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调血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44例

2019-10-21朱文敏赖卫强王屹丹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下腹主症经期

朱文敏 赖卫强 王屹丹

1 浙江省德清县中医院 浙江 德清 313200

2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是指女性生殖道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瘢痕形成等,除躯体症状外患者常合并精神不振、心理障碍等。现代医学治疗SPID主要采用手术、药物、微波等疗法,但整体疗效尚待提高。中医药通过多途径综合治疗SPID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减少西药所致不良反应等。中医学将SPID归为“妇人腹痛”“癥瘕”等病证,认为瘀滞胞脉是本病的关键病机,湿热余毒留连与疾病的反复发作紧密联系。清热调血汤出自《古今医鉴·卷十一》,由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黄连、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牡丹皮、蓬莪术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功效。本研究针对SPID湿热瘀阻证的病症特点对该病进行加减运用,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阻证患者共8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29~41岁,平均34.40±4.41岁;病程9~22个月,平均12.33±2.16个月。观察组:年龄28~40岁,平均34.55±4.93岁;病程9~21个月,平均12.18±2.3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诊断标准: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诊断符合《妇产科学》[1]诊断要求;②湿热瘀阻证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证候:下腹隐痛,或少腹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阴部坠胀,经行或劳累时加重;月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多,伴痛经;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有臭气;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或见低热起伏,胸闷纳呆,婚久不孕;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18岁≤年龄≤65岁;③患者同意参加本研究方案,且签署知情协议。排除标准:①伴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严重功能障碍;②既往有盆腔手术史者;③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差者;④伴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⑤近1周内服用相关药物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4.1 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7973)静脉滴注,每次2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次/8h;多西环素(河北东风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13021945),每次口服100mg,1次/12h。

1.4.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调血汤加减治疗,处方:当归、赤芍、黄连、莪术、香附各9g,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红藤、败酱草各12g,牡丹皮、鳖甲各10g。1剂/天,常规水煮,分早晚内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且经期停药治疗。

1.5 观察指标:①两组湿热瘀阻证主症评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腹胀痛或刺痛、腰骶胀痛、经期腹痛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给予4级评分评价,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4分),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评定1次;②两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清晨采集患者空腹下外周血,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取血清保持在-70℃以待测;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经期后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6 疗效标准[3]:在治疗3个经期后评定。临床治愈:下腹疼痛等症状消失,湿热瘀阻证症状减分率减少≥95%。显效:下腹疼痛等症状消失,湿热瘀阻证症状减分率减少≥70%但<95%。有效:下腹疼痛等症状有改善,湿热瘀阻证症状减分率减少≥30%但<70%。无效:下腹疼痛等症状均未见改善,湿热瘀阻证症状减分率减少<30%。

1.7 统计学方法: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及行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及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湿热瘀阻证主症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湿热瘀阻证主症评分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湿热瘀阻证主症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治疗3个经期后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9.55%)(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清MCP-1、IGF-1、ICAM-1水平比较:治疗3个经期后,两组血清MCP-1、IGF-1、I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MCP-1、IGF-1、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3个经期后疗效比较

表3 两组血清MCP-1、IGF-1、ICAM-1水平比较(-x±s)

3 体会

中医学认为SPID的致病因素包括热、瘀、痰、寒、湿等,其中湿热瘀阻证是常见证型之一。SPID的病变部位在少腹盆腔,由于劳逸失当、房事不洁、金刃损伤、七情内伤等,湿热邪毒乘虚侵入胞中,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血塞不通,瘀积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迁延不愈,而成湿热瘀阻之证,引起瘀血阻滞或积结成块[4]。故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治法。

清热调血汤加减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清热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当归辛甘温入血分,补血活血兼施;赤芍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将原方白芍改为赤芍,加强治疗血瘀的功效;加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之败酱草、红藤以增强清热、化瘀的功效;加滋阴退热、软坚散结之鳖甲既可使阴分伏热有外达之机,又可防热邪灼津伤阴。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功效。本组结果显示:治疗3个经期后,观察组湿热瘀阻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9.55%),提示本组治疗方案可促进SPID患者中医证候改善以及提高临床疗效。

ICAM-1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平滑肌增生而造成组织损伤,促进炎症的发生;MCP-1通过诱导单核细胞表达黏附因子等,促使炎性细胞向病变部位聚集,扩大炎症反应;IGF-1可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等分泌介导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MCP-1、IGF-1、ICAM-1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清热调血汤加减可能通过抑制MCP-1、IGF-1、ICAM-1水平对SPID发挥治疗作用。

综上,在常规西药干预下清热调血汤加减治疗SPID湿热瘀阻证的疗效确切,且可抑制MCP-1、IGF-1、ICAM-1水平。

猜你喜欢

下腹主症经期
郭淑云“抓主症”诊疗特色简析*
经期延长是怎么回事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经期用药须谨慎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