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

2019-10-21孙道明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文情境探究

孙道明

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教师通过设计、组织、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式学习后的乐趣和获得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入手,用激励、活泼、富有启发的语言,促使学生大膽提出问题,探究释疑,交流评价。教师重点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把航引领。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开展的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师要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提供学习资料,适时恰当点拨启发,通过教师的导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做更多的思考,去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因此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把时间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认知的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评价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

一、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

对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范围内,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教学实践表明,组织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要创设丰富多彩的适宜教学目标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更多思想的激发和情感的渲染,从而历练思维,在头脑中产生问题意识及寻根求源的冲动,带着这种好奇心,学生就更能轻而易举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探究的目标前进。

首先借助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异议,引起认知方面的冲突创设情境。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中,他们对某些事物有既定的认识,如果提出另外的观点 ,就会与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产生矛盾,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心潮涌动一定要弄明白事情的原委,最大化地增强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例如教学《鲸》一文,教师播放鲸在海面上起伏游荡的画面,新奇的视听感受立刻吸引了学生。教师启发质疑: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鲸!”有过认知经历的孩子马上回答。

“鱼!”有些孩子直观回答。

”这种动物叫鲸,但是不是鱼。”生活在水里,有鳍有尾像鱼的形体,理所当然是鱼,怎么不是鱼?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鲸生活在水里为什么不是鱼?”……

学生迫不及待想弄清鲸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这种情景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再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将多媒体教学与教师导语相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充分地抓住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观潮》一课,播放钱塘江大潮来临时波澜壮阔的画面,隆隆的响声,强烈的视听画面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对神奇的大自然充满着幼稚的惊叹和新奇。同时教师旁白: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大潮到底“奇”在哪里呢?作者是怎样为我们描写这一奇特景观的呢?进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大潮的奇特之处,品味描写语言的优美。

另外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应立足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设置既幽默风趣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研学热情,由一个矛盾的解决转向另一问题的发现探索,层层深入,步步推进,高潮迭起,把学生的思维训练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譬如教学《长城》一课,在认识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后,教师设置问题:由长城的高大坚固你会想到什么?(进行思维训练激发想象)作者想到了什么?(阅读文本圈点词句)作者为什么这样想?(体味课文思想内涵)你有什么感想?(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自主探究能力。

围绕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不仅仅是对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严谨的探究式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综合概括、反思总结,逐渐形成严谨的探究习惯;更有赖于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和强化训练,使学生及时内化,形成能力。

小学语文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有其内在的学习规律。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创设情境设计相应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整篇课文进行浏览(读通课文学习字词),再把课文多读几遍,了解文章结构特点和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精读细读课文,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阅读,围绕问题抓住重点关键的段落进行探究研读,接着依据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概括总结。合作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到讨论交流的重要,教师把课文重点问题和学生疑惑的问题提出来,释疑解惑,交流评价,取长补短;最后引导学生再读全文,综合讨论交流: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使学生全面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升华中心思想。

经常性的语文探究活动会是学生逐渐感悟并掌握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为今后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让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善于提出问题,彰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使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教师平时要勤于思考,不但善于从教材、学生的现状提出问题,而且善于从不同角度提问题,提出的问题难易适度有层次,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教师敏捷的发问,多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在探究学习中不断地提出为什么,不断地深入研读交流,找出问题答案。如教学《丰碑》一课,首先解读课题:““丰碑””怎样解释?一些学生解释为:高大的石碑。教师质疑:为什么这样解释?有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课文没有写有关石碑的事,写的是一位老战士为照顾其他战士被冻牺牲的事,应解释为“伟大的功绩”。教师因势利导提出新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战士牺牲的段落。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的段落,画出了老战士神态、外貌及周围环境描写的句子。教师进一步提问:这样的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到什么?引导质疑:他是什么人?天气寒冷为什么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僵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而文中描写却是““十分安详?””?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交流感受,评价人物,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总之,学生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倾注大量心血,不断学习探究,多途径地设计出科学合理既顾及全体学生又促进个性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课文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感悟三角形的高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