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骨折手术的应用

2019-10-01林旭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0期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

林旭林

【摘要】 目的 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骨折成年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完善时间、镇痛效果持续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P=0.044<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3.56±0.15)min短于对照组的(5.54±0.85)min, 麻醉效果完善时间(11.21±2.31)min短于对照组的(15.54±2.48)min, 镇痛效果持续时间(6.23±0.58)min长于对照组的(5.21±0.47)min,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1 h、手术2 h、手术结束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肱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为理想, 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麻醉效果,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肱骨骨折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33

肱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 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的选择均关系到手术效果, 同时也关系到患者术后的康复。全身麻醉(全麻)适合大多数患者, 但全麻费用高, 并且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而言, 全麻会增加合并症的发生几率, 影响其术后身体康复[1, 2]。本次研究以60例肱骨骨折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評价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肱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观察组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49.56±8.87)岁。对照组中, 男16例, 女14例;年龄18~83岁, 平均年龄(49.41±11.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平卧去枕, 将头偏向对侧, 于患侧肩部下垫一薄枕, 并将上肢贴在身旁。在颈部从耳部到锁骨下进行常规皮肤消毒。在超声引导下寻找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 确定穿刺点, 获取满意的图像后采用平面内方法, 穿刺针经皮丘由外向内侧朝着臂丛进针, 当针尖到达臂丛与第一肋骨之间, 注入20 ml 0.5%罗哌卡因。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同对照组, 在臂丛神经周围注入15 ml 0.5%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成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臂神经阻滞, 于腋窝部后背侧垂直腋动脉走向, 在上臂后内侧皮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穿刺, 注射5 ml 0.5%罗哌

卡因。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完善时间、镇痛效果持续时间进行统计, 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判定标准[3]:手术过程患者无痛, 对手术刺激耐受性良好, 则判定麻醉效果为优;术中患者有明显疼痛感, 需要增加静脉镇痛药物用量, 方可顺利进行手术, 则判定麻醉效果为良;未达到上述标准, 患者难以耐受, 最终改为全麻, 判定麻醉效果为差。麻醉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分别于手术1 h、手术2 h、手术结束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得分范围0~10分, 得分越低, 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 反之则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17例, 良12例, 差1例, 麻醉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麻醉效果优10例, 良14例, 差6例, 麻醉优良率为80.00%。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P=0.044<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效果完善及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3.56±0.15)min, 短于对照组的(5.54±0.85)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65, P=0.000<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完善时间为(11.21±2.31)min, 短于对照组的(15.54±2.48)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8, P=0.000<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持续时间为(6.23±0.58)min, 长于对照组的(5.21±0.47)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84, P=0.000<0.05)。

2. 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1 h、手术2 h、手术结束时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肱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手术是治疗肱骨骨折的首选方式, 但麻醉方式的选择会对术后康复产生影响。臂丛神经阻滞是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 但臂丛神经阻滞无法阻滞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 导致阻滞不全, 这是术中导致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但在麻醉过程中若增加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 容易引起局麻药浸润扩散产生的并发症, 影响麻醉的安全性[5, 6]。而在超声引导下,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 克服了单一阻滞不完善的缺陷, 可在不增加局麻药量和容量的情况下, 使患者上臂内侧皮区感觉阻滞完善, 强化麻醉效果。此外,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麻醉操作, 更加精准, 可确保麻醉效果。

本研究比较了单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经研究发现, 后者的应用优势更为突出, 具体包括:①麻醉优良率更高;②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完善时间更短, 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更长;③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本结果充分体现了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优势。

综上所述, 肱骨骨折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结合肋间臂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麻醉效果, 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屈方方.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2):88-90.

[2] 刘莹, 吴凯华, 李云鹏. 超声引导下复合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7):896-897.

[3] 吴亚谋, 王霆.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效果观察.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7, 38(5):70-72.

[4] 万凌峰, 卢明, 宫尚珍, 等.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胛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1):146-147.

[5] 云瑞.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3):67-68.

[6] 刘虎, 吕静静, 夏伟, 等. 超声引导下臂丛复合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15):2406-2408.

[收稿日期:2019-01-21]

猜你喜欢

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旋美托咪啶对上肢创伤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