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探析

2019-10-21白志荣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信息化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论述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势,提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策略: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陈述应具体、可测量;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移动式、交互式、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软件或是 APP 创设情境、导入课前,设计教学环节;学习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更注重目标导向功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098-02

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对当代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已不能适应当前“互联网+”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应更强调理念与技术的整合,强调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中考的失利者,在语文学习表现方面,他们对传统学科型的教学方式不太感兴趣,在语文学习中普遍表现为文本不愿读、话题不会说、作文不会写,语文课上一些学生在睡觉、玩手机。这给老师教学与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语文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学目标针对的是职业岗位需要、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日常口语交际的学习来形成,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就业、择业甚至创业的需要。因此,教学目标已不是由简单的传统教学中的“掌握”某一知识点来描述,而更多的是根据所学内容制定更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也表现为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学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语文教学不同于专业类课程教学,并没有太多的教学资源库,也没有更多的相应匹配的应用软件。如果为了授课简单地把语文课上成礼仪课、职业道德课,那么也语文课失去了其重要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体现其语文特点,又要适应现代化需求,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索,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针对本次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学以致用,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岗位中,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追寻的目标。

二、中职语文教学设计引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一)体现学生的主體地位。信息化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情、创设情境等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大显身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被重视,学有所成。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如在口语训练环节,运用 flash 动画短片,再加上给人物生动配音,可以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软件沉浸在教学设计营造的情境中。

(二)丰富学生感受。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中,主要集中于文本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三大模块,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讲解已不能满足中职学生的需求,要想激发学生兴趣,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营造生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如在口语训练的“应聘”环节,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 VR 技术,让学生虽然身在课堂,却通过 VR 眼镜“看到”面试现场,回答考官的提问。VR 技术不仅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比起单纯的让学生或教师来扮演考官要真实、生动得多。

(三)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运用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同时,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活动中,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这都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层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了解学生“已知”的学习状况和对“未知”知识的学习需求,从而预设教学目标。例如,在《茶馆》的授课中,教师先通过蓝墨云班课制作了课前调查问卷表,了解到中职学生很少接触过话剧,对话剧知识知之甚少,但却对戏剧的情节、人物冲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对课前调查分析,教师将第一课时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确定为:“走进话剧,了解话剧常识;能够复述戏剧情节,分析、比较人物语言特点。”这样教学目标设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探知欲和参与度,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目标的陈述应具体、可测量。学习目标描述得越清楚具体,越具有可评价性,那么就越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一项知识与技能目标具体为“学生理解‘怒发冲冠、张目叱之、负荆请罪等关键词语对推动情节和刻画人物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可检测、表述更为精准。

(二)学习环境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首先要改变的是学习环境。传统的学习环境只是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进行简单的交流,学习环境仅限于教室、黑板、粉笔或是多媒体 PPT、白板等,这样的学习环境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助力。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因此对学习环境的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创设出多维度的学习环境、移动式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登录蓝墨云班课、微信、QQ 等获取学习资源,如学习微课,完成任务,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构建移动式的学习环境;通过 WebQuest、雨课堂等交互式软件运用,构建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或是课外都能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智慧教室、网络学习平台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结合,突破有限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微型小说《擦鞋合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将拍摄的微电影或是配音演绎等,发布到雨课堂中,请学生讨论同学们的演绎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并通过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借助移动式学习环境,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使整个教学设计呈现出学习的灵活与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传统教学设计的环节一般为“课堂导入—新课讲授—知识拓展—总结”,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通常通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实施任务—小结”为主线,或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式设计教学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并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运用微课、动画或是视频创设直观性和形象化的情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任务”或“问题”进入学习当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例如,在《七律·长征》的学习中,以影视作品《长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纽带。可以采用提问、设问、故事、演示等方法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学习思路跟随教师的脚步共同进入教学环节。例如,在《启事》学习中,以“网上的启事写作对不对?正确启事应如何写作?”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启事写作的学习中。

3.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细分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按照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信息技术应用展开描述。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前微课等方法,把知识点讲授前置,并配以适当的测试,通过测试初步检测学生所学。也可以适当地通过问卷星或蓝墨云班课进行课前问卷,了解学情,教师可通过学生测试和问卷结果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以写作《借条》为例,在课前播放微课《如此借条》,学生通过微课了解了借条写作的格式、写作的特点、注意事项等,学习完毕后,在线测试检测所学,为接下来课堂的写作奠定基础。

课中,可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雨课堂、教学软件或其他 APP,让学生解决课中问题。例如,在普通话学习中可能采用“普通话学习 APP”,要想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可以采用“喜马拉雅 APP”或是“为你诵读 APP”等,有效利用新媒介,并从中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完成知识的内化。

课后,可通过雨课堂和蓝墨云班课适当补充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例如发布视频资源等。如在学习了《雷雨》之后,教师补充《雷雨》的电影和话剧视频,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选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戏剧人物的认识,而且借助这些资源,学生进一步提升了对戏剧的鉴赏能力,实现了知识由内到外的迁移。

(四)学习评价设计。中职语文教学大綱明确提出:语文的学习考核及评价应以能力点评为核心、重点应放在语文的学习过程。在过去,传统的学习评价更多是以期末考试为主,或是填写《学习评价表》。而所制定的《学习评价表》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人合作的程度等,这样的《学习评价表》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却没有针对本次课所学内容进行评价,更没有体现语文的特点。而信息化学习评价以面向过程为主,更注重目标导向功能。合理运用蓝墨云班课、QQ、微博、微信、Mediawiki、Netmeeting、校园教学资源库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的评价观念,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变静态的评价为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变综合评价为多元化评价,实现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建立一种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尽量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重要,让学生时时有前进的动力,找回自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3]陈荣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6(5)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中职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GXZZJG2017B078)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白志荣,女,柳州市交通学校公共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