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9-11-05李建华陶绍辉何雨峰李宁侠牛攀霞铁茹

贵州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动脉血阻塞性细菌

李建华 陶绍辉△ 何雨峰 李宁侠 牛攀霞 铁茹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检验科;(2.呼吸内科;(3.科研科,陕西 西安 710038)

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加重期主要表现为气促、咳嗽以及喘息,气流受限程度明显加重[1]。有80%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是由下呼吸道感染导致,而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因细菌感染所致[2]。有研究[3]指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体内PCT、IL-6以及D-D水平会明显升高,可以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的方式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本次研究通过检测PCT、IL-6以及D-D水平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34例为A组,普通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4例为B组,研究A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58.5±2.3)岁,病程2~6年,平均(4.5±2.1)年;研究B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58.5±2.3)岁,病程2~6年,平均(4.5±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且患者伴有细菌感染;(2)患者血气分期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5];(3)患者对于本次研究的内容知情,并且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患者有呼吸机使用禁忌证;(2)典型心绞痛发作;(3)生命体征不稳定;(4)面部有严重的损伤或畸形;(5)妊娠期或哺乳期;(6)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4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45~78岁,平均(58.3±2.3)岁。

1.2方法 取三组患者清晨空腹肘正中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清和血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液中IL-6和PCT水平,采用1∶9枸橼酸钠抗凝的血,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DD水平。对B组患者进行慢阻肺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给予A组患者抗生素治疗。对于存在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对于发生血栓患者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所用患者均接受祛痰、止咳、平喘、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通过以上方式检测研A、B组患者PCT、IL-6以及D-D水平。

1.3观察指标 (1)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应用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主要包含患者治疗前后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2)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数,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主要包含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2 结 果

2.1PCT、IL-6以及D-D水平分析 B组PCT、IL-6以及D-D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A组PCT、IL-6以及D-D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PCT、IL-6以及D-D对比

2.2PCT、IL-6以及D-D水平分析 治疗前患者PCT(2.42±0.21) mg/mL,IL-6(176.33±18.32) mg/L,D-D(4.21±0.23) mg/L;治疗后患者PCT(0.43±0.11) mg/mL,IL-6(34.31±12.43) mg/L,D-D(1.21±0.14) mg/L。治疗前患者PCT、IL-6以及D-D高于治疗后(P<0.05)。

2.3肺功能分析 治疗后患者肺功能FVC、FEV1、MMEF以及PEF均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肺功能对比

2.4血气分析指数分析 治疗前患者PaO2(57.5±5.3) mmHg,PaCO2(64.5±5.3) mmHg,SaO2(56.6±8.7)%;治疗后患者PaO2(78.5±8.8) mmHg,PaCO2(48.3±5.1) mmHg,SaO2(93.2±10.2)%。治疗后患者PaO2、S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aCO2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 论

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发展快、死亡率高,随疾病发展患者常会出现呼吸衰竭以及继发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动脉血压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例失衡,进一步加重机体缺氧程度,使机体处于水电解质失衡状态[4-5]。有研究[6]指出,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就是支气管或气管出现感染,而其中最常见的为细菌感染。因此,通过检查PCT、IL-6以及D-D水平变化可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更有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PCT在健康人血清中仅有非常低的含量,属于一种相比小分子质量的蛋白质,若机体遭受细菌感染,血清中PCT水平会明显升高,PCT水平与患者造成细菌感染的程度成正相关[7]。IL-6是机体比较敏感的炎性因子,对于肝脏的急性反应可以起到介导作用,该物质对于体内炎症反应可以起到促进作用[8]。通过检测D-D的浓度,可以对患者机体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进行评估,D-D的浓度会因为血栓情况的发生而升高,对于老年人血栓的发生D-D的浓度变化会更加敏感,目前临床针对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肺拴塞、抗凝治疗以及各种感染的诊断常通过检测该物质水平变化的方式进行[9]。本次研究通过检测该三种物质的方式检测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情况的联系。

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与健康人相比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CT、IL-6以及D-D水平明显升高,与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PCT、IL-6以及D-D水平明显升高,这一结果说明,通过检测PCT、IL-6 以及D-D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疾病发展状态。本次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PCT、IL-6以及D-D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PCT、IL-6以及D-D水平出现明显降低。我们此次研究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血气分析指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患者PCT、IL-6以及D-D水平下降后,患者机体功能会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说明,通过检测PCT、IL-6以及D-D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也可以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综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中PCT、IL-6以及D-D水平会明显升高,通过治疗可降低其水平表达,提升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数,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动脉血阻塞性细菌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勘误声明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细菌惹的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