进行矩阵的构建和判断,并对矩阵一致性进行检验,最终得到各层次之间的总体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BP神经网络模拟方法,是通过多层次神经元的正向传导与训练,并将误差项反向推送与修正,以保证训练与模拟的结果误差最小,这里运用自适应学习速率,通过设置最小容错误差,以实现最优训练结果,如表3所示。表4为BP神经网络模拟的分项维度误差值,可以看出误差值较小,可以认为输出的结果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分析

根据层次分析法以及BP神经网络模拟方法的结合,本文测算出2000-2017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并根据测度数据结果绘制能够反映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分项维度指数的综合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17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分项维度指数的整体变化态势。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现显著增长的发展趋势,在2000-2017的18个年度里,基本保持稳定、平衡的快速发展状态,波动情况较小,可认为高质量发展指数具有线性增长的基本特征,2000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为0.287,2017年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达到了0.709,年平均增长率为95.042%,这意味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较好。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效果并不显著,这造成了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在近年来只是以稳定增长率攀升,尚未呈现指数型的加速增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动能不足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亟需破解的问题。

从分项维度来看,在创新发展的分项维度中,2000-2017年里中国创新水平呈现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2000年中国创新发展指数在五大分项维度中名列末位,而在2017年纵身一跃成为五大分项维度的榜首,这意味着中国自2000年以来,大力发展创新实力,且取得了不凡的成就。2000年中国创新发展指数为0.040,到2017年增长为0.968,年平均增长率为99.56%,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创新发展指数的波动较小,增长快而稳定。创新发展指数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增长做出较大的贡献,这意味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成就离不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支持。自2000年以来,中国创新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创新成果十分突出,创新实力也有了极大的增强,但是,中国创新发展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因此,中国创新发展仍需努力,深度挖掘创新发展潜力,培育高层次的科创人才,平滑产学研机制,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形成,开创中国现代化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从协调发展的分项维度可以看出,中国协调发展的程度较低,2000-2017年里并未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而是表现为持续低迷、下行压力较大的特征。2000年协调发展指数值为0.420,2017年协调发展指数值为0.463,较2000年略有增长,但总体上来看,协调发展指数值持续较低,2000-2017年里协调发展指数的峰值出现在2002年里,2012年、2013年协调发展指数紧随其后,2000-2017年度里平均协调发展指数为0.514,自2000年以来,协调发展指数波动较大。协调发展分项维度的基本态势表明中国协调水平偏低,协调问题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提高,未来中国要重点关注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供需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协调的矛盾。现阶段,中国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产能过剩、产业低端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的桎梏亟待打破。

在绿色发展的分项维度中,可以看出2000-2017年度里中国绿色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2000年绿色发展指数为0.082,2017年绿色发展指数增长到0.783,年平均增长率为97.936%,增速较高,绿色发展指数在2004-2010年度里较快提高,2011年出现滑落,2012-2017年度里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这意味着,自2004年以来,中国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环境修复颇有成效,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消耗水平减少,资源集约化发展稳步向前,与此同时,城市的绿化水平也持续提高。而近年来,绿色发展增速相对放缓,一方面是因为在数量经济增长时代,遗留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治理问题积累多、存量大,十多年的修复和努力使得环境治理已经初有成效,另一方面,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集约性经济政策加快了绿色发展的步伐,但是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的增长率,需要的是实现绿色科技变革,绿色产业的推进以及绿色生产力的嵌入。

而開放发展的分项维度中,2000-2017年中国开放发展的指数时序变动程度较大,2000年开放发展指数值为0.227,2017年增长到0.480,然而2006年开放指数达到最大值0.709,开放发展增速较快的时期为2001年到2006年,除2010年略有提升以外,2007年以后基本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这意味着近年来,中国开放水平和开放程度并不理想,表现为服务业和高技术产品的开放程度较低,引进外资和进出口水平较弱。近年来经济外部环境较为复杂,政治格局的变动促使世界经济关系较为紧张,加剧了开放经济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而中国现阶段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期,一方面需要培育对外贸易的新业态以及新模式,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亟需优化内部区域的布局,升级和深化制造业、服务业的综合水平。新时代中国的开放发展应不断深化改革,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建立更高的开放标准,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联动、合作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在共享发展的分项维度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享发展整体呈现正“V”型增长,2000年共享发展指数为0.611,随后共享发展持续下降,2007年共享发展指数值达到谷底值为0.193,而2008-2017年共享发展指数又呈现上升态势,2017年共享发展指数值达到峰值0.770。这说明2000年之后,中国共享发展指数较低,人民享受福利程度低下,自2008年以来,中国充分重视人民的福利提高,注重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增进就业水平,加快社会医疗、教育、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有针对性的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国政府为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不遗余力。在经济新时代,人民向往的是美好生活,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福利分配与国民经济素质成为人们愈发关注的问题,必须构建共识、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提高共享发展的水平,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翔,张二震,王原雪.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路径及方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8(03):104-110.

[2]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5-18.

[3]巩瑞波.论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理路与实践逻辑[J].求实,2017(03):76-85.

[4]任保平,赵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政策取向[J].红旗文稿,2019(13):23-25.

[5]任保平. 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N]. 经济参考报,2019-05-29(007).

[6]任保平,李禹墨.新时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9,35(01):5-12.

(责任编辑:吴思)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to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means tha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development stage and development ideas have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and it also marks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emphasizes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benefits. It is consistent and synchronic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Realizing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and shared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proper meaning and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the article builds an index system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BP neural network simulation, it measur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of China, Finall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tus from 2000 to 2017.

Keyword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BP Neural Network Simulation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