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0-21周莉

文存阅刊 2019年26期

周莉

摘要: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发展过程中,语言障碍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出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实际情况与特点,并结合经济发展因素高校发展计划可以看出目前社会对于小语种教师认可程度偏低,且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淡薄,同时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流动频繁也为教师发展带来极大影响,由于缺少进修基地与基于为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带来极大的限制。根据这一情况,通过调动资源为教师发展拓宽渠道、树立小语种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加大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资金投入以及创建小语种进修机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等对策,有效经济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关键词: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教师发展问题

东盟又称东南亚地区联盟国家,目前已经有10个附属国家,自经济全球化发展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交往逐步密切。开展东盟博览会使社会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因此教育部门对小语种人才发展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语言作为国家文化、经济、政治等连接的桥梁,在提高国家对外发展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广西高校作为与东盟自由贸易的关键发展区域,已经有超过50%的高校开设了小语种语言课程,发展至今广西高校已开设了越南语言、泰国语言、老挝语言3类小语种专业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1]。例如,在招生中生源数量相对较少,根据不完全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每个小语种班级内学生的人数不超过20人;教学活动实施中缺乏明确的教师管理机制,导致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淡薄,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较低;教师缺少小语种进修基地及机会,教师无法在自身能力基础上实现专业方面的提升;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将教学资源与高盟发展相结合,导致小语种教师向民办学院流动频繁,造成区域师资力量不平衡。因此,如何在实现人才正确规划的前提下,提升小语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了教育市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发展问题

根据广西与高盟自由贸易现状,以下将从社会、教师自身、人才发展方向、机遇方面,开展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发展问题的研究。

(一)社会对于小语种教师认可程度偏低

尽管近年来教育市场针对冷门专业的发展已经出台了部分鼓励政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详细的发展准则,导致社会对于小语种教师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根据不完全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具有国家认可编制的小语种教师中,超过95%的小语种教师认为自身在教学中承担的教学任务较大,并没有获取相应的教师酬劳,导致社会中教师对于广西东盟小语种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直存在非议,甚至对于小语种教师向教育部门反映的教学意见给予直接否认。

教师队伍作为东盟贸易的合作共同体,由于社会对笑语中教师缺少直接感情,导致社会从中获取的利益较少,教学活动无法在真正意义上的实施[2]。除此之外,由于小语种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导致经济市场内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挂职学习,更无法为高校学生提供定岗实习岗位,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践中,企业对教师培养人才的支持程度较低。地方政府或广西教育部门无法为教师发展或教师培训提供重组的资金支持,导致多方社会对于小语种教師的认可存在偏差。

(二)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淡薄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在实施主体选择过程中,教师发展不但要求其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及对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自主发展意识及社会选择意识[3]。但由于小语种专业在广西高校中属于冷门专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常缺乏对于该专业的正确认知,对自身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无法有效的利用线下教学资源为自身发展提供帮助,不但抑制了教师自身发展,同时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由于目前教师市场结构体系较复杂,大部分高校中教师队伍呈现出教师队伍青年化的发展趋势,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选择热门程度较高的专业作为资深发展的主要方向,导致小语种专业中缺乏教龄丰富的专业教师。

在学历结构方面,广西高校高盟小语种教师的综合学历呈现整体下滑趋势,非教育专业本科学历通过应聘便可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中严重的缺乏带头性作用[4]。

(三)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流动频繁

由于教师市场中存在一些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因此教师与高校的关系通常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高校对于教师的约束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感情倾向程度较高,教师处于一种相对松散的管理状态,缺乏明确的教师抑制机制对教师实施行为上的约束,造成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较差[5]。进而,一旦培养一批成绩较高、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的小语种教师,教师便会立即跳槽到公办高校。根据近年来教育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平均有15~18名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在民办学校进行过一段时间教学后,选择跳槽到地方公办高校,导致民办学校经常出现不敢过度培育人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业教师的发展。除此之外,新教师进入高校后,高校一般均会选择为教师配备对应专业的导师及配套教学设备,但在调查中发展,超过一半的教师表示在入职高校后没有为其配备专业导致,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无法根据社会实际发展趋势对教师专业情况实施综合性评估,缺乏对教师发展的重视。

(四)教师缺少小语种进修基地与机遇

小语种课程作为一项理论研究体系相对完整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但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抑制,导致高校内缺乏规范的小语种进修基地,没有明确的教师培育机制[6]。同时由于教师在在高校中的能力水平相差加大,导致高校管理者无法根据整体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使教师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抑制了教师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使教师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真正的发挥教师的真正实例,限制了小语种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提出的教师发展问题,结合小语种教师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下述将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如下图1所示。

如上述图1所示,为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发展模式,下述将根据社会对教师的共同治理能力,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基于学术自由角度,采用灵活性的方式,为小语种课程在教育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调控资源流动为教师发展拓宽渠道

针对上述提出的社会对于小语种教师认可程度偏低的问题,以下将采用调控资源流动的方式,对广西高盟小语种教师资源进行物理环境方面整合[7]。如下图2所示。

如上述图2所示,依照“TCL”教师发展模式,从教师评价机制、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小语种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进行教师能力的整合。根据教育市场环境内人力资源及物理资源的整合,设置多元化教师CM课程、教师IT课程等,结合教师对于社会认知的理解、自身的小语种发展方向及专业能力等情况,将教师设计知识、教师技术知识、教师对于小语种发展的价值观念等实施动态化融合[8]。优化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外部保障体系,树立教师对于民办高职学校的正确认知,提升社会对于小语种教师的认可,为小语种教师在教育市场的发展拓宽路径。

(二)树立小语种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针对上述提出的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淡薄的问题,下述将采用规范整理应聘流程的方式,树立教师对于小语种课程的正确认知。首先,完善教师评价评价机制,对于入职的小语种专业教师,除了需对其的专业能力实施综合评估外,还需掌握教师的教龄及教学经验。其次,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进行评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效果、教师调研成果等作为评估教师的关键指标[9]。最后,规范化整理教师应聘流程,考量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对于教学的认知情况、教师对于东盟贸易的掌握情况等。从多个角度对教师实施评估,并根据教师自身的优缺点,提出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有助于教师的后期发展。

(三)加大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资金投入

针对上述提出的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向公办学院流动频繁的问题,下述将采用加大小语种教师专业发展资金投入的方式,成立广西地区专业教师专项资金,严格遵循“责任到人、分层管理”的管理制度,结合区域经济前景、东盟经济对教师发展提出的要求,出台小语种专业教师一定的征税优惠政策[10]。调派语言类专家,对小语种教师实施专业化的岗前培训,并为上岗教师配备优秀的导师及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鼓励教师到社会中参与东盟自由贸易活动或选举会议,有助于教师了解当下政治时事,选择优秀的青年教师,由资金协会出资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并参与国外语言专业化培训,吸取国外有关教育经验,融合多种教学资源,由政府对教师实施资金方面补助,充分的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出台有关小语种教师退休优待政策,增加该课程专业教师的养老资金,参照公务员养老待遇,消除冷门教师工作中的后顾之忧。

(四)创建小语种进修机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针对上述提出的教师缺少小语种进修基地与机遇的问题,下述将采用创建小语种进修机构的方式,提升小语种教师的综合素质。分析小语种教师的综合素质构成。如下图3所示。

如上述图3所示,为东盟自由贸易对小语种教师提出的综合素质要求。根据对教师提出的社会层面、专业知识层面、应用能力层面、教学态度层面等要求,成立专业的高校教师培训基地,根据不同语种教师的特点,为不同教师分配不同的导师,对其实施专业化的培训,进而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结语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与旅游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东盟已经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旅游国家。但随着广西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的频繁,语言障碍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东盟小语种应用需求量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结合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实际情况与特点、高校自身发展计划、经济发展因素以及海南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有效针对教师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提高广西高校教师质量,进一步加强广西高校东盟小语种教师开发监控,调整教师培养结构、拓宽教师发展渠道,同时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供机遇,在广西与东盟各国家经济交流过程中为小语种教师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黃俊霖,许少千,韦鑫.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会计教育面向东盟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困局与突围策略[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61-63.

[2] 饶碧玉,陆志炳,韩利红,等. 基于城乡建设专业群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2):33-39.

[3] 陈静,庞磊,单燕萍. 教育对外开放推进中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探索——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28):67-69.

[4] 许东波,包晓娟,谭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有效路径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60-64.

[5] 周文贵,李捷,蔡海云. 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为例[J]. 文教资料,2018(08):123-125.

[6] 周群林. 强化特色专业培育,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培育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3):149-150+152.

[7] 郭和蓉,赵凤,张志胜. 农林类专业青年教师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基于华南农业大学农林类专业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1):279-282.

[8] 杜德栎,罗嘉文. “四方协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探析——兼谈社会力量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变革中的作用[J]. 教育评论,2019(04):3-7+155.

[9] 肖正德. 一项颇具解释力的教师身份认同构建原理解读——《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想之维:一项教师发展史的文化社会学考察》读后感[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01):115-116.

[10] 邵志豪,解庆福. 学术型教师: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思考、定位与实践——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