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0-23李秀霞戴奕光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温针灸临床疗效

李秀霞 戴奕光

【摘要】 目的:观察颈源性头痛采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摸球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针灸方式治疗,试验组给予温针灸方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指标变化、椎动脉血流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I、PI、Vm等椎动脉血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颈源性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温针灸; 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warm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headache.Method:62 patients with cervical headach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31 cases)and experimental group(31 cases) according to the grouping method of touching ball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lone,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rm acupuncture.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changes of pain index and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NRS score,headache duration and headache frequen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Moreover,the NRS score,headache duration and headache frequen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indexes such as RI,PI,V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Warm acupuncture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cervical headache,whi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hemodynamic parameters.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Cervical headache; Warm acupuncture; Clinical efficacy

First-authors addres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000,China

頸源性头痛主要指的是颈部软组织或颈椎发生的功能性损伤或器质性损伤导致的一种慢性头部疼痛综合征,多在颈部、颞部、额部、枕部等不同部位发生,以单侧或双侧头痛为主要症状表现。颈源性头痛作为十分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其发生率可达70%~90%。本病的发病群体以中年女性为主,其会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通常情况下,椎动脉供血不足、颈椎增生、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均是引起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病因。针灸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案,而温针灸则是在针灸的前提下借助艾条进行温热刺激,以更好地改善针刺部位的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络的治疗功效。目前,温针灸这种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抽取的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制定的颈源性头痛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2)患者年龄18~60岁,头痛程度达到Ⅱ级或Ⅲ级标准。排除标准:(1)颅底和颈部骨折、颈部手术、肿瘤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头痛;(2)患有内科急重症或患有其他不宜针灸的内科病症;(3)患者拒不配合针灸或正在参与其他试验。参照摸球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8岁,平均(42.8±6.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2.3±0.5)年;头痛程度:Ⅱ级15例,Ⅲ级16例。试验组中男11例,女20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57岁,平均(41.9±6.4)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6年,平均(2.4±0.7)年;头痛程度:Ⅱ级17例,Ⅲ级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知晓研究目的,自愿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方法治疗。在选择穴位时主要选取合谷、风池、完骨、太冲、足临泣、天牗、天柱等。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对以上穴位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使用0.35×40毫针进行针刺,深度控制在15~20 mm,将患者有酸、麻、胀感出现作为标准,得气后即刻予以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留针时间为30 min,间隔10 min行针1次,2次针灸的间隔时间为1 d,治疗时间为2周。

试验组:试验组给予温针灸方法治疗。按照对照组的方式选取相同的穴位,待完骨、天柱、风池3个主要穴位穿刺得气后于针柄上点燃2 cm长的艾条,每个穴位需要2根艾条,艾条燃尽后表示温灸完成可将针取出,其他穴位的针灸方法同对照组,同样是在得气后即刻予以小幅度的提插捻转手法,留针时间为30 min。间隔10 min行针1次,2次针灸的间隔时间为1 d,治疗时间为2周。

治疗过程中禁止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动作或与寒冷刺激进行接触,加强头枕部肌肉的功能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通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程度变化,其中无痛以0分进行表示,疼痛难忍以10分进行表示,分值和疼痛程度呈正比[3]。同时对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生频率进行记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部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进行测定,主要为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头痛症状、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头痛症状和严重程度比治疗前降低明显,其他症状缓解明显,或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比治疗前减少≥2/3;有效:头痛强度有所改善或发作间歇时间有所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比治疗前缩短<2/3;无效:头痛程度无变化或头痛比治疗前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29%,低于试验组的90.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头痛频率均少于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兩组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RI、PI等椎动脉血流指标均低于治疗前,Vm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可从以下两方面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其一,椎管内有炎症刺激作用出现或位于神经根处的C1~3椎间盘受到了机械性压迫;其二,C1~3神经根分支处颈椎小关节之间、韧带筋膜、肌肉等有机械性压力或炎性刺激产生。除此之外,颈源性头痛患者颅内血流呈现异常分布状态,这也会导致其出现头痛症状[5]。目前临床提出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主要由口服消炎镇痛药、理疗、射频治疗、椎旁神经阻滞、微创介入等,以上治疗手段虽然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病情依然反复发作,远期疗效欠佳[6]。

祖国中医将颈源性头痛纳入“眩晕”“头痛”“偏正头风”等范畴中,认为气血阴阳不足、邪气入侵、不通则痛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由于颈部、后枕部是主要疼痛部位,而太阳、少阳经循环必经之处,并且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压痛点集中在完骨穴、天牖穴、天柱穴、风池穴,除天柱穴是太阳经穴之外,另外3个穴位属于手足少阳经穴。中医取穴的基本原则是“以痛为腧穴”,通过针灸以上四穴,可对太阳、少阳经气进行疏通,发挥祛风止痛、散风通络的治疗功效。太冲、合谷两个穴位可起疏肝安神、调节气血的作用。足临泣穴属于胆经腧穴,可发挥通利关节的功效。诸穴合用可实现远近结合,对头痛症状进行有效缓解[7]。

温针灸作为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其具有效果确切、安全、操作简单等优势,目前已在临床很多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应用。其中普通针刺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可对局部血流进行改善,促使机体将5-羟色胺等内源性保护物质产生并大量释放出来,达到镇痛目的[8]。温灸主要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起到活血行气、温经通络的功效,对气血运行起到推动作用,并对主动脉血供加以改善,使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和减轻。艾草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相应的抗氧化物,凭借炙热向体内传入,将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来。除此之外,温针灸可借助温热效应使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对血液循环加以改善,并促使神经兴奋性降低,镇痛效果良好[9-10]。相关研究证实,穴位进行温针灸的方式可促使机体免疫力、抗损伤能力显著增强,将“以温达补”的功效真正的发挥出来,尤为适用于筋痹不荣则痛为病机的患者[11-12]。

本次研究可知,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RI、PI、Vm等椎动脉血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证明,温针灸对颈源性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陶丽,任泓颖.温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疗效、生存质量及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3):179-181.

[2]潘胜莲,王庆来,郑士立,等.滞针提插项三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新中医,2018,50(9):175-178.

[3]王利霞.针灸联合推拿治疗84例颈源性头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8(6):565-567.

[4]占茂林,吴以诚,陆剑挺,等.颈椎调整手法配合颈部核心肌群功能锻炼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6):1127-1130.

[5]杜静静,孟朋民,屈亚云,等.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5):674-677.

[6]杜静.项七针配合穴位透刺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7):12-15.

[7]姚旭,周慧,林咸明.“项四穴”微调进针点为主温针灸治疗颈源性頭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3024-3027.

[8]潘旭初,宋涛,林咸明.颈源性头痛解剖学成因分析及针灸取穴治疗思路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3):83-84.

[9]翁劲松.推拿合针灸和单独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对比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4):35-36.

[10]陆强益,洪文.温针灸联合川芎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33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8,32(9):1382-1383.

[11]林咸明,罗亮,周慧,等.颈肩同步牵引结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5041.

[12]程少丹,罗金寿,陆念祖,等.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8,31(6):410-413.

(收稿日期:2019-06-21) (本文编辑:桑茹南)

猜你喜欢

温针灸临床疗效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