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入路及钢板放置位置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9-10-21杜岩松

健康前沿 2019年1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杜岩松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钢板放置位置,对外踝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外踝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经腓骨外侧入路+钢板外侧固定,观察组经腓骨后侧入路+钢板后侧固定,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统计学意义均不存在,P>0.05。结论:外踝骨折患者采取腓骨外侧入路+钢板外侧固定、腓骨后侧入路+钢板后侧固定,均存在一定的利弊。所以,治疗前需结合患者的病情、骨折分型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确定钢板放置位置,以此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

关键词:不同手术入路;钢板放置位置;外踝骨折;治疗效果

外踝骨折,为踝关节骨折中常累及位置。手术过程中,需使关节正常解剖结构复位,以此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1]。临床方面多通过外侧入路,将钢板固定在外侧,虽然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占位较大,不利于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为此,本次研究实行了腓骨后侧入路,钢板后侧固定,作为对照,对比上述两种手术入路、钢板放置位置,对外踝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照患者就诊时间分组,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外踝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1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踝关节创伤史者、痛风者、类风湿性关节炎者、骨关节炎病史者、开放性损伤者、多发性损伤者剔除。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27:24;年龄收集的区间为35~45岁,平均年龄(40.2±4.4)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26:25;年龄收集的区间为38~41岁,平均年龄(39.5±4.2)岁。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

1.2方法

手术前,拍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实行踝关节CT平扫。针对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应进行石膏托固定制动处理;反之,可进行患肢跟骨牵引操作,伤后予以冰敷、抬高患肢消肿等方式处理。

1.2.1 对照组通过腓骨外侧入路+钢板外侧固定处理。患肢上止血带,取患者平卧位,在腓骨外侧作一切口,将皮下分离,充分暴露复位骨折,经腓骨外侧解剖钢板固定。

1.2.2 观察组通过后侧入路+钢板后侧固定处理。患肢上止血带后,取患者漂浮体位,保证患侧在上部,顺着跟腱外侧作一纵向的切口,分层进行分离处理。然后,加强对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保护。牵拉腓骨长短肌腱、踇肠曲肌,完全暴露骨折断端、复位,最后通过腓骨后侧重建钢板方式固定。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AOF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1.3.2 采用AOFAS对两组外踝骨折患者踝功能、最大步行距离、步态等情况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102例外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方式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均以X?形式加以统计学检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差X±s表示,两组AOFAS评分的对比,均以t形式进行统计学检验处理。组间对比结果数据显示“P<0.05”,可以判定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AOFAS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AOFAS评分数据对比结果证实为:(84.84±7.27)分、(84.27±7.13)分,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t=0.3997。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如表1。

3.讨论

外踝骨折后,腓骨发生短缩旋转畸形情况,无法保证踝穴内的稳定性。所以,外踝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明确腓骨解剖的长度及解剖位置[2]。采取腓骨后侧入路,能有效显露切口、固定外踝、后踝,并且手术操作时间较短,能严格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旋后-外旋型骨折腓骨骨折线多者来讲,可经前——下延伸到后方,腓骨钢板这时置于后方位置,便于螺钉固定,对骨折断端加压[3]。不足:后侧入路会累及小隐静脉、肺动脉末支、腓肠神经,故此会对血管神经构成不同程度损伤。需要注意事项:应加强对肌腱、建模的保护,确保操作轻柔,防止对肌腱、肌腱鞘膜构成不良影响。外踝外侧入路操作简便,能很好的显露骨折线,手术时间也比较短。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手术入路不利于切口愈合,容易对钢板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总而言之,外踝外侧入路+钢板外侧固定、腓骨后侧入路+钢板后侧固定,应用于外踝骨折中,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实际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入路方式、钢板放置位置。

参考文献:

[1]何大庆.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J].双足与保健,2017,26(6):54-55.

[2]温生文,杨振明,马宇飞等.改良后踝手术入路治疗早期三踝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0):142-143.

[3]陈百山,侯军.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07-108.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