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命题立意视角看漫画型试题的命题启示

2019-10-21徐刚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史料选项命题

徐刚

历史漫画型试题以其漫画史料形象直观,但又丰富深刻的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漫画型史料给人一种直观的形象感、感性的幽默感,细细品味,又让人有思维深处曲径通幽的深邃感。漫画型试题无疑是严肃紧张高考试卷中一道清新悦目的风景。但是如何更高质量地命制漫画类试题,值得一线教师深思和研究,笔者试从命题立意的视角,以江苏卷第11题为例,谈谈此类试题的命题启示。

一、试题评析

(2019年江苏卷第11题)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本题是一道初中历史模拟题的改编,原题是:

右图是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大旗招展全球》,1949年10月3日原载《解放日报》,根据漫画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幅漫画描写的主题是[1]

A. 庆祝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D. 庆祝抗美援朝胜利

正确选项是B,从题干中的时间、图片中的五星红旗等基本信息就可以判断出此漫画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作,这是典型的以基础知识为命题立意的试题。对于初中生来说,能通过漫画中的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得出这样的基本判断已经达成了考查目标。但是作为一道高考选拔性试题,就从命题立意视角来看,显然是不成功的,尽管从设问和选项进行了修改,但是仍然没有跳出知识立意的藩篱,再从选项的设置来看,也没有对漫画进行充分的利用和挖掘,考生只要结合“1949年10月3日”这一时间提示即可选出D项,D项中“普遍承认”是明显的“伪项”。

历史漫画型试题如何提升命题立意和考查效度,我们试从全国卷中的历史漫画型试题中寻找启示。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9题)右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不列颠那与流浪的女儿美利坚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这是出版于1782年英美和谈时期的一幅漫畫。1781年北美在赢得了约克镇战役的胜利后,战争的胜负已成定局,此时的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主动提出了和谈要求,此漫画就是生动、形象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并深刻剖析了英美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画中作为英国代表的“不列颠娜”放下了盾牌,把象征“自由”的旗帜交给了其流浪的女儿——美利坚,换取了其作战的长矛,并且索吻言和。只是,我们在看到英国“大度”的同时,也看到了其本来失败还要“讨好卖乖”的虚伪,因为双方手中的武器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这个“自由”本来就是独立战争的结果。[2]应该说此幅漫画生动刻画和记录了美国独立战役结束时段的英美关系,也较深刻揭示了这层关系背后的时代背景,为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那么如何确立更深的立意,更好考查学生能力和素养,我们再来透过设问和选项窥见一二。

首先从设问的形式来看,通过“此漫画反映了”的设问,直接指向对漫画的整体解读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立意明确,即它要考查学生解读漫画信息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从选项的设置上来看,仍然立足对漫画整体、多角度的解读,且不存在特别明显的“伪项”。例如A是从英国“示好”原因的角度进行创置,需要学生能联系18世纪后期的世界形势加以分析;B项是从两国关系的现状进行设置,需要学生充分了解美国独立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C、D选项都是从英国对美国的态度这一角度进行设置,其中C项的迷惑性也最强,这就需要学生能深入结合“1782年”这一时间提示,进行思考和排除,因为英国直到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才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也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真正结束。因此,不管是从设问的形式,还是从选项的设置,命题能力立意的指向非常明确,既需要学生对漫画本身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获取信息,还需要学生能联系所学知识(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后期英国的国际地位)进行深入研判。

另外,历史漫画作为一种史料,又何尝不代表着作者本人对历史现象的一种解读和解释呢?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正是逐渐养成历史解释素养的过程吗?因此,素养立意也在试题中逐步渗透。

二、命题启示

历史漫画作为一种史料,它是以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段对政治事件、经济状况、生活百态等加以鞭挞、讽喻,在强烈的幽默、夸张情景中达成哲理性认识。[3]在命题中使用历史漫画型史料,首先命题者要注重对漫画画面信息的全面解读;其次要联系相关史事,对漫画所要“鞭挞”、“讽喻”的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要对历史漫画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基本立场和价值态度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命题,可能试题的效度、考查的深度就会更好。

从命题立意的视角再来审视2019年江苏卷11题,不妨可以站在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的高度对材料信息进行挖掘,对设问角度和形式进行创新,对选项设置进行推敲,进而提升试题的质量。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试从以下三方面对本题进行研究和完善。

首先,充分了解漫画的创作背景和内涵。全面深刻认识史料,理解史料所揭示、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命好题的前提。历史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更是如此,历史漫画是时代的产物,是与社会发展同呼吸。本题漫画的作者张乐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漫画家,创作的《三毛流浪记》家喻户晓。这幅漫画是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际,表达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后,愉悦、兴奋的美好心情,是对新社会的赞美和肯定。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向前看它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倍受侵略、压迫屈辱历史的结束,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真正胜利;向后看它是中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走向现代社会的开端,为社会主义民主化、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权基础;放眼世界来看,它进一步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走向。因此,基于对漫画创作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在设问和设置选项时要注意视角的多元、内涵的丰厚以及立意的深远。

其次,全面读取漫画本身的信息。全面准确释读漫画所蕴含的有效历史信息是命好题的关键。漫画中的每一部分都代表着一定的含义,蕴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因此要想高质量命制漫画型试题,还需全面释读漫画信息,构思试题选项。此漫画中,随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代表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平鸽寓意和平、安宁,以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主张;滚落下去的人物代表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站在最高处的应该是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向上行走的人群代表的是周边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漫画的场景是至于置于全球之下,是寓意社会主义理想将影响全球。基于对漫画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我们可以从外交主张、意识形态、国家性质等角度进行构思选项。

最后,确立立意,设置设问和选项。较高的立意、新颖的设问、多元的选项是命好题的点睛之笔。基于以上的综合分析,本题在命制时,可以确立着力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和联系所学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能力立意,以及进而确立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为指向的素养立意。例如:

(改编)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圖略),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

A.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

C.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国家成立

通过“主要反映了”的设问,直接指向对漫画主题的释读,这就需要考生在全面读取漫画信息的基础上,整合、凝练形成自己对漫画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立意非常明晰。在选项设置上兼顾整体和局部的转移、时间和空间的切换,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例如A项立足“和平鸽”的意象,从局部视角解读漫画,显然不符合“主要反映了”这样的整体思考;B项从国家性质视角,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C项从国际角度,考查学生对国际形势和格局的认识;D项是需要对漫画信息的整体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形成自己对漫画主题的认识。

总之,历史漫画史料简约而直观,但又寓意深刻,思维含量丰富,因此给命题者提供了宽泛的命题视域和多元的命题视角,丰富的信息量、宽阔的思维场以及立体的时空观无疑都为命题者充分表达命题旨意提供了条件。但是要想命制更高质量的试题,就需要命题者充分挖掘图片的内涵,确立高远命题立意,较高层次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养达成情况。当然,要想高质量命制漫画型试题,在选材上也要精细考量,比如要立足与学科主干知识的对接和融合,不能为考漫画而考漫画,这样就失去试题命制的主旨意趣了。

【注释】

[1]http://www.manfen5.com/stinfo/CZ_LS/SYS201611140615384944390104/,浏览日期2019年5月25日。

[2]史秀鱼:《索吻言和——美国独立战争漫画解说》,《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09年Z2期。

[3]马巧高:《解读漫画史料的旨意》,《历史教学》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史料选项命题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