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乡村发展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借鉴

2019-10-21郑俊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常态

郑俊

摘要: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召开和发布一系列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会议和文件,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发展城市,更要重视乡村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时代,更需要发挥乡村地區的发展潜力,激发活力扩大内需。同时,未来大量人口集聚在城镇地区,乡村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对我国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发展的研究。文章通过分析城镇化发展基本稳定且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当前阶段乡村发展的特点和特色,总结乡村发展的经验,以期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借鉴,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新型城镇化;乡村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城镇化进程加速。但是,在当前农村人口仍然较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发生根本改变的阶段,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首要任务[2]。传统城镇化不适合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不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党中央适时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城乡统筹、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3]”“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4]”针对我国人口总量大、农村人口多、人地资源矛盾大的特点,党中央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尤其是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召开和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会议和文件,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乡村振兴的方向和路径越来越明晰。

一、国外乡村发展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村地区为工业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当前的发展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局面。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更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亟需挖掘乡村地区发展潜力。但是扩大内需,首先需要乡村地区能较好的发展,农民收入提升,具备实际的消费能力。因此,本文选择荷兰、英国、德国等城镇化发展基本稳定且发展水平较高、人均耕地水平与我国类似的国家作为案例,分析这些国家乡村发展的特点和特色,总结乡村发展的经验,如何优化农村环境、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我国乡村发展与建设提供借鉴。

(一)荷兰[5]

荷兰2012年共1673万人,国土面积仅4.15万km2,不足江苏省一半面积,但其地势低洼,农业用地面积1.97万km2,人均耕地1.3亩,是比较典型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的欧洲国家。但是,荷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达到82.9%,人均GDP达49750美元,1个农业劳动力可供养112人,出口农产品占全世界9%(不含花卉),农产品竞争力都位居世界前列。荷兰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的扶持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就。

1、农村发展组织有序

荷兰的农村环境优美,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农户与农户之间是利益共同体,建立农业合作社,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合作社覆盖农业生产、供销、生产、农机、加工、保险、金融等领域,下连千家万户农民,上为议会、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建议。农村的这种组织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户的利益,也有利于政府及时制定和调整政策,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

2、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

荷兰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农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如为了节省耕地,大力推行温室农业,利用温室进行农业工厂化生产,采用无土栽培、计算机监控,提高作物产量等,发展现代农业。

3、农民科学素养较高

荷兰有着很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系统(OVO),三位一体,以农民为核心,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网络,建立高效运行的农业知识创新体系。重视农业教育体系建设,包括各种级别的课程,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农民,掌握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这些措施造就了世界一流农民,大多数农民都能讲流利的英语,能够跟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这也是荷兰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核心竞争力。

4、和谐的政策

荷兰政府提供因势利导的农业支持政策,其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并以此为中心制定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结构政策和环境政策方面。

(二)英国[6][7]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水平城镇化的发达国家,城镇化率90.1%,人均GDP达38560美元。国土面积24.4万km2,耕地面积6.01万km2,2010年人口6236万人,人均耕地1.4亩。英国与2004年出台的《英国农村战略2004》提出建立依据、安全和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社区,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区的稳定和繁荣。英国农村社区的建设可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借鉴。

1、农村社区规划有序

英国农村社区建设格局特色,村落选址紧靠公路、铁路、河流等交通要道,便于村民出行;一般村镇常住人口1000户左右,中心镇2000-3000户左右,既有一定规模的集聚,利于基础设施配套,也不至于规模过大带来类似于城市的诸多问题;村镇建筑个性化特色鲜明,依山傍水,古朴错落有致;村镇的基础设施完善,适合人居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农村社区完全自治,满足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愿。

2、农村社区服务健全

农村社区秉承服务至上的理念,为居民提供健全的服务。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由农村社区全科诊所、初级医院、综合或专科医院三部分组成,每个居民均有一名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健全,由睦邻警察服务、邻里守望项目和农村社区矫正制度,保障社区安全;同时,重视社区公共住房保障服务,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无家可归者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健全的服务体系不仅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减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压力,而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3、农村社区管理多元

社区民间组织以社区为依托,地方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多元合作,地方政府向志愿组织或私立单位购买服务,增加社区服务使用者的选择。国家扮演市民和其他组织的合作伙伴,在信任基础上建立社会网络,输出公共服务。

(三)德国[8]

德国国土面积35.7万km2,城镇化水平为73.8%,人均GDP高达43290美元。德国耕地面积11.93万km2,2012年人口达到8385万人,人均耕地2.1亩。但是,德国农业生产效率高、农村发展水平较高,科技含量世界领先,虽然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的4%,农户不足60万户,但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可供养124人。

1、农村生态优良

德国农村生态环境曾因化学工业的发展遭受过较大的破坏,但20世纪末开始德国开始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使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保持平衡。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采用与自然控制力相协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学肥料,采用农家肥等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避免掠夺式生产经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营造优质的乡村环境;重视森林的保护,森林生长量每年达6000万m3,但采伐量只有4000万m3,使得乡村生态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疗养和休闲价值。

2、优化农业结构

长期以来,德国坚持用法律(《农业法》、《土地整治法》、《合作社法》等)、经济等多种手段,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农场规模(单个农场超过30公顷),鼓励土地和出租,促进土地流动,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发展农业联合体和合作社,共同销售产品。同时完善农业结构,重视农产品的加工,通过加工业引导种植业,种植业中结构比例与种植面积大小与产业加工水平和市场消费量成正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提升农民素质

德国非常重视加强农民的教育,通过正规大学或大专院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或通过职业培训加强农民教育。同时实施农业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医疗和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和事故保险等方面,鼓励中老年农民提前放弃农业,把农田交给年轻的农民,改善就业人员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4、多元政策扶持

通过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政府补贴,激发农民生产热情,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如通过财政直接投资的方式支持农用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水利、道路及土地整理等不同类型设施给予不同的补贴,减少农民负担,支持农村发展;德国各级政府根据农民的 不同作物面积和牲畜的头数及休耕地面积进行补贴,人均补贴约22.5万元人民币,占农民年均收入的70%以上;加大对农业企业及项目的补贴和融资支持,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德国农业养老金银行),对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引进环保措施等投资提供 补贴及贴息贷款。

(四)发展借鉴

荷兰、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方面各有特点,但都非常注重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发挥人的核心作用。同时,政府都采取不同方式补贴、支持农村、农业发展,为农村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对于我国乡村发展和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政府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

这些国家都实施了多种补贴政策,通过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重视发挥农民的作用,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素质,保障农民利益,做强农村的市场和消费能力。与此同时,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具有选择是否进城的自由及在城市安居乐业的能力。

2、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不仅保障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样具有其他各种重要价值,加大农业现代化发展力度,重视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积极主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在巩固和增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上,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观光休闲文化功能以及能源原料功能等。

3、重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

農村作为基本生活单元,其生产、生活组织方式对农村的发展非常重要。尊重传统农村社会的特点,结合新的发展态势,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团结农村居民,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增强政府服务农村与农业的能力。

二、结语:

一直以来,乡村地区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持稳定的蓄水池。从发达国家乡村地区发展的经验来看,我国建成和培养优美的农村、现代化的农业和高水平的农民,任务还很艰巨。但是,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时代乡村地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P231.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5] 倪景涛,李建军. 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学术论坛,2005(10):74-77

[6] 陈静,袁芳. 稳定完善的英国农村社区建设[J]. 中外企业家,2012(6):176

[7] 侯晓露,万钞. 英国农村战略中的社区建设[J]. 调研世界,2010(7):48-49

[8] 李晓俐,陈阳. 德国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业展望,2010(6):50-53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新常态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