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形象解析

2019-10-21杨凯莉

文存阅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孔乙己

摘要:孔乙己给我们的印象是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只要孔乙己一到店铺就会传来不断的笑声。他确实可笑,迂腐不堪,满口半文不白的之乎者也,放不下爱读书人的身份,并且总是偷。但孔乙己也有他善良热情的一面,并且品行还能错。鲁迅通过孔乙己的形象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其一,揭露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残害。其二,揭露了“社会对苦人的凉薄”。这也就是鲁迅先生一贯坚持的改造国民劣根性的问题。

关键词:孔乙己;封建科举制度;封建思想

《孔乙己》写于1918年的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6卷第4号上这是鲁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白话短篇小说。《孔乙己》这篇文章中的孔乙已人物的原型主要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人物,一个叫四七,一个叫孟夫子。四七爱喝酒,喜欢抽鸦片经常穿着一件脏烂破旧的竹布长衫,头上戴着歪帽,写得一手好字,时常骂人,经常被打。另一位孟夫子是鲁迅故乡咸亨酒店的常客,读过书,没有进学,不会营生,穷的几乎要讨饭,经常替人抄书,时常因为偷书偷东西被抓,还会说“窃书不能算偷”,后来被打折了腿,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用手撑着去咸亨酒店喝酒。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正是整合了以上两位的人物特征,以及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以此来揭露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对人的残害,以及病态的国人对“苦人”凉薄,这也是鲁迅先生一直贯彻坚持的改造国民劣根性的原因。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在咸亨酒店内,穿长衫的知识分子可以踱进酒店到隔壁的房子,要酒要菜,慢慢的喝。而短衣帮都是苦力劳动阶级,他们站在曲尺形的柜台面前,花4文钱买一碗酒。孔乙己极其特殊,与短衣帮的劳工们一起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虽说穿的是长衫,可是这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喝酒的方式、衣着和他的特殊身份深刻反映了他的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他们不肯放下他读书人的高傲架子“满口的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因为在他看来,他穿的这件长衫是区别于劳动苦力的短衣帮们的一种标志,孔乙己还在幻想着将来用这件长衫迎来他人生中的“朱紫贵”呢,所以他固执的不肯脱下。

虽然孔乙己并不是真正的长衫主顾,但他却时常表现出作为读书人的傲慢。若有人故意问他“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就是看着问他的那个人,并且显示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因为在孔乙己看来,问他这个问题的这个人简直就是有眼不识泰山。然而在孔乙己看来的读书人的优越感只会换来众人的嘲笑。文章是以第一人称“十二岁的小伙计”我为叙述视角,“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由此可见,孔乙己是咸亨酒店众人嘲笑的对象。众人笑他的迂腐,笑他满口之乎者也,笑他半文不白的话语,看到众人都在笑,就看孩子们来也凑热闹,跟着嘲笑。

孔乙己固然可笑,但是他也有善良和热情的一面,孔乙己的品性比人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间或没有现钱,不出一月,也定会还清。孔乙己问“我”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孔乙己说:“不能写罢?我教给你应该,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故,写账要用。”“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便显示出“及惋惜的样子。”这一段描写一方面显示出了孔乙己的纯真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孔乙己的内心深处,认为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晋升,就像自己科考之路,盼望着能成为那金字塔之万一。还有次一次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每人一颗,孩子们吃完了,还望着碟子,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盘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这一段体现了孔乙己的善良的本心。

我们再来看看孔乙己几次进咸亨酒店的面对众人的嘲笑孔乙己的神态有何不同。其一:“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污人清白”。众人又说道“我前两天亲眼看着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引的众人都哄笑起来。其二:“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了一层灰,嘴里说些之乎者也的话,众人又哄笑起来。其三:孔乙己因为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断了腿,坐着蒲包用手走进来。掌柜的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来一句“不要取笑。”“跌断,跌,跌。”他的眼神很像在祈求掌柜不要再提。孔乙己喝完酒,便在众人的笑声中用手走着离去了。这三次每一次孔乙已皆是众人嘲笑的对象,从一开始振振有词,到颓废不安,到不怎么争辩,也许孔乙已在生命的尽头已经感悟到了自己命运的悲凉,但他还是不愿意放下他知识分子的身份说着“跌断”,由此可见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的“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孔乙己的骨髓和每一个细胞血液中。科举制度把他按入了苦海,他却可怜的把这苦海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死死地不肯松手,这时何其的可悲、可叹、可怜。这几次中从站着穿着破烂长衫走进店内,到坐在蒲包上,穿着破夹袄,从一个两条腿走路的人,到成为一个四脚的怪物,它的他的生和死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罪大恶极的证明。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下层的知识分子悲惨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吃人的本质,可以看出,鲁迅对孔乙己的人生道路是否定的,但对于其不幸的命运予以深切的同情。

参考文献:

[1]潘海军.简论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三重意蕴[J].长春大学学报,2011(11).

[2] 王飞.内容与形式共存---赏析经典《孔乙己》[J].语文教学通讯,2019(29)

[3]孙绍振.文学解读基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202.

作者简介:

杨凯莉(1995—),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研究生在读,包头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孔乙己
《孔乙己》中冷漠的“小伙计”与温情的“我”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钱数”
孔乙己之死
孔乙己之死
孔乙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