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19-10-16周少珍

考试与评价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课堂

周少珍

【摘  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要之举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填鸭式”教育模式影响下,学生上课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形式,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基于此,本文先对此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就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表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  问题意识

一、学生问题意识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是不断激发学生质疑和释疑的前进动力。

从现阶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的授课模式都习惯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可否认,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精心准备教案,设计课堂问题,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准备解决的方法。整节课下来,课堂教学开展顺利,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似乎非常到位,学生的回答都成了教师的“网中之鱼”。整个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1. “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

传统教育制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过分的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生怕学生的提问耽误了正常上课的时间,影响上课的节奏,最终影响班级学生的成绩。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争分夺秒的讲授新知、演练解题方法,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几乎成了无稽之谈。

2.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被教师限制于课堂之上,形成了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问题意识自然难以得到培养。

3. 教师形象的权威性影响

“师道尊严”是我国自古以来所倡导的思想。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成为了知识的代表,对言论把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赞同教师的言论,尊崇教师的地位。受此思想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言论唯诺是从,即使有疑问也不敢提,生怕遭到老师的惩罚或者同学的指责。最终形成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状况。

二、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策略

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才有机会问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处于同等地位,这是作为教师需要清楚认识的教育观念。在教育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关系,而“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必将导致学生学习消极被动,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对数学课堂毫无兴趣,更谈不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大胆质疑的良好品格,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理念保障。

2. 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有勇气问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除了生理需要外,安全需要是我们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和諧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心理紧张感。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给予个性评价,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也要给予必要的鼓励,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合理的结果。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图形分类》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画有相应图形的卡纸,进行图形的分类。当各小组都按自己的标准分好图形时,教师让不同小组的代表展示图形的分组,并且假装自身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分类,与学生一起探究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各小组为什么这样分呢?究竟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呢?在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必然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学生才有兴趣问

在数学课堂中,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动机强烈的情况下,自然会自觉地思考,提出问题,寻找释疑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先利用旧知,引导学生猜想(2.8+6.1)×3=( )×( )+( )×( ),虽然学生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分配律,但是部分学生依然难以依靠类比的方法真正的理解小数乘法分配率在整数中同样适用的情况。所以,教师再设置班上3名同学买文具的场景,练习本2.8元/本、铅笔盒6.1元/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本,3名同学分别买了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2.8+6.1)×3=2.8×3+6.1×3?学生依靠现实情境理解了小数的乘法分配律,数学的问题意识也慢慢的得到提高。

4. 授予可行的提问技巧,学生才有方法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置疑、生疑,就必须让学生会问。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教育,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自身的思考过程。

例如:解决问题“一个玻璃圆柱形玻璃杯,底面半径是10cm,里面水的高度是12cm,把一个铁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到15cm,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学生一拿到题目,必然觉得无从下手,进而心生恐惧。教师先留时间给学生细读题目,明确问题是什么——求铁块的体积,引导学生自我提问: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哪一部分的体积?学生通过分析容易知道就是求水面上升所形成的圆柱水柱的体积。接着学生又自我提问:如何求出圆柱形水柱的体积?显然必须找出该水柱的地面半径以及高,从而这道看似复杂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三、结语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的教育目标。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问题意识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志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J].华夏教师,2017(09):18-19.

[2] 汪屈南.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164-165.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