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19-10-24马金驰潘强李瑶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9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马金驰 潘强 李瑶

摘要:“微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产物,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各种“微媒体”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文章着重讨论了“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生活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时代”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在此背景下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9-0040-02

一、“微时代”概述

1.“微时代”的内涵。微博、微信等“微时代”手段已经成了时下最为流行和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生活。那么什么才是“微时代”呢?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微时代”指的是以微博、微信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时,文化传播具有短小精练特征的时代,它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产物,不仅包含信息交流与人机互动方面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的信息。“微时代”的重点就在于一个“微”字,这个“微”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文字数量之少;另一方面是移动终端体积之小。

2.“微时代”的特征。首先,信息的传播突破了空间限制。3G、4G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接收终端的移动难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流动性。此外,移动设备对于大学生可谓至少人手一部,这些移动设备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功能十分强大,学生可以在联网的情况下选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发送,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传播在空间上的限制。其次,信息传播群体更加年轻化。

二、“微时代”背景对大学生的相关影响

1.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网络和媒体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大学生应用网络媒体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日益普遍,“微时代”的生活几乎彻底打破了大学生原有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醒来,就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开始浏览微博、微信和QQ,在了解资讯的同时进行互动交往。此外,不少大学生不论吃饭、走路还是坐车出行,都在利用手机看小说或者电影,成了不折不扣的低头族,更有部分大学生在上课期间都在利用手机上网浏览各种各样的“微媒体”。

2.改变了大学生阅读方式与思维习惯。微信、微博等各类软件所传播的各类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对社会时事、先进科技以及各种新知识的需求,通过这些软件,他们不仅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利用零碎的时间获得大量的信息,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然而,这些软件所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毕竟有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越来越不能够认真地阅读纸质书籍并进行深入的思考,也使得大学生养成了一旦遇到问题就利用便捷的网络来寻求答案与帮助,而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这对于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进行价值判断能力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3.改变了大学生的世界觀和价值观。“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行交友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交友的空间和渠道。但是,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甚至可以利用网络对某个问题进行评述与批判以及进行自身的情绪发泄和价值观输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表达个人观点的时候缺乏客观性,以自我为中心,比较随意甚至偏激,这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被误导,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造假,造成了网络假消息泛滥的局面。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1)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在大学校园中,对于班级的管理通常是以学院为单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组织形式上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很难落实到位。加之在传统的思想教育活动中,“一对一”的谈话形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校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通过微平台,实现平等互动、双向沟通,并且由信息的一般共享上升为思想共享、生活方式沟通的平等空间。(2)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微时代”的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弥补了传统社会信息资源的不对称缺憾,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微媒体”所传递的信息量,是以往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书本教学中,而是通过“微媒体”拓展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上。最后,“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递不仅可以图文并茂,还可以声像结合,相比于传统模式下说教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表现出的空洞乏味,其所具有的生动性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教育。

2.“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控性。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微群组、微生活圈等已充斥和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利用电子设备仅需简单地动动手指便可自由地发布和接收各种信息。加之网络资讯和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交互性、价值多元性等特性,某些消息可能一经发布就飞速传播。同时,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既存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的观念,也可能存在与其背道而驰的思想,这就造成了网络资讯传播的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多元、多样、多变的潜在危险,同时虚假信息泛滥、消极个人言行、负面新闻夸大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显现。

四、“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首先,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而言,要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以及学校的论坛等工具打造官方媒体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等移动设备及时向学生发布,打破以往的时空限制,利用这些平台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其次,在發布信息的内容上,要保证全面化和专题化。一方面,所发布的信息在内容上要尽可能丰富化和服务化,除了教务动态、学校新闻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外,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也要加以关注,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全面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而且对于学生思想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利用国家发展动态和社会民生问题等各种社会热点新闻来设置专题模块,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或者辩论来避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偏激化等问题的出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广泛性与主导性。

最后,在发布语言上,尽量淡化权威性话语。在不亵渎理论严肃性的前提下,运用大学生熟悉和喜爱的风格来发布信息,尤其要契合微时代信息短小精练的特点,走出以往教育工作居高临下、严肃刻板的怪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刘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J].学理论,2014,(12).

[3]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网络思政,2012,(06).

[4]陆璐.微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反思与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54.

[5]陈跃,伍玉松.“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12-02-26(7).

[6]沈培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

[7]卢忠萍,唐国平,邓敏.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95-97.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cro Era"

MA Jin-chi,PAN Qiang,LI Yao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40,China)

Abstract:The "micro-era" is the produc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Under the background,various "micro-media" have profoundly changed the way people spread and communicate information,and they also change the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And the way of behavior.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the arrival of the "micro-era" on college students' life behaviors.On this basis,it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micro-era"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and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The innovativ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icro-era";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