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2019-11-04李雪宝

课外语文·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语文教学事业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瞩目。如何指导学生规范地进行写作,训练他们养成扎实的写作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培养高中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架构中占据了支柱作用,它是衡量学生是否将前三项能力融会贯通,并进行流畅、规范地表达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纵观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写作兴趣过低、文章缺乏新意、语言没有活力等。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本文接下来将分为两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准备工作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在现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因为没有合适的教辅资源作为参考,大部分教师进行的作文备课都相对草率。有的是既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也没有教案,只靠单纯的口头讲解,向学生传授作文的写作方法。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会让学生背诵各种写作模板和范文,从而在考试中进行“生搬硬套”的模仿。如此一来,往往造就诸多毫无语言特色思路千篇一律的“套路”作文,学生的写作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面对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提不起兴趣,后续的教学工作也就难以开展了。

(二)作文批改和评价环节的缺失

在作文的批阅环节,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方式通常是选优评劣,对于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琐碎问题不予置评。如此一来,作文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写作基础扎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受到表扬,成绩不断进步,而写作能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往往绞尽脑汁写出符合字数的文章,教师匆匆评过分数就结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具体解决,长期以来不仅有损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也难以提升。

二、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一)加强日常练习,做好素材的收集工作

古人云:“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意思是单一的声音不成音乐,单一的表现不足以称文采。只有把握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又有古语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即天地万物都可以作为灵感来源,各种事件透露出的写作信息是不可限量的。但是文章的主旨必然要根据不同的时代基调、社会道德意识、立场差异乃至个人取舍而发生转变。如此一来,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会产生不同题材的作品,如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数以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为主,战乱时期的文学作品则以忧国忧民、渴望和平为主。在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把握有形题材,以此来明确写作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将其具体化,就能有效减少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逐渐趋于合理化、规范化和成熟化,实现科学性作文教学。

同理,要把握好作文训练的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产生明确、有针对性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社会焦点问题及时收集和研究。以最近的热点问题为例,有黑洞照片版权问题,巴黎圣母院起火,以及奔驰车主因质量问题维权,等等。只要事件具有话题性,有议论和探讨价值,都可以及时传达给学生,作为即时写作的素材。

除了追求时代热点外,作文教学中还应该突出语文课的特色,不能放弃对人文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追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多带领学生了解不同作家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蛙》、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乃至郑渊洁的童话作品,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现代流行文学等,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美感加以揣摩学习,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作品的读后感与阅读心得,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经验基础。

(二)精心拟定题目,为作文增添光彩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通常可以博人眼球,很快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文章增添一抹亮色。以“热爱家乡”的题材试举例,在《我的家乡》和《桃花盛开的地方》两个题目之间衡量,虽然二者都以描述家乡特点,歌颂家乡美丽为主,文章中也都能对家乡的桃花予以描述,但在题目的吸引力上,明显后者要更胜一筹。因此,精心地拟定题目,使之具有丰富的美感效应,无疑能为一篇作文加分不少。

在学生进行写作时,虽然确定了材料,但文题一时难以定夺,而文章中恰巧出现了某个鲜明的意象,既可以是人物的一句话,也可以是别出心裁的一个形象,在文章中起到緊扣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内容而言有着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就可以考虑加以利用,作为题目来拟定。以刘恒的早期作品《狗日的粮食》为例,描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杨天宽,用珍贵的粮食“换”到老婆。老婆却又因为弄丢粮食的购粮证而自杀,从而发出的“狗日的粮食”的控诉,不但语言表达上极具特色,还以犀利的笔触体现了时代背景下农民的辛酸与近乎“认命”般的不易,显得极有深意。

(三)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点拨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写作训练的内容不能勾起学生的表达创作欲,无法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应的也就无法完成写作任务,达成预定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唯有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每个学用因材施教的方法点拨,在理解中加深他们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如此才能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因为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写作功底扎实,语言表现上富有活力;有的学生题材和中心思想都能很好把握,但文采略差一些;学困生则是二者都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安排,让他们在写作教学中都能有所收获。

以《真诚的故事》为训练题目试举例,对于写作能力卓越的优等生,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是主题鲜明,文笔优美,对“真诚”的含义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学生便以坚持如实填写乳产品成分的光明企业为正面例子,以匆匆破产拖延退用户押金的“ofo”小黄车为反面例子,深入论证了企业良心和社会公德乃至个人道德的重要性。对于文采稍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则要关注他们的文笔训练,对各种语言修饰手法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在作文中实现对“真诚”的生动诠释。例如:“我想,真诚是迎着冬日凛风盛开的梅花,是在桃源里遗世独立的君子,亦是朝堂上从不肯轻易折腰的谏臣,不会因任何压迫而改变自己的选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学困生,则要求他们的写作有故事性,能扣题地写出一个关于真诚的故事,然后简单表述自己的想法。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是道听途说的一件新鲜事,只要能扣住“真诚”的中心就可以。这样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创作能力的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负有不可轻视的地位。作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充足的耐心,既要寻找学生的写作亮点,及时予以表扬,又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予以指导和改正。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经验,及时做出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争取为作文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程.浅议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积极作用[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2(9).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

作者简介:李雪宝,1966年生,江苏泰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