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档案规范化建设研究

2019-10-10威,田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规范化心理健康心理

贾 威,田 从

(1.辽宁理工职业学院,辽宁锦州121007;2.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0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先立人,树人应先树“心”,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心理尚未发展成熟,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形成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要做到精准化与深入化。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规范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1]

1 大学生心理档案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改善学生心理状况的现实需要

对2015-2018年辽宁理工职业学院新生入学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5年-2018年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

四年的心理普查结果可以看出:每一届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都会存在有一些不同严重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见,高校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必要的,心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以辽宁理工职业学院为例,2018年10月,学院使用心海软件测试系统,对新入学的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普查,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心理普查结果表明:有效问卷1860份,表现异常的学生为555人,占普查总人数的29.84%。经统计分析各因子分布情况发现,2018级新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一是强迫症状;二是人际关系敏感;三是敌对。这些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表2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2018级新生心理普查SCL-90各因子的分布情况表

1.2 提高学生心理档案的应用价值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都会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但由于各种原因,心理档案最终会仅仅停留在完成档案建立的阶段,或是按照测量表的标准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已。这使得心理档案的应用价值不能真正实现。[2]高校学生是一个同质性较高的群体,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会表现出相似的心理问题与相同的心理规律。如果各高校在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时,均采用相同的标准和规范,以相同的渠道采集数据,这将大大提高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质量和利用效率。

1.3 大学生心理档案规范化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档案是根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心理特征、心理测评与心理咨询相关数据等建立起来的,用以预测大学生心理行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规范化建设,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建构高校学生心理数据平台,有利于分析与总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深入挖掘与总结既有心理数据,更全面、精准地反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3]各高校相关人员依据心理档案的记录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出正确决策,推动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另外,及时向学生反馈心理测评结果,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实现自我。

2 心理档案建立的规范化

心理档案的建立一般包含心理测评组织过程、测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过程。规范化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2.1 心理测评的组织过程

心理测评是心理实验的一种,它要求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施测,指导语具体、明确,需要对测评的意义进行一定的解释。实现心理测评组织过程的规范化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一是心理测评主试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评培训;二是注重心理测评主试的语言、情绪等影响心理测评结果的因素的规范。心理测评开始前,主试要重点强调心理测评对学生自身的意义,使其能够真实填写信息,完成心理测评。心理测评组织过程的规范化可以将影响学生测评结果的因素控制到最低,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使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心理档案更具有科学性。

2.2 测评数据的采集过程

数据收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心理档案的应用,因此,心理档案的整理、挖掘和分析对测评数据的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说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是指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或至少在多数高校范围内均可进行的整合分析,这就要求心理档案数据的采集需要采用相同的规范和标准。[4]在测评量表的选择上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筛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二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心理测评数据的采集过程做到规范化,可以将心理数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大学生心理的规律性。测评数据采集过程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心理工作的效率,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2.3 测评数据的分析过程

采集完成的心理数据的分析与整合,是检验学生心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阶段。心理测评完成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整合与挖掘,使其发挥更大的预测和指导作用。一方面,要按照量表的标准进行筛查和因子分析,掌握心理测评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多个量表进行数据整合和深入挖掘,探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心理档案的分析与研究,除了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导具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指导科学研究,通过对心理档案的深入分析,发现学生心理规律与共性问题,这是对心理档案深入研究分析的更深层的意义。规范数据的分析过程,可以更好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心理档案管理与应用的规范化

高校心理档案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把握大学生心理的规律性,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档案管理具有了科学性与规范性,才能更加充分有效地进行应用。

3.1 规范心理档案的管理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完成后,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数据。高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终极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更新心理档案数据,真实反映学生近期的心理状况,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心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心理档案的数据采集、建档、管理和应用过程,这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前提。一要制订与完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心理档案的基本要求,使心理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二要设立专门的心理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心理档案具体由谁来管、怎么管等问题进行明确,提高心理档案的管理效率,提升心理档案的使用空间。其次,要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一要构建由专业人员,如心理学、档案管理学、计算机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档案管理队伍;二要组建由学校领导负责,学生处、各分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三要做好测评结果的反馈工作。心理测评的意义不仅在于筛查和干预,还在于将心理测评的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使其了解自我,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完善。

3.2 规范心理档案的应用

心理档案的使用旨在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全面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一是关注测评结果中的特殊群体。这是目前高校进行心理测评的主要目的,用来筛查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针对档案中筛查出来的个体,要进行有针对性回访,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二是指导个别学生的发展。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除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群体外,还应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进行辅导,如智力方面或心理健康方面,以提升其适应与发展能力。三是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学生心理档案能够为这部分学生的团体辅导和制订具体的教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对在学习、生活、心理上有可能发生或刚出现的且具有共性的问题,可以针对该年级、班级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成熟。四是指导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心理档案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为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充分利用心理档案的网络平台,有助于各高校探索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猜你喜欢

规范化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