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国家构建”问题再阐述

2019-10-21薛梦钰

西部论丛 2019年25期

薛梦钰

摘 要:在清朝入关统治的近三百年间,由于官场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军队操练不勤纪律败坏,财政入不敷出日益亏空,导致清政府从鼎盛的康乾盛世慢慢衰败直到慈禧掌权的清末时期积贫积弱。在西方思想文化盛行和推翻封建帝国主义,创建新民主主义国家愈演愈烈的民众声浪中,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人物的立宪派主张继续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要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不过只是改变了清王朝的统治方式罢了。让那些上层民族资产阶级都有权利参加议会的立宪派和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通过发起革命运动推翻封建帝国,争取民主自由共和为两大对立派系,下面以是否推翻封建帝国来作为主要的“国家构建”问题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国家构建;革命派;立宪派;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民主共和

一、“国家构建”是否要推翻统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清朝末年,无论是统治者还是知识分子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列强欺辱的现状形成了各大求存改革的派系,其中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主的立宪派和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主的革命派为主。其实在当时不仅只有这两种派系,还包括洋务派、维新派、保皇派等等。

下面仅就改革派和立宪派为代表来进行论述,而其它派系也都大同小异,无异于要么支持现有的封建帝国统治要么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对于大多数派系而言,都是想保持现有的封建帝制或者稍加改革变成类似于欧洲国家的君主立宪制,但资本主义革命派坚定的认为只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才能够改变积贫积弱,列强欺辱的窘境,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去留问题在这些派系中引发了激烈的斗争。

立宪派和维新派两者主张大抵相同,并且立宪派的思想大多都来源于维新派,他们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并不需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仅仅只是改变其政权的组织形式而已。立宪派在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阴谋中极力的化解引发清王朝动摇的因素,但也反对清王朝割地赔款,步步忍让的统治现状,所以才提出了既要有改革又不要改革,既撼动到清王朝的统治又不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立宪派又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建立君主立宪制,但不推翻原有的皇帝制度,在现在看来其本质就是改变了统治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而没有真正的改变封建落后的现象。

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日益衰败,民族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时,坚定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封建专制制度发起了辛亥革命。虽然大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意义无比深远!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君主专制制度,挽救了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遗留问题變成了历史。革命派主张的“三民主义”和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将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想要改变积贫积弱,日益衰败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现状必须进行武装革命起义推翻封建帝制。

二、“国家构建”在民国初期推行的演变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能够将压迫我们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建立中华民国可以说这项革命的意义是重大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却很难一时根除。很多封建帝制和一些能从封建帝制获益的残余势力还在兴风作浪,暗中作怪,使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得到了支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残害了不少革命人士。这使“国家构建”又陷入了泥潭,袁世凯称帝无疑是对辛亥革命成果的否定更是妄图延续封建帝制。这便又引起了全国各地的武装起义,最先以蔡锷,唐继尧为主要领导人在云南宣布武装起义,北洋嫡系也不听发号令,这样戏剧性的百日皇帝注定会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

此时“国家构建”也发生了转变,在国民党时期国家构建的思想大多数都来源于孙中山先生,但由于孙中山先生政治生涯的转变改变了他在“国家构建”问题上的主张,以前倡导的多党竞争型民主政治体制转变为权威型非竞争型政党体制,这也影响了后来国民党的执政思想。在孙中山先生的国家构建的思潮中国民党当政者通过一党专政来统治国家事务,这也是国父孙中山先生民国初期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等国家构建的思潮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2]原因。

三、“国家构建”在民国初期的体现

由于孙中山先生政治思想发生的改变和当时复杂混乱的社会状况有关,国民党政府一党专政的全能主义政治模式的产生给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带了了极大的冲击。其实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产生的根源是在20世纪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全面危机,全面危机引发了社会革命,革命结束后全能主义政治成为国民政府国家构建的首选方案。全能主义在国家创建初期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控制未必在其领导范围之内,由于民众的反对声愈演愈烈,最终这种全能主义政治模式只能在国家构建的舞台上黯然消退。

结语

在清末民初复杂多变的政治和权力背景下,“国家构建”的演变和发展也是瞬息万变的,不同派系形成了不同的主张,无论是倡导满汉一体、民族大同、建立君主立宪制还是排满反清,构建民族主义国家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像最终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立宪派和维新派最终识破了清王朝的“立宪骗局”做出的改革也为其提供了必要条件。其实在清末民初时期各大派系为国家构建所做出的改革大都是受西方革命成功浪潮的影响,但是我们只是搬抄西方的模式但却未结合我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局面,很多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国家构建的过程中成功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构建的理论指导,这给他们国家构建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因为没有较为成熟的国家构建理论依据,还因为当时正处于政治权利民生骤变的时代,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刚刚略有起色的国家构建方案付之东流从头开始。当然在清末民初国家构建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不仅是物质问题更是精神问题[3]。

参考文献

[1] 严复:《与梁启超书》(三),载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8-519页

[2] 梁启超:《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三次,第672-680页

[3] 杨度:《金铁主义说》,左玉河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杨度卷》,第106-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