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

2019-10-21李晶晶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

李晶晶

摘 要: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先进而复杂的精神活动和人类独有的实践活动。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活动就是艺术创作。

关键词: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体验

一、艺术欣赏

(一)含义

艺术欣赏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官接触所产生的审美快感。它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即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娱乐等全面的心理活动。

(二)艺术欣赏与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通常又被称作艺术欣赏,二者好像是可以通用的同义词,其实不然。下面是《辞海》对“欣赏”与“鉴赏”的解释:欣赏;欣赏;玩耍。欣赏:人们通过特定的媒介和艺术形式,逐渐进入到具体的情感、经历、欣赏和鉴定作品的精神活动中。

在中文里,艺术作品的“欣赏”与“鉴赏”是有文意区别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欣赏”一词来描述一些情感意识活动,欣赏可以表示喜欢或者认为好,如欣赏一件雕塑作品、欣赏一部优秀的戏剧等。通过欣赏体验,内心会获得如愉悦、悲伤、宏伟、甜蜜甚至还可能是一些不可言说的感动。艺术鉴赏较之艺术欣赏,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层次更高。

艺术欣赏是一种艺术活动一种认识活动,人人都可以参与,无论年龄、无论文化背景。有一种说法,即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和观众共同完成的,某个角度来说确实如此,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必然离不开艺术欣赏活动。

二、艺术创作

(一)创作含义

创作即创造,创造出这个世界所没有的、不存在的。

(二)艺术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艺术活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艺术种类、不同的创作方法来讲,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千差万别的。但还是有一点规律可循的,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即: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艺术传达活动。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其实三者是分不开的。在艺术交流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意境进行不断的补充和修改,在意境的过程中,考虑了艺术交流和艺术表现的问题。三个阶段是相互融合的。

1.艺术体验活动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家通过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为艺术创作做准备,这种准备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不经意的,可能是艺术家短暂的经验,或者是长时间的情感积累。艺术体验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材料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造欲望的萌动和创造动机的生成。

首先,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材料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材料越丰富越突出越好。创作材料的来源并非都要亲身经历,所遇、所见、所闻也都是经历,都是创作素材的由来方式。其次,创作主体对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需有一种心灵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契合才称得上真正的艺术体验。感动不了自己的物象,即便作为作品,也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范宽,大众都知道其独辟蹊径地创作了《溪山行旅图》,成为画史上“对景造意”、“与山传神”的不朽之作,但鲜少人了解他作画前曾只身一人到太华山、终南山,终年与自然为友,体验山水的四时变化和朝夕不同,领悟了山水情性和人生真谛,发现了其中的奇特之美,才会有后来的艺术造诣和成就。最后,创造欲望是艺术体验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创造欲望推动艺术家进行创作,其能使艺术家产生高昂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把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发现构建成为自己所要呈现的艺术形象,然后以文艺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积累素材、体验生活到审美发现,从中产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动机,这是艺术体验中的主要过程。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艺术家在生活中通过对艺术的感知、发现等活动之后便会发展为艺术构思。这也是艺术表现的前提。艺术观念基于艺术家的艺术经验。艺术家通过各种心理发生、变化和其独有的、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对自然物象进行筛选和重组,形成新的高于自然的艺术形象。总结为艺术构思以艺术体验为基础,以孕育审美意象为主要任务,其中心是提炼、深化主题。重要支柱是想象。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又称艺术传达,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艺术表现是艺术家运用一切方式手段将作品内容与作品形式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要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又要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这使得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总之,完成一幅艺术作品应尽一切努力创造形式上的美,努力实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不仅要将艺术构思完整地表现出来,而且补充、发展原来的构思,并使之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三、筆者的艺术创作活动

作为中国画的学习者,每天都在与笔墨纸砚打交道,与笔墨纸砚朝夕共处。因此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文房清供类物品进行绘画创作,从构思、选材,到做底稿,做线稿、色稿,再到正式制作最后调整,整个过程正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之前无意中看到一段文字,很喜欢,特取作品名《造物志·格物》系列。文字是这样的:“天地造物,理道隐于中,欲窥之,须格之而后穷理知至,乃为格物致知。绘事亦类与此,素宣笔墨造作之物,生于造化,成于豪端,发乎于情理,得乎于审鉴。形质色境诸像,骨韵意气诸味,皆为心之所映。故而,格物,穷理,究道,致知实乃见心。见天地心,见造化心,见前贤心,见己心。绘事不过心事而,全在以心接物,应心而造。”这是笔者创作欲望的来源。随后,笔者便开始深入的了解笔墨纸砚,了解古代文房清供,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分析前人的相关作品等方式。接着开始着手构思、做小稿、做色稿,多次反复修改,最后确定最终线稿,完成制作。虽是一次小小的创作,作品更算不上艺术作品,但这一过程中的苦恼喜悦等心理历程大概是每个艺术家创作过程中都会体会到的吧。

参考文献:

[1]《艺术原理》顾永芝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2]《艺术欣赏教程》杨辛,谢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美术鉴赏》洪复旦、马新宇、韩显忠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艺术创作说明
“融合”不等于“覆盖”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黄河口芦苇画的文化生态环境研究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真丝手绘创作——丝绸上的奇光异彩
浅谈戏剧灯光创作中的观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