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互联网+双创”协同化育人的学情调查研究

2019-10-10峻,刘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化育学情双创

刘 峻,刘 果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

0 引言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鼓励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同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出台,提出“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号召。经过3年“互联网+”“双创+”的不断融合、发展、推进,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函〔2018〕20号) 再次把高校的“互联网+”“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大行其道的社会,在“双创+”和求新求变的新时代,“互联网+双创”协同化育人已然成为高职教育发展新趋势[1],其发轫之始必由之于对高职学情的准确把握。

1 高职 “互联网+双创”学情调查的过程性设计

高职“互联网+双创”的学情调查是落实高职“互联网+双创”协同化育人的第一步,获得准确、客观、真实的调查结果对高职“互联网+双创”协同化育人试行意义重大。以问卷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问卷调查法,由于调查研究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特点,已成为当前最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之一[2],其一般分为传统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由于传统问卷调查的人工成本高,调查广度不足,人、财、物、时耗费多[3],故而选用了成本低、时效性强、随机性强的网络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调查的准确、高效、切合实际,本调查一改传统纸质问卷模式,采用了独具特色的学情调查“四步走”模式:第一步是在教育教学中普及客观真实的“互联网+”“双创+”,让学生对之有一个具象化了解;第二步是教辅人员进班宣传学情调查的意义,说明问卷提出的缘由,再由学生完成基于学习通在线平台的问卷调查,教辅人员对学生表现做实时跟踪记录;第三步是进行问卷调查与跟踪记录的比对,对敷衍塞责、随意填答等无意义问卷进行剔除;第四步是调查问卷的平台软件统计分析,教师、教辅、学生三方会同进行结果性确认及策略性分析。

2 高职 “互联网+双创”学情调查的结果性统计

本调查研究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实证,设计了高职“互联网+双创”协同育人的学情调查问卷。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习惯、习性调查;第二部分为学生基本认知、观念调查;第三部分为学生“互联网+双创”泛在需求调查。

本调查主要对象为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利用随机采样的办法选取不同专业、多个班级共200名学生。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情调查“四步走”的办法执行:第一步对20名未达到问卷采样要求的学生进行了剔除;第二步对180名学生样本进行了学习通在线平台问卷调查,实际回收问卷172份,占比95.5%;第三步通过调查问卷与实际记录的比对,剔除无意义问卷9份,实际获得有效答卷163份,占比90.5%;第四步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及研究。

在学生“互联网+双创”的基本习惯、习性调查方面,具体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 “互联网+双创”的基本习惯、习性调查统计问题

从表1来看,学生明确表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合计占比82.1%;学生中上网时长超过1个小时的合计占比68.7%;经常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的仅有14.7%;除学习以外,学生有网络依赖的原因中换个心情和消磨时间的合计占比73.8%。

学生的基本认知、观念调查方面,具体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 “互联网+双创”的基本认知、观念调查统计

从表2来看,学生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上网查资料上;认为“互联网+”课改应首先解决资源网络化;创新基础主要在于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创业领域若能定位在专业上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将激发近八成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的“互联网+双创”需求调查方面,具体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学生 “互联网+双创”的泛在需求调查统计看法

从表3来看,赞同手机参与课堂互动的占79.7%;赞同在线考试的学生最多,占35.4%,未超过半数;认为创业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家庭经济条件的占43.6%;个人能力占31.3%;有扶持下非常愿意创业的占33.3%、愿意的占46.4%。

3 高职 “互联网+双创”学情调查的综合性分析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学情的了解首先是学生基本习惯、习性的了解,从“互联网+双创”的角度而言,学生习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消磨时间、放松心情、自我娱乐,这是“互联网+”社会的新常态,但有将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每天用于网络的时间超过了4个小时,而学生普遍对创新创业是有兴趣的,把网络休闲的时间合理调配用于创新创业培养,从宏观上是可行的。但我们需要突破学生的学习惰性和学习倦怠,做到“互联网+双创”与学生的有机融合、有度规划,避免过犹不及下学生抵触情绪产生和“出功出力不出活”现象发生。

从“互联网+双创”的概念、观念认知来看,“互联网+”教育还停留在上网查资料的层面,“互联网+”课改大多理解为资源网络化。高校新媒体已进入2.0时代,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展到短视频、手机直播,众媒时代已经到来。当下教育教学、课程课改等落后于教育新时代,在夯实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深挖专业上学生感兴趣领域的同时,我们应在学生眼界、灵感、热门方向及其他方面加以拓展,以满足更多学生需求。

“互联网+双创”协同的育人是多维度的,涵盖设备、场地、考核等多个层面。从教辅人员小范围学生座谈的信息反馈来看,手机管理“堵不如疏”,何况多数学生赞同手机课堂互动,智能终端用于课堂教学势成必然。考核形式若采取在线考试与综合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将得到近六成学生的赞同;个人有能力、家庭有经济条件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在有资金、设备等扶持下,将会有近八成的学生选择创业。

4 高职 “互联网+双创”协同化育人的可行性策略

针对高职“互联网+双创”协同化育人,以学情为基础,结合高职教育理论、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国家政策方针等多层面,笔者认为应从“双创+”选修课程开发、“互联网+双创”社团组建、教师新媒体技术培养、考核方式在线平台革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五个层面加以落实。

在“双创+”选修课程开发上,要把知识性、实用性融入到新奇性、愉悦性、趣味性之中,要以新媒体时代呈现方式来打造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在“互联网+双创”社团组建上,要进行目标、职责、任务的细分,抓住学生兴趣、爱好,与学校、社区、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同频共振;在教师新媒体技术培养上,既要投入资金场地建设新媒体录、摄、播及后期制作的综合体,也要对教师进行动画、音视频软件培训及新媒体平台展示。考核方式在线平台革新上,既要抓住不同于“网校”的课堂教学、现场实践等传统优势,又要与现时代接轨,可以把传统教学之“长”指标化迁移至在线平台,又突出在线平台无纸化、不限次、沟通无限、统计分析之“长”,形成优势互补的在线平台化综合性考核。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上,要政行企校协五位一体,统筹地区建设、产业链发展、大学城建设、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设立创业基金,以留住并发挥人才更大价值,开发创业孵化基地更大潜力。

5 结束语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对学情分析的无视或轻视就会走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误区[4]。在倡导“互联网+”“双创+”的当下,我校从高职院校“互联网+”“双创+”真实学情出发,在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后续将逐步深入探索“互联网+双创”在教育管理、课程体系、特色人才培养上的有机融入,以贴近新时代教育发展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

化育学情双创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寒山化育一身诗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佘山修篁
情智共生 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