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2019-10-15周青徐雪莲郑芳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周青 徐雪莲 郑芳

摘   要: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要打破篇章教学的基本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本文结合整本书阅读的科学内涵,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多元价值,从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和教学课型两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120-02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的教育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品质、人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整本书阅读的科学内涵

从字面上看,整本书阅读就是阅读一本本的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分析单篇课文为主,教师以知识传递为基本教学任务。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不同,整本书阅读采用略读、精读、专题研究、读写结合、讨论交流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挖掘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过程,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采取自主阅读、批注、交流、讨论、写作、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建构阅读经验,可以全面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的多元价值

1. 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客观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第一学段(1-2年级)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学生仅靠教材学习是完全无法达标的,必须借助整本书阅读来实现这一要求。整本书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这与语文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2. 适应部编版新教材变化的需要。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课外阅读被编入教材。统编版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增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栏目,编排了儿歌、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材力图构建“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旨在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书,促进与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 应对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语文课程内部学习模块的整合还不紧密,整本书阅读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整本书阅读要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服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加强学生对优秀书面语言作品的学习。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语文课仅仅是阅读文学类作品的狭隘思想,促进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4.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相对于单篇课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要求更高。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各类作品,辨识不同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专心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作品中感受人文熏陶,体会文字的魅力,还可以借鉴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自由创作,由此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1. 更新教师观念,推动教师阅读。整本书阅读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惑:学生拿什么时间来读课外书?哪个年级读什么书?教材教学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帮助教师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学校要指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让教师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堂学习。整本书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要阅读整本书,不仅要读,而且要精读细读,运用各种方法理清作品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教师对整本书的研读过程,也是对文学素养、学科知识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 开展专题研讨,引领整本阅读。两年多来,周青名师工作室相继举办了十二次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展示了三十多节整本书阅读的课例,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改变了教师更注重课内阅读而忽视课外阅读的现状,改善了学生阅读的碎片化与浅显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课型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主要有推荐导读课、阅读推进课、阅读分享课三种。这三种课型所承载的功能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来选择课型。

1. 推荐导读课。推荐导读课的功能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其核心是“激趣”。以周青工作室郑芳教师“桃花鱼婆婆”的导读课为例,郑老师采用“猜测”“想象”“画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识字、积累词语。

2. 阅读推进课。阅读推进课的功能是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認知冲突,并利用互动交流化解冲突。阅读推进课还可以细分为讨论型阅读推进课、点拨型阅读推进课、导读型阅读推进课、欣赏型阅读推进课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式,并运用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以此达到读写一体的目标。

3. 阅读分享课。阅读分享课的功能不仅是要展示阅读成果,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阅读能力。阅读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学生通过阅读联想实际生活,将阅读与生活有机结合,可以获得生活的智慧。学生可以组织汇报活动,汇报所读书籍的内容,交流各自的阅读方法,讨论自己的阅读收获、感悟和困惑。整本书阅读,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徐雪莲教师执教的“苏轼教你发朋友圈”“小学生苏轼读本”阅读分享课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第一板块:从书本中读苏轼。

【设计意图】选择苏轼,他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的诗表现出一个乐观快乐、天真幽默、充满善意的苏轼……高年级小学生应了解苏轼,从诗中读懂苏轼,从而学习如何把生活过成诗和远方,做生活的智者。

第二板块:从生活中聊苏轼。

【设计意图】写作一直是学生最感到头痛的事。如何让学生快乐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利用发朋友圈来记日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板块:从朋友圈中写苏轼。

【设计意图】从读到写,就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读《小学生苏轼读本》,“立活”苏轼这个人物,唤醒学生印象中的苏轼。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朋友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推荐学生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让学生读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书籍,进一步扩大阅读量。

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提升写作能力,拓展思维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更是如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开启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旅,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2]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ABC[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