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蔚县剪纸的艺术特征

2019-10-12王竹婷

艺术大观 2019年30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民俗文化传承

摘要:蔚县剪纸源于民间,经历了初期、成熟期和创新期三个阶段,在这期间深受民间各类艺术流派以及蔚县地区的地方文化习俗的影响,形成了河北蔚县剪纸独特的艺术语言及风格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蔚县剪纸以自身的力量和蔚县剪纸艺人对于剪纸艺术的热爱不断进行革新,使得传统的蔚县剪纸得以传承和发展,经久不衰。

关键词:蔚县剪纸;民俗文化;审美心理;传承

一、艺术流派对蔚县剪纸的影响

蔚县位于河北省、山西省与内蒙古三省的交界处,蔚县也是当时边塞与内地中原的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各类商帮为沿途带来商业机遇,使得这一地区经济贸易频繁,蔚县人民的财富也得以积累。与此同时,该地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人们仍旧以农牧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点和生活习俗。因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俗与方式、丰厚的财富积累以及不同趋于文化的交流都为蔚县剪纸的艺术语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蔚县剪纸在初期阶段的造型都较为生硬,直到王老赏的出现,使得蔚县剪纸早期生硬的造型表现得以改变。王老赏在初期的创作基础上,对蔚县剪纸的戏剧人物、花样进行了革新,首先一改蔚县剪纸初期笨拙的刀法,而是将刀法简化凝练,并且协调整个画面的构图,使得人物及动物形象生动优美,并各具特性,整个画面传达的场景活泼、生动,不拘泥于原本的造型。在色彩方面,王老赏专注于色彩之间的融合和变化,使得从前单调的颜色逐渐呈现多色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对色彩的调和以及点染的手法,使得色彩变化过渡自然,形象也得以生动鲜明。因此,王老赏对于蔚县剪纸的改革推动了蔚县剪纸的成熟,也将蔚县剪纸推向了发展巅峰。

蔚县剪纸的内容原型主要来自戏曲中的剧情和场景,这一事实也可说明戏曲不仅对于蔚县剪纸影响较大,对于蔚县地区的人民的娱乐生活也影响颇深,蔚县现存的戏楼较多,其建造精细,种类多样,由此可见戏曲对于蔚县地区的人民来说是重要的娱乐活动,并且这一生活习惯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于剪纸中,也体现了蔚县地区人民的智慧。

二、蔚县剪纸的艺术语言

蔚县剪纸在构图中运用了国画中独特的散点透视,它以“全视角”的方法对于剪纸的内容进行叙述,这一方法主要包括多角度透视、环周透视等。在这一基础上,画面的稳定饱满程度与丰富的效果均成了蔚县剪纸所考虑的内容。为使得画面丰富,蔚县剪纸在内容方面增加了许多剧情之外的装饰,而对于人物刻画来说多以飘动夸张的身姿增加其视觉上的效果。蔚县剪纸也深受国画的熏陶,追求气韵生动,对物的刻画要求神似不求形似,使得剪纸画面具有生动的形象。

在用色方面,对于刻画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借以点染的方法凭借手艺人的自身感觉去创作,并且用来着色的色彩具有蔚縣民间艺术的审美,色彩对比具有节奏感,冷色暖色的选取上更偏向于喜庆、吉祥的暖色调,相比之下既和谐又统一。

蔚县剪纸在工具和技法方面,选取了刻刀与雕刻的技法,而不同于其他剪纸使用剪刀这类的工具。由剪刀改为刻刀,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手艺人可以通过一次雕刻剪纸的数量便能达到几十张。同时,剪纸艺人的刀工使得剪纸的细节都被完整刻画出来,例如动物的毛发、花朵的花蕊这类复杂的细节部分。

三、蔚县剪纸的传承与保护

蔚县剪纸在封建社会时期,是蔚县人民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创造性作品,并逐渐发展为民间艺术中颇为特别的剪纸流派。现如今,蔚县剪纸已经走出了区域的限制,成了地方文化的代表艺术。蔚县剪纸也先后在各个地区巡回展览,并在国外许多国家中展出,得到了国际中额高度赞赏。除此之外,蔚县剪纸的艺术价值也引起许多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蔚县剪纸不单单拘泥于艺术品这一标签,在蔚县剪纸已经成为这一地区的龙头产业,其生产线与品牌管理已非常完善,有专门的出口公司和生产剪纸的工厂,并逐渐将其推广使之成为区域的代表性产品。在剪纸的形式方面逐渐推陈出新,挂像、日历、贺卡等等一系列衍生品也在国内外热销。因此蔚县剪纸得以完整传承,并且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这也是民俗文化艺术传承的典型范例。蔚县剪纸能在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并且发展壮大,这是先人与后人共同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蔚县剪纸的传承者也呈现出新的审美内容,在考虑艺术表现形式的纯粹性时,也注重于艺术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剪纸·蔚县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3]高佃亮.蔚县剪纸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4]唐稳.中国蔚县剪纸艺术[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竹婷,华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民俗文化传承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