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鼠小肠不同部位细胞中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2019-10-17周翰驰陈皓张瑞郭刚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空肠胰岛小肠

周翰驰,陈皓,张瑞,郭刚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研究所,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0)

II型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对370个国家的270万人进行的多国健康调查分析表明,从1980-2008年,全世界II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翻了一番[1-2]。这种趋势将持续到2025年,并给每个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3-4]。其病理生理学不仅涉及胰腺,还涉及到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胃肠道、脑和肾脏[5]。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报告指出,到2040年,预计全球将有超过6 000万人患有糖尿病。2007年,美国用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花费达到1 740亿美元[6]。

以往的观点认为,胰岛素由胰腺分泌,胰腺中主要的分泌细胞有α细胞和β细胞两种,前者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后者主要分泌胰岛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在2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中,β细胞去分化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在一定情况下去分化的β细胞会分化为α细胞,进一步的破坏血糖平衡[7];在这一过程中,PDX1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蛋白(PDX1)是存在于胰腺β细胞中的含282个氨基酸的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PDX-1是β细胞中胰岛发育和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关键调节剂,可以加强β细胞活性,减少β细胞凋亡,并且防止其去分化。PDX-1在发育早期的所有细胞中均有表达,成年后主要限于胰腺和十二指肠。此外,还有研究指出经PDX-1处理的小肠上皮细胞(IEC-6)可以分化成为合成胰岛素的细胞[8]。

有诸多研究表明胰腺外存在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有文章指出,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实验,在胎鼠和乳鼠的大脑、肝脏、视网膜等组织中发现了前胰岛素原和胰岛素类似物[9]。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已经有研究证实下丘脑有胰岛素分泌[10]。在STZ小鼠肝脏、脂肪、骨髓等组织中也发现了胰岛素mRNA[11]。

在胚胎发育阶段,胰岛内分泌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有着共同的起源,这意味着小肠中可能有某些细胞具有分泌胰岛素的潜能。小肠可以分泌包括胰高血糖素在内的多种胰肽,但是一直以来少有证据能够证明小肠可以合成胰岛素。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发现,小肠含有胰腺细胞特异性的识别蛋白,该蛋白质为胰岛细胞抗原512(ICA512)。ICA512是一种受体型PTP样蛋白,含有跨膜区,细胞内PTP样结构域和一个胞外N端,定位于分泌颗粒,ICA-512仅在胰岛细胞中表达并且参与调节分泌颗粒的胞吐作用。本研究选用未经处理的C57BL/6J小鼠,针对小肠不同部位,从基因和蛋白等水平来证明有胰岛素在小肠的细胞中合成。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材料 所有的实验用小鼠均购自北京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鼠在无特殊病原菌的动物房喂养,室温为恒温23℃。适应1周后,选取健康的雄性C57BL/6J小鼠(n=5)通过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3 mL/100 g)麻醉,然后处死,剪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胰腺。所有动物实验得到动物伦理和实验部门的批准,且按照天津医科大学委员会的要求进行。

1.2 免疫荧光检测 将动物组织用石蜡包埋,制成切片,二甲苯脱蜡,100%~70%浓度梯度乙醇脱水,Tris-EDTA溶液抗原修复,室温下Tirton处理15min,经PBS漂洗后,用牛奶封闭,分别用胰岛素抗体、PDX1抗体、ICA-512抗体4℃孵育过夜,PBS漂洗后,分别用FITC标记的山羊抗小鼠二抗和TRITC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抗孵育,室温1 h,用DAPI将细胞核染色,封片。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

所用试剂如下:胰岛素抗体(1:1 000,ab6995,abcam,UK),PDX1抗体(1:2 000,ab47267,abcam,UK),ICA-512抗体(1:500,sc-130570,santa cruz,USA),FITC标记的抗小鼠二抗 (1:200,ZF-0312,ZSGB,Beijing,China),TRITC 标记的抗兔二抗(1:200,ZF-0316,ZSGB,Beijing,China)。

1.3 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测 剪取一小段组织放入2.5%戊二醛固定液中,经PBS漂洗后用1%锇酸缓冲液固定,用浓度50%~100%浓度梯度的丙酮脱水,再用spurr包埋剂进行包埋,待包埋完成后,切片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

1.4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用TRIzol(9108,TaKaRa,Biotech,Japan)裂解小鼠组织,加入氯仿,4℃离心,13000r/min,取上清液,加等体积异丙醇,4℃离心,沉淀加75%乙醇,漂洗离心,13000r/min,干燥后,加入20 μL DEPC水,即为组织RNA。逆转录获得 cDNA(AT301-03,TransGen Biotech,Beijing,China)。RT-PCR(AQ131-04,TransGenBiotech,Beijing,China)检测内参β-actin以及胰岛素mRNA的表达量。

胰岛素引物序列:上游 5′-CTGGTGGG CATCCAGTAACC-3′,下游 5′-ACACACCAGGTAGAGAGCCT-3′,产物长度 209bp。

β-actin引物序列:上游 5′-CATTGCTGA CAGGATGCAGAAGG-3′,下游 5′-TGCTGGAAGGTGGACAGTGAGG-3′,产物长度 138bp。

扩增条件:95℃预变性1 min,然后依次为94℃变性10 s,58℃退火15 s,72℃延伸20 s,共40个循环。每次PCR反应至少重复3次。

1.5 Western印迹分析 组织用RIPA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分解,按组织:RIPA:PMSF=20mg:100μL:1 μL的比例提取蛋白质,通过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之后,将蛋白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Blotting Membranes,NC)上,用 5%的脱脂奶粉在室温下封闭2 h,用胰岛素抗体4℃孵育过夜,PBST漂洗后,与HRP标记的抗兔二抗结合,室温1 h,PBST漂洗后,用ECL印迹检测使蛋白条带可视化,检测其表达量。

所用试剂如下:胰岛素抗体(1∶2 000,15848-1-AP,proteintech),GAPDH 抗体 (1∶5 000,AP0066,Bioworld Technology,Inc.,USA),辣根过氧化物酶抗兔二抗(1∶2 000,BS13278,Bioworld Technology,Inc.,USA),ECL 印迹检测试剂(WBKLS0500,Millipore Corporation)。

2 结果

2.1 形态学检测发现小肠表达胰岛素 将小肠按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成3组,以胰腺作为阳性对照,分别检测其胰岛素及PDX1的表达。结果显示胰岛素及PDX1在部分细胞中同时存在(图1A),十二指肠表达量略少于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同时笔者还发现在小肠中存在少量的 ICA-512(图 1B)。

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图 2A),空肠(图 2B),回肠(图 2C)中都存在类似胰岛素的分泌颗粒,表达量上并无明显差异。

形态学的结果表明,小肠中的胰岛素存在于细胞内部,众所周知,胰岛素是作用在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一种蛋白质,胰岛素本身在完成生理作用的过程中不会进入细胞,所以可以认为,笔者检测到的胰岛素是由小肠细胞自身合成的,并非由胰岛β细胞合成再经血液转运而来。

图1 免疫荧光检测小肠中的胰岛素Fig 1 Immuno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insulin in the small intestine

图2 电镜检测小肠中的胰岛素分泌颗粒Fig 2 Electron microscopy of insulin secretion granule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2.2 RT-PCR及western检测小肠胰岛素阳性 用β-actin为内参,RT-PCR检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胰腺中胰岛素mRNA的相对表达量(图3A)。空肠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的胰岛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组织与胰腺之间差异更为明显(P<0.01)。通过Western blot对小肠中胰岛素表达量的检测得到了和RT-PCR相一致的结果(图3B),同样选取β-actin作为内参,图中显示的是胰岛素在各个部位的相对表达量,其中空肠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RT-PCR结果一致,小肠中空肠的胰岛素表达量最高,十二指肠和回肠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别。取样时小鼠空腹 8h,血糖水平为 7.3mol/L,8.5mol/L,5.8mol/L。

图3 RT-PCR及WB分析小肠中胰岛素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Fig 3 RT-PCR and WB analysis of relative expressions of insulin mRNA and protein in the small intestine

3 讨论

I型糖尿病致病原因是胰岛β细胞功能损坏,II型糖尿病的病因除β细胞功能损害外还有胰岛素抵抗等等。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手段主要有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等,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长期用药,不但对患者身心有所危害也对患者经济条件有一定挑战。笔者急需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日趋严峻的糖尿病防治问题。目前,胰岛细胞移植疗法和干细胞培育疗法获得了一定的关注,但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细胞来源的缺乏造成了很大阻碍。本研究证明小肠具有生物合成胰岛素的功能,可能为未来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长久以来,有许多研究和报道显示,体内存在非胰腺胰岛素或称胰外胰岛素。在小肠中发现了有前胰岛素原和胰岛素mRNA存在[9,12]。短期禁食会促使小鼠的下丘脑表达胰岛素[10]。在糖尿病小鼠的肝脏、脂肪、脾脏、骨髓及胸腺中发现了胰岛素原的mRNA和蛋白质[11]。笔者可以看到在糖尿病或禁食等非正常状态下,机体很多组织都具有一定的表达胰岛素的能力。而在正常的健康状态下,仅有小肠检测出了胰岛素基因转录阳性。这说明在正常的身体能量代谢过程中,小肠胰岛素参与了某些调控能量代谢的过程。此外,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将8周龄Wister大鼠禁食24 h,分别灌胃50%葡萄糖溶液、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油脂悬液,结果显示小肠部分存在动态变化的胰岛素mRNA,且与胰腺表达高峰时间不同[13]。

在探索小肠是否能成为潜在的胰岛素分泌的器官时,一种蛋白质GLP-1引起了极大的注意。GLP-1是一种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的由回肠L细胞分泌的肠促激素,其在体内的主要活性形式为GLP-17-37和GLP-17-36,主要作用在胰岛β细胞,具有防止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等作用[14-15]。GLP-11-37在体内的作用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其可以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分泌胰岛素[16],还可以增加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17]。有团队进一步证明,GLP-1可以诱导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表达胰岛素,此外,给大鼠口服可以表达GLP-11-37的工程菌制片,可以有效增加大鼠的糖耐量[18]。

小肠胰岛素的作用虽然尚不明确,但我们根据现有文献资料猜测其可能具有以下两种功能:一是小肠胰岛素的分泌受葡萄糖含量的影响,同时回肠L细胞分泌GLP-1的过程受到胰岛素含量和血糖水平的调控[14-15],小肠胰岛素可以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结合血糖水平来调节GLP-1的表达,进一步影响胰岛β细胞生成胰岛素。二是小肠胰岛素可能具有调节局部血糖的作用,尤其在进食后及肠道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中,通过小肠分泌的胰岛素,防止由于集中吸收葡萄糖而使血糖快速上升造成危害。

猜你喜欢

空肠胰岛小肠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不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
小肠深处来“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