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化学教师在课堂中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2019-10-15何炳元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2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何炳元

摘  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新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途径。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从知识到育人更向前一步。化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在课堂中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因此,本文從三个方面谈核心素养下化学教师在课堂中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情境;激发兴趣;科学精神

学校课堂教学由教师来实现,而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情感等,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抓好学校课堂教学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教师要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化学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让学生轻松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将化学运用到生活中。教师要以课堂知识的构建为目标,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

例如,在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先展示中国青铜器照片给学生看,介绍我国青铜器4000多年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接着展示生活中的铜锁、铜线等物品,进一步介绍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合金)制成。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结合的方法,加深印象。以此来讲解金属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

课后思考题:(1)生活中金银器皿比铝制品要保存得完好,自然界中可以捡到狗头金,这是为什么?

(2)上网查资料,某地的井水略带浅绿色,有酸味,静置一夜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棕色沉淀。这是为什么?请分析出化学反应原理?

取材于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课堂教学了解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最终也是为了用于更好地生活。

二、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准确生动,这就要求老师:第一,要把难懂、难学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如,在初中化学元素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养闺女贴”来记忆,“氧硅铝铁”四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质量分数)大小,学生能很快就记住,并且印象深刻;在学习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时,让学生5种元素一起记,比如,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背熟后再让他们对照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经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第二,要把深奥知识化为浅显易懂。例如,在教学复分解反应中,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难于掌握,我在教学中将其细化:第一步,找反应物中是不是有酸、碱或盐。第二步,交换反应物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第三步,检查化学式(原子个数写右下角),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写在前面)。第四步,生成物有NH4OH改成H2O+NH3↑,碳酸改写成H2O+CO2↑,亚硫酸改写成H2O+SO2↑。第五步,在生成物中找是否有水、气体或沉淀。第三,要变枯燥难学为乐趣易学。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手拿2条项链,一条真黄金项链,另一条披着黄金的假项链——铜锌合金(价值便宜)。问学生如何知道哪条是真的?告诉学生本节课表现最好的人将获得其中的一条。用实物展示吸引眼球,把传统生硬的“要学生学”轻松地转变为学生自己自觉地“想要学”。

三、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化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苏教版化学《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一课时教学如下设计:

让学生自己动手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导线之间接入灵敏电流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铜片、锌片以及电流表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铜片有气体产生,锌片会溶解,电流表会发生指针的偏转。对于这个现象我会设置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路引导。问题1: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电流表发生偏转说明了什么问题?铜片和锌片发生了什么反应?电子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学生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电流表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铜片发生了还原反应,锌片发生了氧化反应。在电学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在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正极到负极,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导线流入原电池的正极。

接下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铜、锌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知识,并且根据实验现象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验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电子?阴离子聚集在哪一极,阳离子聚集在哪一极?”利用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态微观示意图,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原电池中发生的变化现象,如,电流计的偏转,阴离子向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的定向移动。结合出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原电池半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从而得出原电池的原理。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以学生怎样学来决定如何教。课前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教师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钟启泉.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7).

[2]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45-49.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