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跨过“小初衔接”这道坎?

2019-10-16陈华忠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陈华忠

[摘 要] 许多家长存在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小学时数学成绩优异,到了初中之后成绩明显下降?是何原因?其实就是没有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毕业班的教师,既要整体把握小学六年的知识点,又要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处理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跨过这道坎。六年级数学学习对“小升初”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升入初中的学习。为此,教师有必要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时,适当放手,引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初衔接

初中与小学在学习环境、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对于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的刚“小升初”的学生来说,如此大的变化会让他们感到难以适应,难免形成一道无形的“坎”。那么,如何跨过这道坎?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这值得小学教师深入思考。

一、学习环境变了

小学生多是就近入学,学校离家都比较近,经过六年的学校生活,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各个功能室、活动场所都比较了解,学校环境都很熟悉,同时他们对班上同学都能了解,也都很熟悉。升入初中,学校可能离家会远一些,对新的学校的环境都很生疏,尤其是班级变了,同学也变了,教师也是新的,一切都是生疏的,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适应感,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对策:在小学毕业前夕,小学学校与相应的中学学校可以联合开展一两场中小衔接活动,教师可以带毕业班学生参观中学校园,听初中学生讲解他们的初中生活,了解中学学习的方方面面,教师随时解答学生所提的问题;参观中学的图书馆、阅览室;参观学校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历史与办学成果。也可以进入班级听课,体验中学课堂学习。通过联谊活动,小学生对初中的学习与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方面的困难,有了充分的心理认同感,再来到初中校园,就会少一些生疏感,也多了几分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教材内容变了

小学数学侧重打基础。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简单的代数知识等。而中学数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无理数与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

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接触的大多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小学主要研究具体的数与形,教学重点在于数的运算,简易方程与简单的形体;初中数学内容较多,也相对复杂,而多为抽象、严谨的知识,在各个方面都比小学有更高的要求,学生理解应用和推理归纳能力还有记忆力,学习内容由小学的数与运算逐步发展到有理数、实数的运算,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函数与方程、平面几何的引入,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次强烈的冲击。由于教学内容变化,要求方面的提高,那些不喜欢动脑筋与不够勤奋的学生,出现跟不上,成绩下降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策:为了做好中小内容的衔接,在小学数学教学时还应当注意,有些数学概念不宜讲死。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还有个大区别——从具体的数到含字母式子的过渡。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与初中数学衔接,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积累“用列方程解应用题”“设法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的经验,对比用算术解法和列方程两种解题方法,并从中体会到列方程的优越性,为中学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式变了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给学生“喂着吃”是长期存在的,学生主要是借助直观演示,教师启发引导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点拨引领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获取新知,巩固练习机会比较多,也导致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而中学的数学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线索,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优质发展奠基。建立有效的合作型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

对策:为了避免“小升初”后对初中老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总结、概括解题方法,为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适当摆脱具体形象,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这一过程教师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不要忽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而给学生学习增加负担。

另外,初一年级上学期,教师可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地加以渗透;切不可急于求成,破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使他们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为此,教师都应当下大气力,教给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使之尽快适应中学课程学习。

四、学习方式变了

小学生依赖性较强,许多学生学习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学习。课堂上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令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基本上还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解答。为此,学生通常是被动学习,自动性不强。对于初中生来说,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学会预习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初中课程课目增大,知识量扩大,预习可以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过”一遍,即提前熟悉所要学习内容,在熟悉课程内容过程中,将不理解的知识点予以标记,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关注,还可以尝试性地做课后习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动性。

对策: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先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再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把困惑或问题记下来,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与解决。刚进入初中时,教师可适当保留一些小学学习方式,先采取带着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预习,再慢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后作业变了

小学偏重形象思维,发散式思考,经验与记忆占比较多,多是单纯解题;中学更重理性分析,推理式思考,需要在定理的基础上有序思考,同时还应注意对比,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对策: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作业要求方面应做到:一要适当增加作业量,合理增加学生课业的负担;二要适当提高一些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三要结合小学六年的学习知识,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小升初”的学生接受初中知识不那么突兀。

参考文献:

[1]曹蕾.瞻前需顾后—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J].课堂内外,2012(1).

[2]何志萍.小学六年级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的研究[J].读写算,2014(13).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我们爱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