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学的角度浅析我国人文历史类记录片

2019-10-21肖红梅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
关键词:能指所指故宫

肖红梅

摘 要:近两年记录片逐渐进入了大众的主流视野当中,在我国掀起了一股记录片风潮,在这股纪录片风潮当中,尤其以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为甚。《故宫》、《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及《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都取得了良好口碑和市场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制作者倾向于用高品质的制作方式、多样化的叙事思维、丰富的符号语言来完成内容诉求,在纪录片中加深历史的厚度,彰显人文关怀。本文立足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运用罗兰巴尔特的二级意指符号系统从符号的能指分析该片的视听层,从所指解读其背后故事层面,以及从意指分析更深层次的文化象征意义。从冰山模式的视听层、故事层和文化层来解读《我在故宫修文物》,多方面、深层次的剖析近几年我国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符号语言。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是一部共3集的纪录片,播出时并未得到很大的关注。但是随着这部纪录片在哔哩哔哩弹幕网播出后,引起了广大80、90后的热议,广受好评,豆瓣评分9.3分。该片讲述了为献礼即将来临的90周年故宫博物馆建院庆典,在故宫上班的文物修复者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的过程,这部纪录片没有专业的演员,没有固定的台词,只有着这些修复工作者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部纪录片的走红离不开创作者的符号选取,其创作手法凭借了大量的符号内容,传递了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

研究该纪录片所运用的符号特点可以发现,将罗兰巴尔特二级符号意指系统结合“冰山模式”的三个层次是这部纪录片成功的最大原因。以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知名度、高关注度为基础,加以文物修复这个陌生的行业,传统历史加上人文主义关怀,传递了择一物终一生的“匠人精神”以及弘扬了伟大的中国历史。

一、罗兰·巴尔特的二级意指符号系统

法国作家、社会学家罗兰·巴尔特在在索绪尔符号系统中“能指/所指=符号”,增加了第二层次符号系统:“能指/所指=意指”。能指:是符号可以感知的部分“声音—形象”;所指:是社会性的“集体概念”。一级系统中符号的能指/所指表现为意义,所构成的第一级系统被称作“直接意指”,一级系统中的符号,作为能指进入二级系统,与二级系统的所指构成一种新的符号“含蓄意指”

二、冰山模式

冰山模式在影视作品中主要包括三层:视听层、故事层和深层结构。

三、解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一)视听层的能指分析

视听层是影像艺术传播的重要介质,通过镜头画面和声音直观的呈现节目内容,让人的眼睛和耳朵能够直接感受到。从符号学来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则其视听层就是巴尔特二级意指系统中的一级系统的能指。

镜头是影视作品的基础,所有的视听语言都要依靠镜头来呈现,不同拍摄手法和拍摄角度就呈现出不同意义的能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主人公是在故宫上班的文物修复者,地点是北京故宫内的各宫院修复室,内容是修复各种受损文物。纪录片所呈现的主人公就是和我们平凡人一样,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用服饰符号表现出来即是在镜头中的他们穿着和我们一样日常的衣服。该片服饰和语言符号都能让观众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自己,能够拉近拉近该片和观众的距离。

该片主要的呈现内容是故宫文物修复者们对破损文物的修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多用镜头画面呈现视觉符号:文物修复工作者们工作状态以及他们是使用什么方法来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的;再配以语言符号:有旁白对拍摄内容进行解释,能够满足观众的求知欲。

这些所呈现在镜头中的视觉、语言、服饰等能指符号共同构成了该纪录片的視听层。

(二)故事层的所指分析

故事层是建立在视听层之上,由直观的视听符号作为能指所形成的一级符号所指,如历史(每一个文物代表一段历史),匠人(文物修复工作者的故事)。两个层面一起构成了第一级系统,即直接意指。

故宫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上至秦汉,下至明清,每个文物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声音,如在讲述钟表组修复清朝的钟表时就讲到了,乾隆特别喜爱收集钟表,外国大使来中国拜访的时候就向乾隆皇帝敬献精美的钟表。这样的讲诉赋予文物生命,让一个看似不能说话的文物,讲述了自己故事,讲诉了那个时代的故事。

每一个修复组都有主人公,主人公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钟表组,钟表修复技术在故宫是世代绵延的,从来就没有断代过。王津师傅就历代传下来的钟表修复技术的继承人,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待就是几十年,择一物终一生,传递了时下推崇的“匠人精神”,他的生活其实也是很多行业很多工作者(匠人们)的缩影,反应了一个群体的现实。

(三)文化层的含蓄意指分析

文化层,隐藏在故事层背后,由故事层作为二级能指所衍生出来的二级所指,也就是记录片的符号的含蓄意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文化层内涵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传统美德和社会问题等方面。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所以在中国人心中历史观念是十分重的,国人陶醉在文物的精美当中,其实更是沉醉于我们宏伟的历史长河当中。

纪录片中讲诉到文物修复者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待就是几十年,这是时下匠人精神的体现,认真负责“择一物终一生”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匠人精神被大力提倡的时候,亦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社会中的一部分人。

四、结语

通过运用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视听层、故事层和文化层符号,发现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作为一个人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积淀、延续的群体记忆,它以大量“消逝的历史”和“现实的人文”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视听符号中,运用人们普遍易于接受的故事化、平民化、生动化的叙述方式向观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符号时以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为切入点,深度挖掘了本民族或群体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内涵,在文化意义层面充当国家和民族间的沟通纽带。正因为这些符号的创作,引起了民族的共鸣,使得近几年我国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呼声高涨。

参考文献:

[1]罗兰·巴尔特.《罗兰巴尔特文集——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莫峥.《我在故宫修文物_走红的传播学分析》[J].影视传播,2016

猜你喜欢

能指所指故宫
趣填51
遗忘者
雪中故宫
《解忧杂货店》中的后现代时间观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论《伤逝》中的含蓄意指与双所指现象
故宫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火柴迷宫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